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960|回复: 2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小学生优秀暑假读书笔记集锦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0: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谎言
刘扬
残酷的真话,和动听的谎言,你想听哪一种?曾经,我说了九十九句真话,没有人肯相 信,唯一的谎言,大家却当真了。从那个时候开始,我发现所有人都宁愿活在谎言当中 ,因为说谎,不是为了欺骗别人,而是为了欺骗自己..... 现在的我,已经分不清楚什么是谎言,什么是真实了;什么时候,我才能诚实的面对我 自己?...也许,要一直等到我再也不能说话的那一天吧... 童话里那个放羊小孩后来怎么了?面对被恶狼咬死遍布山坡的绵羊尸体,他心里面到底 在想些什么?我相信,他那时痛恨的决不是说谎的自己,也不是那些凶狠的狼群,而是 那些自认安分守己,却任凭他无助地目睹这场残酷杀戮的村民们.....
羡慕和嫉妒
    羡慕和嫉妒,只是一线之隔。 一般人总觉得羡慕比起嫉妒,好像善良一点,可是对我来说,羡慕却只是愚蠢至极的消 极行为。我享受嫉妒,也享受让人嫉妒,因为它提供我一种动力,让我可以面对自己和 这个世界的不完美;然后,再针对对象,去选择破坏或是超越.....是的,我享受嫉妒 ,即使,它是一股足以吞噬心灵甚至玉石俱焚的的邪恶力量.....
救赎
童话中的公主,总是期待着有一天,王子会前来解救她,用最深情的一吻,洗涤她满身 的伤痕,然后,带她到一个美丽的天堂那里,没有背叛、忌妒与恐惧,而是永远充满欢 乐和纯真的幸福国度…… 可是,万一公主甘心沈浸在永无止尽的噩梦,不愿醒来,使得深爱她的王子不管给她多 少次吻,也依然无法将她带离那座遭受诅咒的邪恶城堡那么,是否要等到末日审判来临 的那一天,她才可能从上帝那里,获得最后的救赎?
最后
当真相一层一层被扒开,世间的丑陋尽收眼底。 也许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潜意识里,真的锁着一只恶魔,一旦找到出来的方法,便会像瘟 疫一样迅速吞噬每一寸神经。 人性是一面带着伤疤的镜子,伤口越多,镜子里的人,面目就越狰狞。你是这镜子的主 人么?你是镜中人么?想必没有人愿意回答,因为谁也不会承认,谁也害怕面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0:14:00 | 只看该作者
伤感瓦屋
白玉茗
    一片片黑暗的云连成一片黑暗的天空,光线也显得暗淡了。一切被笼罩在其中的人,物都呆滞了,发出微弱的喘息声。一切都是静滞的,一切都全无生机,仿佛在迎接黑夜般的死亡。喘息声更加微弱了,忽然,传来一声叹息—这是一幢瓦屋的叹息。
    瓦屋是双层式的,顶上的瓦已经有些残缺不全了,但完好的地方仍像鱼鳞一样被排得整整齐齐。屋檐是由木做的,上面似乎还糊着红漆,但如今大部分的漆已经剥落,就是仍有红漆的地方,也只能令人联想到暗淡的紫灰色或古铜色,全无光彩。一些木头已经脱落,或是由几片木丝倒悬着。有残破的檐的洞是那么漆黑,连老鼠也不敢躲藏了吧,也许里面只有一些蚊虫和黑的不知名的生物。四周侧壁的砖瓦已经有了很大的裂痕,也有些地方索幸没了遮掩,砖瓦碎在地上一大片。门窗已全无,远看像一个张着嘴的骷髅。不知怎地,周围的杂草也少了,好象要避开它似的。
    它发一声微弱的叹息,微弱……
忽然,窗楞上竟有一些湿润的痕迹,起初还以为是它哭了,结果才发现是下雨了,雨点伴随着微风吹了过来,撞在窗楞上。
雨,越下越大,哗哗—哗哗哗—;风,越吹越猛,呜呜—呜呜呜——;其中还夹杂着老房子的抽泣。渐渐地已不能看清瓦屋了,只是模糊的轮廓,还有若有若无的哭泣。突然,只听“吱呀”——“轰轰”几声,好象有几片房梁上的木片被卷走了,随着风,伴着风,越升越高,也许它们冲出了束缚,得到了自由吧﹗它们飞呀飞,越飞越远,被雨雾所挡,但它们也许还要向黑云冲刺,刺破——让阳光进来吧﹗隐没了……隐没了……
次日,天空无比晴朗,万里碧空无云,只是瓦屋倒了,成了一片废墟,旁边还有一个小水潭,映着它破败的身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0:14:00 | 只看该作者
用爱心面对逆境
吴潇
在小说《铁路少年》中讲述了一个美丽的故事,现在我把它概括出来以飴读者。
    罗伯塔、彼得和菲利丝原本生活在伦敦。他们家境富裕,爸爸在政府工作,妈妈在家照看孩子。他们要什么有什么,生活非常幸福。
    可是,他们的生活变化发生得异常突然,原来还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瞬间之后,爸爸就被迫离开,“出差去了”——妈妈是这么说的。他们因此不得不被迫离开伦敦,离开那个一度曾舒适过的家,而住进了位于乡间的一座小白房子里。“现在我们是穷人了”,妈妈这么说。
    三个孩子也开始为爸爸担心﹙爸爸因间谍罪入狱﹚,但谁都不能一直那么伤感。新生活便开始了。离家不远有一条铁路,他们每天去和火车上的人打招呼。帮助守道工过生日,拯救了火车,救护受伤男孩……他们因而也得到了村民们的回报。这个曾经冷漠的小村庄不久便处处充满了关爱。更重要的是,被冤枉入狱的爸爸终于回来了——真正的罪犯抓住了,爸爸的以恢复自由。再没有比这更令人激动的了。
    看完了这篇小说之后,我深深地被书中主人公——三个少年所打动。虽然他们正身处不幸——爸爸被捕入狱,家里变穷了,但这种种无情,而回之以同样的冷酷无情,相反的,而是以一颗颗热忱的心来面对这个世界,他们助人,不图回报。他们这样做了,是的,世界还给了他们一个精彩,他们的周围甚至更远的地方,处处充满了关爱,爱心之花在人们的周围慢慢地绽放﹑弥漫。呵,多么美妙的世界哟!
    俗话说得好:送人玫瑰,手有余香。我常常想,一个人,若能时刻这样想,并这样去做,而他也因而满手余香,那么,这个人的生活﹑这个人的世界一定是幸福而美满的了。
    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应常常如此去做。特别是自己本身就身处逆境,正如铁路少年们的以德报怨的那样,就更是难能可贵的了。我们应当时刻清楚的记得,当我们为他人付出的时侯,回报我们的,将同样是满手的芬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6#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0:14:00 | 只看该作者
我们为什么不能等待
茅若然
马丁 路德金的这一封回信中包含他一贯的激情,他流利的言辞,严密的逻辑,冷静的分析,以及另人赞叹的文采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另人折服的莫过于他对解放黑奴运动的执着和热情。
    也许在千千万万的黑人眼里马丁便是上帝的化身,他用他的一腔热血浇灌这伟大的事业,他的生命都是为黑人的自由而存在的!
    面对威胁他毫不在意,面对恐吓他义无返顾,面对危险他沉着冷静,面对死亡他挺起了胸膛。正因为面对着无数的黑人,他们遭受着苦难,他们无家可归,他们遭人欺辱,他们没有得到平等的对待,没有平等的权利,没有白人一样的自由,他们处处低人一等。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他们同样过着最不发达的生活。马丁 路德金将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因为他是代表他是领袖他是上帝的化身。
    马丁在信中多次提到“也许你们无法想象”这句话,是的我们的确,我们无法想象富裕社会里的贫穷,自由社会中的歧视,百般凌辱,无限的折磨。让我们感谢马丁把,至少他还有勇气带领大家与命运抗争。何况他成功了,他的成功是无法用诺贝尔奖来划等号的。他在世界有色人种中竖立起的丰碑,是什么都难以代替的。因为我们想起马丁 路德金,我们就找到了人类最珍贵的东西——自由。
  “被压迫者不能永远受压迫。对自由的渴望最终将证明他自身。”
    的确,我们没有与身俱来的优势,一切的成功往往靠的是自身的努力。物质上的残缺算不了什么,与命运抗争才识我们所要做的一切。“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难道这里面没有道理吗?只有与命运抗争,自身的价值才可以得到体现。与其在父辈的金山上享受还不如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与命运抗争。
    让我们记住一个伟人的名字——马丁 路德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5#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读《谈金钱》有感
许鲁洋
    “自从历史上有了货币以来,无论多么不爱金钱的人,甚至是叫都不愿叫它的,故意叱它为堵物者,也不能离它而存在。”这段话说的好没有任何人可以脱离“钱”这个东西而生活,那些所谓与金钱无关的人,都是把钱变成了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品而过的,而那些真正脱离金钱以后的人也过不了多久。
    金钱是“万能”的,熟话说:“钱能使鬼推磨” 它可以买到地理上的便利;天时上的优越,可以买到朋友,可以买到书本,可以买到献媚,可以买到听从……但它的力量又是有限的,一旦金钱消失,这些“流动资产”也只能“一江春水向东流”了。它买不到舒适,买不到真心,买不到知识,买不到尊敬,买不到服从……
    钱本来不是坏东西,只能解释为现在的许多人还处于世俗中,无法真实的理解和正确的运用,被它所奴役着,为它,我们同胞们互相残杀,父子互相冲突,兄弟姊妹们互相谋害。但也有人申讨着金钱,揭示着它们的罪恶,痛斥着那些无耻的行为, 于是便出现两个极端,一方爱之深,另一方恨之切。现在人们不得不接受这所谓的罪恶之物。
    我认为,照目前情况来看,不要钱只有等发展到共产主义社会了。那时已经是很久以后了,所以,现在不谈金钱,那是虚伪,但我在这里所说的谈,不是一切以金钱为准的拜金主义;当然也不是说为了钱去不择手段。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举目看最近的世界,没有钱的不用说,他们已经被金钱压的喘不过气来了,他们生活着,劳作着,他们甚至愿意把金钱换生命。 ”听起来多么的可怕啊,但实际上呢?难道不是吗,如果不这样,他们总觉得少了什么,总觉得那里比别人缺些东西,总会觉得不舒服,正如作者所说全人类都在金钱的重压下喘不过气来了。
    但此处我有一点不能赞同作者的说法,我认为真实的人性和纯洁的友谊是金钱买不到也赶不走的,这是不容许金钱的阴暗面玷污的圣洁,钱只是一个附属的东西,而人性与友谊都是人们本身所具有的,是不能相提并论的,也许有人会说,为了金钱而抛弃爱人,出卖朋友的事还少吗?这难道不表示金钱的力量能操控这些“圣洁”的东西吗?对此我只能说,这是他们的品格问题,并不能怪罪于他们本身。
    我也要用作者的一句话来结束这篇文章:“有一天,人类能对金钱反转身来,是役人的金钱反过来被役于人,则世界怕是有希望了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沙子的命运
涂宁
那是一片美丽纯净的大海,在太阳底下,海面上波光粼粼,泛着金色的光芒,就好像一条金色绸裙上镶着金边。
在海滩上有着椰子树,在海风中摇摆,还有那顽皮的海鸥在海滩上面快乐嬉戏的场景,还有海面上海鸥的叫声传来,给人一种世外桃园的感觉。
沙滩上有着成千上万的沙子。他们世世代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他们迷恋着这片土地,有明媚的阳光,吹来的海风,以及鸥鸣,还有小小的水生动物偶尔也来拜访他们。他们喜欢这儿的白天,也爱这里的夜晚。夜晚的沙子喜欢月光沐,在月光下的他们被月光照得冷泛着银光,美丽而生动。椰子树这时会奏响“沙沙”的乐曲将沙子送入梦乡,清凉的海风给他们带来了一个好梦。这样的生活清闲而快乐,平凡而美好。
但有一只小沙粒,它向往着外面的世界,它不希望每天只呆在同一个地方。它想:如果你过去的5年和未来的5年一样,生活还有什么乐趣呢?
但对于一粒沙子,如何才能完旅行呢?对了!它可以成为一粒珍珠一粒美丽的珍珠,这样他就可以完成它的旅行。它会被人们带到某个地方。它将它的想法告诉了周围的沙子。它们都笑它傻,但这并没有使它失望,它依旧耐心的等待。
终于它的机会来临了。一个养蚌人想要培育一颗世界上最大最美丽的珍珠。他问了许多沙子,没有一个答应它,直到他们到了它。它欣然答应了。它多么想成为一颗珍珠呀!
旁边的沙粒都嘲笑它,一粒多么愚蠢的沙粒。太傻了。去蚌壳里面住远离那些爱它的亲人朋友。见不到温暖明媚的阳光,甘甜的雨露,胶洁纯净的月亮,那带着丝丝咸味的海风。甚至还会缺少空气。整天只能与黑暗、潮湿、寒冷、孤寂为伍,多么不值得。
它还是无怨无悔地随养蚌人去了。
斗转星移,几年过去了。那粒沙子已长成了一颗晶莹剔透,价值连城的珍珠。它被带到 各个博物馆进行展览。而那些曾经嘲笑过它的伙伴,有的依然平凡,有的已化为尘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楼主| 发表于 2010-7-4 20:13:00 | 只看该作者
坐在天堂的台阶上
刘伊江
    那一枚小小的铜币,安静地躺在许愿池里独自叹息,太多的欲``````
                                                             ——题记
    站在天堂的台阶上,俯视曾经走过的道路,天堂之路或宽或窄;或笔直或弯曲;仰视将要去攀登的道路,尽头何处?总之走上这条路或许并非我的初衷,只不过看到大多数人都这么走了,蜂拥而至,前赴后继,因而我也好奇的跟过来了``````
    其实这些人也未必能够说清楚原因。众人眼中的实物都是一样的,只不过从中提取的信息不同罢了,大概走上这路的人眼中提取的就只有那似乎还只是传说的天堂吧!正因为天堂一词还停留在传说,所以未知与好奇就产生了欲。欲也是一把双刃剑。你瞧,那些在你身后咬紧牙关,跃跃欲试的人,一个个都气喘如牛,却还是拼命向上赶,难道不累吗?是因为欲!
欲会给他们以动力。但正如一句哲言的引申义一样:“当上帝为你开起一扇窗时,也一定会顺手帮你关起一扇门。”欲的积累,就如吸食了鸦片,会使人迷失,迷茫。在欲望中迷失的人便会不知不觉的走向天堂的另一边——地狱。
    其实,受欲望的影响只会造成两种结果。一种是对新领域的开辟和新文明的诞生,正如人们常说的,有梦想才会成功,这种欲望可以被称为梦想;另一种则是被另价的,而后随之的失意将使人丧失信心和希望,在困顿中继续挣扎,仍无法得到解脱而导致精神上的麻木甚至崩溃。
    人的一生不能无所追求,但盲目追求的后果几近于毁灭。
    我仍旧停留在那里,坐在通往天堂的台阶上。我一天天等待,当这里的人越来越少的时候,我要站起来,抖落身上的尘土,然后转身,颤颤巍巍地抬起腿,迈上一级级通向天堂的阶梯,该轮到我去看看那里究竟有什么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1: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