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心得体会:青年干部应加强学习总书记“知青精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9-23 13:54: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习近平总书记的成长之路》心得体会:青年干部应加强学习总书记“知青精神”

       近期发行的《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揭开了习总书记在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本书通过一系列纪实采访,原汁原味地展现了一个国家领袖青年时期的经历,对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青年干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
       吃苦耐劳方能百炼成钢。1969年,年仅15岁的习近平只身从北京来到了陕西省延川县梁家河当知青,在四顾茫茫的黄土高坡上一干就是7年。初来乍到的他自觉接受艰苦生活的磨炼,开荒、种地、铡草、放羊、拉煤、打坝、挑粪,什么苦活累活脏活险活都抢着干,两年后就拿到了壮劳力的10个工分,成了种地的好把式。正是陕北这段艰苦的生活历练,锤炼了习近平总书记坚韧不拔的性格,铸造了他自强不息、志存高远的品格,艰难环境和曲折经历为他成长为的党的领袖打下坚实的基础。今天,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段苦难岁月成为了恍如隔世的记忆,但这并不意味着吃苦耐劳的精神过时了。“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站在前辈们打下的基础上,我们的青年干部更应该学好吃苦这个人生必修课,大力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直面困难和挑战,在各自的岗位上认真履职尽责,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敢于担当方能成就事业。梁家河七年知青岁月,从15岁到22岁,正是从少年到青年确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最重要的时期。从进村一开始的迷惘、彷徨到离开梁家河时的目标坚定、充满自信,透过采访实录,我们看到了一位踏实干事、敢于担当的青年习近平。1974年的梁家河,土地贫瘠,缺吃少用,老百姓吃水、烧柴、照明等都有很多困难。时任大队党支部书记的习近平主动担当作为,带领梁家河村民建成了第一口沼气池,这也是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解决了农民做饭、照明和施肥问题,到现在梁家河仍有村民在使用沼气。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年干部将逐步走上领导岗位,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面对繁杂的形势、繁重的任务,青年干部要把敢于担当作为干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困难问题面前,要有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韧劲,做到不推诿、不扯皮、不拖延、不敷衍,做一名“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心系群众方能行稳致远。习近平总书记从梁家河知青到党的总书记,在这中间,他经历了县级、市级、省级各层级,经历了从西北到华北再到东南沿海,经历了知青到大学生到党的领导干部。这一系列的成长中,他始终心系群众,牢记为民服务的宗旨,千方百计为民谋利。在梁家河大队当党支部书记的几年里,习近平带头建了四个大坝、挖了水井、带领种蔬菜,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代理小商店),不断地改善村民生活条件,得到了村民的拥护。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进步,离不开广大劳动人民群众。我们的青年干部要牢固树立“人民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的意识,对群众充满深厚的感情,把群众当成自己的亲人、家人,听取群众的心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在工作岗位上全心全意服务群众,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7 12:4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