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1375|回复: 1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与重难点突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44: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课标二年级数学备课培训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1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对于整数的认识,整个小学分4个阶段编排。第一阶段:一年级上学期,学习20以内各数的认识;第二阶段:一年级下学期,学习100以内各数的认识;第三阶段:本学期,认识万以内的数;第四阶段:四年级上学期,亿以上大数的认识。在这四个阶段中,万以内数的认识是整数认识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一阶段的认数,包含了整数认识的所有要素,如:数的表示、满十进一的进位制、数位、各个数位上数字所表示的值等,学生也将认识从“一”到“万”的计数单位,包含了一个完整的数级。它不仅是认识更大的自然数和大数计算的基础,而且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是培养学生数感的非常重要的素材。

  主题图呈现了体育馆中的座位图,并通过小精灵的问题让学生猜猜有多少个座位,由此可以达到以下四个目的:

1.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还有比100大的数,激发学生认识万以内数的兴趣,为引出认识万以内的数作准备;

2.使学生在现实的具体情境中初步感知10000有多少,培养学生的数感;

3.了解在生活中常常需要估数,培养估计意识;

4.体会到生活中经常用数来表达和交流,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例1是在学生掌握了计数单位“一”“十”“百”及其关系的基础上编排的,重在进一步认识计数单位“百”,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体会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数(shù)来源于数(shǔ)。因此,学生认数离不开数数的过程。教材在编排上,特别注意让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1000以内数的认识让学生操作数小立方体的活动,经过将一个个的小立方体结构化,借助计数单位 “一”“十”“百”数数,既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又体会十进制。

  “做一做”在学生已有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别一个一个地数(前两题)、一十一十地数数,用以突破学生数数时的难点。同时,也可以深化学生对计数单位的认识,再次感受十进关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认识计数单位“千”;难点是学会1000以内一个一个地数、一十一十地数、一百一百地数,突破遇到拐弯时下一个数是多少,理解十进制,培养数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50:52 | 只看该作者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9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突破建议:

  (1)创设现实情境,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妈妈去超市买一部电话和一个电吹风,电话的单价是358元,电吹风的单价是218元,妈妈带了500元钱够吗?

  (2)学生思考:要想知道钱带的够不够,得先知道什么?(要先知道买这两样物品需要多少钱?)

  (3)根据数量关系列式:电话的价钱+电吹风的价钱=要付的钱

  (4)我们学过这样的三位数的加法计算吗?(没有)那我们刚学过什么样的?(整百数的加法计算)你会把它们转化一下,也能来解决这个问题吗?(引出找近似数)

  (5)你们觉得这个数怎么估比较合理呢?(我们就光看百位,十位和个位的数都不看,它们的和就已经是500了。)那也就是说我们把这两个数估成300和200,都往小里估,它们的和都已经达到500了,那实际的总价钱会怎么样?(肯定超过500。)所以说妈妈带500元钱是不够的。

  (6)检验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

  方法一:用500元先来买电话300多元,剩下100多元,而电吹风200多元,肯定不够;

  方法二:用500元先来买电吹风200多元,剩下200多元,而电话300多元,也不够。

  (7)如果妈妈带的是700元呢,够吗?

  引导学生把358和218都往大了估,估成400和300,往大了估也没有超过700,说明带的钱够了。

  体会一个数的近似数不是唯一的,估算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问题,并以此为标准调整自己估算的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50:40 | 只看该作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9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13是解决问题的内容,教学用估算的策略解决问题。之所以将估算教学的起点安排在这里,有下面几个原因:一是学生在这之前学习了近似数,有了进行估算的知识基础;二是学生现在接触的数都比较大,现实中有估算的必要;三是学生还未学过万以内数的计算,不会出现先精确计算再为估算而估算的现象;四是将估算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体现其现实意义。

  教材创设了“用500元买两件商品够不够”的问题情境,呈现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其中“怎样解答?”环节以两个学生的对话形式呈现了两种策略:一种是列式后不会精确计算;一种是直接用估算解决问题。后者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重点让学生理解应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所谓“合适的方法”即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想一想”的问题用于巩固。虽然取近似数时的具体方法不同,但突出了以能解决实际问题为标准进行估算的原则。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将估算作为解决问题的策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50:31 | 只看该作者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8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整百、整千数的不退位加减法

突破建议:

(1)出示问题情境:一台彩电1000元,一台冰箱2000元,要买这两样家电一共要花多少钱?

(2)列式并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000+1000=3000(元)

方法一:利用数的组成,2个千加1个千是3个千,就是3000;

方法二:利用类比,因为2+1=3,所以2000+1000=3000。重点理解为什么2和1可以相加,渗透“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3)利用相同的信息,提出减法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练习。

     200+600=    300+400=   1000+5000=    4000+4000=

     2.整百、整千数的进位退位加减法

突破建议:

(1)复习旧知。

     出示8+5=( )

利用数的组成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8个一加5个一是13个一,就是13。)

你能将这个加法算式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吗?

13-5=8    13-8=5

(2)利用知识的迁移学习新知。

     出示80+50=( )

你能根据数的组成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8个十加5个十是13个十,就是130。)

将这个加法算式也改写成两道减法算式。

(3)放手让学生解决800+500及1300-800,解决减法算式既可以根据数的组成也可以根据减法与加法的关系,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4)让每个学生自己尝试写一道整百、整千数的进位加法算式,然后改写成两道相应的减法算式,同桌交流后再汇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50:22 | 只看该作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8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的认识,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作准备,教材编排了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

例11教学不进位、不退位的整千数的加法口算,并呈现了两种算法:一是利用数的组成及数的意义得到结果;一是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得到结果;也可以是想小棒或者计数器等。教师要在充分尊重每个学生想法的基础上组织讨论、明确各种方法的优势,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整千数的减法则自学,给学生探究留出了空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

例12教学进位、退位的整百、整千数加减法,它们都可以化为20以内的加减法。教材以加减法对比的方式呈现两组算式,方便学生掌握算法。在算法上则让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与类推自己解决问题──归结为20以内的加减法。这里不进行计算法则的表述和记忆,重在让学生经历计算过程、理解计算方法。

“做一做”第1题以加减法对照的方式呈现,方便学生掌握算法。第2题用加减法解决整百、整千数的简单计算问题,强调计算与生活的联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整百、整千数的不退位与退位加减法,难点是整百、整千数的退位加减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50:12 | 只看该作者
《万以内数的认识》重难点突破(第7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1.找到准确数的近似数

  突破建议:

  (1)出示问题情境。

  播音员:有9985名运动员参加本届全运会。

  观众:接近有10000人。

  说一说两人关于运动员人数的说法有什么不同?(一个是准确数,一个是近似数,近似数的特点是离准确数近,方便、好记。)

  (2)利用数线标出准确数9985的位置,让学生直观地看到它与9000与10000的距离,掌握寻找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感受一个数可以是多个准确数的近似数,一个准确数有时也可以不止一个近似数

  突破建议:

  出示问题:

  201班为地震捐款1992元,约是(   )元。

  202班为地震捐款2006元,约是(   )元。

  203班为地震捐款2023元,约是(   )元。

  小结:一个数可以是多个准确数的近似数。

  出示问题:小明家的电脑的价格是4188元,约是(   )元。  

  (1)让学生先自己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出现两个答案:4000或是4200。

  (3)学生判断答案是否都正确,说一说理由,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

  小结:一个精确数有时也可以不止有一个近似数,既可以是整千数、也可以是整百数,只要离准确数近,且方便、好记就可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楼主| 发表于 2014-6-6 10:50:01 | 只看该作者
《万以内数的认识》教材分析(第7课时)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中心学校 吕彩虹(初稿)
安徽省黄山区甘棠小学 俞国辉(修改)
安徽省黄山市教科院 高娟娟(统稿)
  例10教学近似数。学生虽然是第一次接触近似数和准确数的概念,但对这部分知识并不陌生。近似数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其教学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同时从教学角度讲,它又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也是用估算解决问题的基础,教学时应予以重视。

  教材没有直接给出近似数的概念,而是通过在实际情境中对比关于参赛运动员人数的两种不同说法,让学生理解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含义,感受近似数方便、好记的优点,突出了近似数的现实意义,体会到近似数的价值。

  在这里,教材以竖线直观地展现了9985的近似数是10000的道理,同时也直观地说明了找到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即看这个数接近哪个整千、整百数等。

  “四舍五入”法不宜过早介入。

  “做一做”仍然通过现实情境巩固学生对近似数的认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第二幅图中学生写出的近似数可能不止一个,3200或者3000都是可以的。借此也可以使学生体会3000这个近似数可能是很多准确数的近似数,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感。

  本课时的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找到准确数的近似数,感受一个数可以是多个精确数的近似数,一个精确数有时也可以不止有一个近似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0 22: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