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53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3月学雷锋活动月宣传标语口号及对联大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31:2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整理 1.春天来了,雷锋精神发芽了。

    2.九州大地整新容,雷锋遍地开新花。

    3.学习雷锋的“钉子”精神,一面挤,一头钻。

    4.学习雷锋,从我做起,从身边做起。

    5.钉子是小,钉子精神却不小。

    6.学习雷锋,为了大家,也为了你。

    7.雷锋不朽,雷锋精神永垂不朽。

    8.没有雷锋,就没有关心和帮助。

    9.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雷锋。

    10.雷锋活着,我们是时代一个个活雷锋。

    11、学习雷锋,一切从自己做起,从心做起,从小事做起。学雷锋宣传标语口号大全

    12、雷锋的精神就像香樟树,如果只有一棵,当然不起眼,如果是几百棵甚至是几千棵,就成了绿荫。

    13、三月春风处处留,雷锋精神心中留。

    14、多一个雷锋,多一份关爱。

    15、学习雷锋好榜样,三月花开助人乐。

    16、用我们一点一滴小爱,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17、学习雷锋好榜样,仁爱待人美名扬。

    18、雷锋精神传天下,互助暖流漾人心。

    19、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点头笑。

    20、见到杂物弯弯腰,节制零食不乱抛。学雷锋宣传标语口号大全

    21、从小事做起,与文明握手。

    22、增人玫瑰,手有余香。

    23、助人一刻,快乐一生。

    24、向雷锋同志学习

    25、弘扬雷锋精神,争当时代楷模

    26、继承优良传统,弘扬雷锋精神

    27、学雷锋、树新风、争当校园文明使者

    28、人人忆雷锋、人人想雷锋、人人话雷锋

    29、学雷锋、忆传统、献爱心

    30、众人拾柴火焰高,公益事业靠大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32:19 | 只看该作者
1、学雷锋、树新风,创和谐校园
2、学雷锋、树新风、迎奥运
3、全心全意、雷厉锋行
4、学雷锋、迎奥运、创和谐
5、和谐雷锋,从我做起
6、学雷锋争做时代新公民
7、学雷锋发扬互帮互助;
8、学雷锋助人为乐,做“雷锋”人人尊敬;
9、助人为乐学习雷锋;
10、学习雷锋,你我参与!
11、雷锋精神人人学习!
12、学雷锋精神,树立新社会新风!
13、雷锋精神永远连着你我他!
14、学习雷锋,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做时代的新风!
15、左邻右社,学习雷锋,遇到困难你我来帮!
16、好事虽小,意义却大;
17、雷锋精神是时代永不谢幕的话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3-14 09:32:41 | 只看该作者
学习雷锋标语
1、学习雷锋,一切从自己做起,从心做起,从小事做起。
2、雷锋的精神就像香樟树,如果只有一棵,当然不起眼,如果是几百棵甚至是几千棵,就成了绿荫。
3、三月春风处处留,雷锋精神心中留。
4、多一个雷锋,多一份关爱。
5、学习雷锋好榜样,三月花开助人乐。
6、用我们一点一滴小爱,汇成一片爱的海洋。
7、学习雷锋好榜样,仁爱待人美名扬。
8、雷锋精神传天下,互助暖流漾人心。
9、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点头笑。
10、见到杂物弯弯腰,节制零食不乱抛。
11、从小事做起,与文明握手。
1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13、助人一刻,快乐一生。
弘扬雷锋精神,做文明中学生  
学雷锋精神,树校园新风                 
  从小事做起,与文明握手学习雷锋,爱我校园,争做文明中学生  
塑造公民道德,争做文明青少年雷锋精神永放光芒                  
助人为乐情长在,雷锋精神心永存向雷锋同志学习,做一名合格团员     
学雷锋精神,做四有新人见到老师问声好,见到同学点头笑     
争做雷锋式的好少年弘扬雷锋精神 创建文明城校园将雷锋精神进行到底
见到杂物弯弯腰,节制零食不乱抛
“互助、友爱、进步”“向雷锋学习,树校园新风”
“学习雷锋同志,弘扬雷锋精神”
“弘扬雷锋精神,参与志愿服务”
“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时代新人”
从小事做起,与文明握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14:0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