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83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数学观摩课《三角形的内角》教学设计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1:07: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材分析
《三角形的内角》是九年制义务教育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七章《三角形》的第二节内容,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三角形的一个重要性质,是“空间与图形”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学好它有助于学生理解三角形内角之间的关系,也是进一步学习几何的基础。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边、角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拼图说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成立的理由,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猜测,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特点是模仿力强,喜欢动手,思维活跃,但思维往往依赖于直观具体的形象,而学生在小学已通过量、拼、折等实验的方法得出了用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一结论,只是没有从理论的角度去研究它,学生现在已具备了简单说理的能力,同时已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及平角的定义,这就为学生自主探究,动手实验,讨论交流、尝试说理做好了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②运用三角形内角和结论解决问题.。
(2)、能力目标:
①通过学生猜、测、拼、折、观察等活动,培养学生探索、发现能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②会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平角定义证明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
③学会解决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关的实际问题。④初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
(3)、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在探索活动中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②体验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三角形的内角和的性质,学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1:08:04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网站工作室 于 2012-10-19 11:08 编辑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自然导入






2.自主探索动手实验
   








3.讨论交流尝试说理
   









4.应用新知 巩固提高
  




5.总结收获畅谈体会












1、想想、议议:如图,假如你正站在金字塔下,现有用于测量角的量角器,但为了保护文化遗产,在不允许人攀爬的情况下,你能否想办法知道塔尖处一个侧面角的度数吗?说一说你的做法。(课件)




2、量一量:一幅三角板的每个角各是多少度?一个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各是多少?
3
、猜一猜: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都相同吗?它是多少度呢?(动画演示)
4、动动手,仔细观察:
(1)
拼拼看,将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合在一起会形成什么角。
(2)
观察,小组内观察比较,会得出什么结论?



5、你能行:
你能设计一种方案来说明你的结论吗?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为180°。
(课件出示两种基本的说理方法)
这样作辅助线,行吗?快试一试!
6、你真行:(课件演示)
几种常见的验证方法的辅助线作法。

7、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略)






考考自己!
1:在△ABC,A=80°,B=C , 求∠C的度数。
2: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3:5,求这三个内角的度数。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为什么要证明?你掌握了几种内角和的证明方法?还有别的证明方法吗?请在课后进行尝试!作业课本76页第一题的1,2,3小题、第三题



































看图读题,并思考怎样做,在小组内交流。

小组汇总意见,推荐代表发言--可以测出侧面三角形底边的两个角后,求出塔尖处的侧面角。
两个直角三板的各个角的度数,一个三角板三个内角的和的度数. (口答)
猜一猜,说一说。
将事先准多种方法说明。









在测量、拼图等感性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利用添加辅助线。备好的三角形的三个角拼合在一起,并观察思考,可能得出什么结论?


分组交流与研讨,并抽一名学生说一说本组的方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方法一、方法二、方法三(从各个小组抽学生代表展示,详见书上)
(小组内演练)













口述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谈一谈本节的收获.



































这一组题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大胆猜想,动手拼图,仔细观察,小组互动中验证猜想,自主自觉地获得“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你能行”环节的设计是为了让学生多角度,多种方法证明定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观察及推理能力。





通过一组精心设计的题引导学生会应用定理解决问题。设计能树立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这儿的题也利于教师紧抓重点,突破难点。一题多解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使其形成了一定的解题技巧。











板书设计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
一个命题是否正确,需要经过使人信服的推理论证才能得出结论.而证明是由命题的题设(已知)出发,经过严密的推理,最后推出结论(求证)正确的过程.
思路总结为了证明三个角的和为180°,利用逆向思考的方法,把问题转化为一个平角,同旁内角互补,或者两个直角之和,或者其它方法.这种转化思想是数学中的常用方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0-19 11:08:1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1、时间把握不准。由于我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加宽了知识点的面,拓展了知识点的深度,同时还拓展学生的想像,注重学生们的动手实践,亲身去体验去感悟。个别环节还需要小组活动或学生个别上台动手操作,而我又想将这所有的内容在一节课内完成,似乎太高估了自己和学生的能力。所以我想这么多内容可以更宜分开两节课来上吧。
2、.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本设计先让学生动手操作以便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有感性认识,然后再根据拼图说出结论成立的理由,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学生易接受.
3、体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新课程理念.无论是例题还是习题的教学均采用“尝试—交流—讨论”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起引导、点拨的作用.所选的例题更注重数学中的“一题多解”的渗透,能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4、教师安排“回顾与小结”这一环节,注重学生的交流互动,旨在让学生不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让学生在此环节获得系统的知识,也便于学生自己查漏补缺,让学生在归纳交流中提高。
5、.结合评价表,对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激励性的评价,一方面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进行自我反思
改进:
教师应关注每一个孩子是否都能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教师教学中加强对个别学生和个别小组的指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6 09:2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