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312|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1
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体会人民为失去了邓爷爷这一位伟人而悲哀的感情。
       3、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1、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2、有感情的朗读表达人民与邓小平的深厚感情。
  教学准备:1、准备一个多媒体课件。
       2、课前阅读有关邓小平的各种资料。
  教学过程:
      在上课前教室里洋溢着《春天的故事》的旋律。
  一、导入复习
  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997年3月2日那个难忘的日子,生接着背诵(音乐春天的故事)
  二、第二段的学习
   1、范读
     (配有录象)
   2、你们想不想也来读一读|?把你们从文章中体会到的感情都朗读出来。
   3、现在请大家来谈谈自身的体会吧。
   4、学生交流:A、悲伤——盘旋:飞得很低很慢。
           你能用自身的朗读表达一下吗?指名读
           (飞机飞得真慢呀!人们的心情多么悲伤)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B、悲伤——呜咽:低声地哭。大海仿佛在说“。。。。。。。。。”
         C、悲伤——痛悼:沉痛的哀悼。寒风仿佛在说“。。。。。。。。。”
          你能用自身的朗读来表达一下大海的悲伤吗?指名读
          (听出来了,你和大海、寒风一样的悲伤呀!)
   5、在你们的心情一定也象大海一样的悲伤,让我们再来描述一下这悲壮的局面吧。
     齐读
  三、第三——四段的学习
   1、邓小平,这一位世纪伟人他离我们而去了,多少人为之而哭泣,多少国家为之而半降国旗以示悼念,人们实在是不忍这位伟人的离去,连大海和寒风都如此的悲伤这是为什么呢?课前老师已经让你们搜集了有关邓爷爷的丰功伟绩,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吧。
    出示:追忆邓爷爷的画面伴有《二泉映月》
   2、指名几个学生来交流交流(从外交、改革、爱学生、香港、澳门问题上谈)抽三四位。
    (你真会学习呀,会丛网上找资料了!
    是呀!邓爷爷很关心我们的少先队员。
    这可以说是国际上的一大壮举。
    正因为这样,现在中国的国际关系相当的不错。)
   3、老师也在网上找了一些有关邓爷爷生前的事迹。让我们看看他生前那忙碌的身影,端详他和蔼的笑容。
    (录象:邓小平简介)
    师配解说词:这是……
   4、现在邓爷爷离我们而去,他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波翻浪涌,带着骨灰向前奔腾,请同学们轻声地读读第三节,想象那一幅景象。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是呀!邓爷爷,全国人民会永远记得你的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邓爷爷,你放心,香港,澳门已经回归。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总有一天,台湾也会回到祖国的怀抱
    生轻声读:也许……插话:邓爷爷你会永远活在世界人民的心中。
   5、浪花啊!你带着邓爷爷的骨灰奔向前方,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到了什么呢?
    (想到:邓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还牵挂着祖国人民。
    所以说: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随机加点:万里海疆
    想到:邓爷爷生前没有见到香港、澳门回归,现在要去看看祖国怀抱中的香港、澳门。
    因此,生接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
    随机加点:澳门、香港
    想到:台湾还没有收复,邓爷爷还一直牵挂着。
    这可是他的心愿呀,所以: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
    随机加点:宝岛台湾
    想到:邓爷爷主张和平的外交政策,要和世界各国坚持和平
    他也多次出访日本、美国、苏联、加拿大、英国
    邓爷爷多么关注中国的和平外交呀,因此,生读
    出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随机加点: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想到:邓爷爷……
   6、同学们你们想到了很多很多,的确,从邓爷爷他虽然离开了人世,但是他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热爱和平,他对每一块土地都有着深情厚意。
    你们想把这种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吗?准备一下吧!
    (自由读)
   7、从祖国的怀抱到澳门、香港;到台湾、到世界,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越送越远,让我们一边想象一边来读读课文。
     齐读
   8、对无垠的大海我们再把心中的怀念表达出来
     看录象“大海”学生接背:
     (填空;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也许,-----------------;也许,-----------。)
   9、是呀!多少年来,邓爷爷穿越在祖国的每一个城市,忙碌于世界各国,发明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出示:邓小平爷爷的影响(),(),他不只属于(),也属于()。
     学生齐声填空板书
     (师点评:老师好像听出了影响力越来越深,越来越广。)
     谁再来表达一下?…….完成填空
     (师评点:多么巨大的功绩,多么深而广的影响力呀!)
     指名几人
     我们一起来读,一定会把这影响力读的更深更广。
     齐读
  四、第五——七段的学习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谁也不会忘记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位伟人——邓小平
     (音乐《春天的故事》、
     配上朗读: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
   2、你们想不想也来把读一读?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读读,议议,把文中体会到的感情读出来。相信你们会比我读的更好。
   3、现在我们把自身体会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爱人民的情谊
    ▲我读:……
     你为什么要读这几句呢?
     我在文中体会到了邓爷爷爱人民的情谊
     变红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奥!刚才我也体会到的,你能读出这种情谊来吗?(读一下)
     邓爷爷已逝世了,谁能为他把他爱人民的情感再来表达一下吗?(指名读)
     你也想读,能读的更好吗?
     你们想为邓爷爷表达一下感情吗?一起来读读。
     师评:同学们不只体会的好,读也读的好,真棒!谁还想来谈谈?
   ▲人们不忍和邓爷爷分离
    我从“…加点:盘旋………”,觉得人们不忍和邓爷爷分离,我想要读一下……读
    谁也想读这个句子的?读
    真是难以分舍呀!
    你们舍得和邓爷爷分别吗?相信你们能读好这几句的。(齐读)
   ▲人民爱邓爷爷
    我体会到了……
    读:
    师评点:听出来了人民真爱邓爷爷
    谁也体会到了这一点?你来读读。评点……
    你们爱邓爷爷吗?
    那我们就站起来一起来把心中的感情表达出来。
    点题:邓爷爷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却在大海中永生。
  4、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那一幅依依惜别的场景。
    伴着低低的音乐《春天的故事》飞机盘旋——无垠的大海——邓小平的遗像涌出水面)
  5、此情此景,我们再用朗读来表达邓小平爷爷和人民浓浓的情谊。
   (配上音乐让学生齐读)
  五、最后一局部
   1、邓爷爷走了,但是他却会永远活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此时此刻,你想对邓爷爷说些什么呢?
     交流:……
        ……
   2、同学们还有许多的话要想对邓爷爷说,王老师就向你们推荐一个网站(点击)这里有许多邓爷爷的资料你们可以去查阅,假如你想给邓爷爷献花留言,就请点击“献花留言”(支配)
   3、音乐《春天的故事》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2
 教学流程:
  课前听歌曲《春天的故事》
  一、以歌引路,创设氛围。
  1、同学们,刚才听的这首歌是歌唱哪位伟人?(邓小平)为什么要歌唱他呢?
  2、你还知道伟人的什么事,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3、师叙述:是啊!就是他提出了中国要改革开放,才使我们解脱了贫穷,走向了富裕生活的道路,正是他发明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才使香港、澳门的问题得以解决。然而,就是这么一位伟人,还没等到香港回归的那一天,1997年2月19日却离我们而去。
  4、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在大海中永生》。
  二、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板书:飞机飞向大海、骨灰撒入大海、在大海中永生)
  师导语:同学们让我们随着课文回到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我们敬爱的邓爷爷吧!(播放录象)
  三、抓疑扣情,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一段:
  (录象配解说):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辽阔大海。
  1、同学们,请大家自由读读第一小节,想想这一小节写了什么?
  师导语:同学们,我们衷心敬爱的邓爷爷他临终留下了遗愿。
  2、请大家再次默读第一小节,想想哪些词语、句子深深地震动着你的心啊!
  3、交流
  (1)出示句子与词语:抓住“缓缓地低低地”品读。
  从这两个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们舍不得伟人的离去,伟人也舍不得离开他热爱的人民与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地)
  (2)“一位以自身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这句话告诉了我们什么?(重点理解“崭新历史”和“最后一个篇章”)
  4、指导朗读
  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节吧!
  (二)学习第二段:
  过度语:飞机已经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我们敬爱的邓爷爷将离我们而去了,将去完成邓爷爷的最后一个篇章。
  1、教师深情朗读2——4小节。
  2、同学们,此时你们的心情怎样?(悲哀)
  3、请大家看课文,文中哪儿正是写出了与你们一样的心情?(学生看书用笔划出来,教师巡视)
  (1)出示: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A、能告诉我从这句话中你感觉到了什么?
  这浪滔翻滚的大海好象在低声哭泣着,在涛声中,你听到大海好象在说些什么?
  4、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我们体会到的感情。
  师:是呀,怀着无比悲哀的心情,亲人缓缓地将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看录象)
  5、浪花会把骨灰送往哪里呢?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并划出表示地方的词语。
  6、出示句子、交流划出的词语。(就这些地方吗?——理解省略号)
  (1)作者为什么会想到浪花把邓爷爷的骨灰送往这么多地方呢?
  课件(一组图片):师描述:万里海疆,那里有许多沿海对外开放城市。瞧,这就是改革开放后崛起的深圳,但是邓爷爷却看不到了;这是改革后的老城市上海,夜晚,灯火辉煌。这是属于中国国土的香港,邓爷爷却没有等到它回归的哪一天……作者希望浪花把骨灰送往这么多地方,就是有什么心愿?(让他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让他看看自身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大地)
  (2)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里的四个“也许”(加组读)
  师:同学们这里的四个“也许”随着地域的渐增、渐远,就是说:邓小平的影响(引读)……现在理解这句话吗?
  (3)的确是呀,邓爷爷在国际上的影响是伟大的,看这是他在:(联合国讲坛上的演讲;与英国首相会谈)。教师简单介绍。
  7、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请各自练读这一段;
  8、能背诵的站起来背诵第三小节。
  (三)学习第三段:
  1、过渡学习:“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完成了邓爷爷遗愿的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在那隆隆的飞机声中,在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
  2、出示句子: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师:是呀,邓爷爷把自身看作中国人民的儿子,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广,广博;邓小平爷爷爱自身的祖国,就像儿子爱自身母亲一样深情。邓爷爷的这句话,读着震撼人心。
  A、谁能试着读一读?
  B、能给老师一次机会吗?老师也想读一读。范读。
  C、学生再练读,指名朗读。评议。
  5、邓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同样,人民也深深地敬爱邓小平爷爷。
  (1)、引读:与大海同在,……
  (2)、与大海同在,与人民同在的是什么?(精神)
  (3)、师小结:浪花奔腾不息,海水永不枯竭,我们敬爱的邓爷爷的光辉形象,他的丰功伟绩,永不磨灭,永垂不朽。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让我们一起朗读第7小节。
  三、总结朗读,升华体验。
  1、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丰功伟绩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让我们再次朗读第7小节,把你们对邓小平爷爷深深怀念之情,衷心敬爱之意融进你们的朗读声中。
  2、学到这儿,你有什么心理话要说?
  3、那就让我们在课外做到:找一个邓爷爷的故事,唱一首歌颂邓爷爷的歌、背一首怀念邓爷爷的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在大海中永生》教学设计3
一、情境导入
  师: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机舱里安放着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衷心敬爱的邓小平爷爷的骨灰。一位以自身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评:教者凝重的神态,哀婉的语调,再现了“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的场景,让学生入情入境,一个让人心碎的时刻。]
  二、精读感悟
  1、学习课文第二段:
  (1)师: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一代伟人从此永他人世。课文会怎么描写这感人的一幕呢?请同学们轻轻打开课本,自由读一读2—4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
  [评:“轻轻打开课本”。老师语气是轻轻的、缓缓的,学生课本打开是轻轻的,学生喃喃自语,情真意切。师生对小平同志的怀念象潮水在涌动,听课老师也受到了课堂气氛的渲染,哀思绵绵。]
  (2)师:这三节讲了什么?
  生:讲了小平爷爷的骨灰撒入大海。
  (师板书:撒向大海)
  (3)师:小平爷爷的骨灰伴着鲜花撒向大海,在鲜花撒入大海的那一刻,你听到了什么声音?谁来读一读第二自然段?
  (一生读。)
  [评:读中悟,悟中读,情由境生。]
  师:“呜咽”是什么意思?
  生:呜咽就是低声哭泣。
  师:那为什么大海在呜咽呢?
  生:因为邓小平爷爷离开我们了。
  生:因为大海也舍不得邓爷爷离去。
  师:“痛悼”是什么意思?
  生:沉痛悼念。
  师:人们痛悼伟人,悲恸不已,所以听到寒风卷着浪花,哗哗作响,便感到大海也在低声哭泣。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生闭上眼睛想象。)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节?(指名)
  (一生读。)
  师:你的朗读流露出一种既悲哀又不舍的感情。谁再来读一读?(指名)
  (又一生读。)
  师:真是江河动情,天地同悲呀,男生一齐读。
  (男生齐读)
  师:大海呜咽,寒风痛悼,这是我们心情的真实写照啊!女生一齐读。
  (女生齐读)
  (4)师:奔腾不息的浪花将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里呢?默读第三自然段。
  (学生默读。)
  奔腾不息的浪花可能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哪些地方?
  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和“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师:(打出第三自然段4个排比句)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让我们与奔腾不息的浪花一起去缅怀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吧!
  (多媒体介绍邓小平的事迹)
  [评:随着幽婉而略带忧戚的小提琴乐曲,一幅幅折射实际,反映小平同志丰功伟绩的画面映入学生眼帘,学生的感官得到充沛震撼。短短几分钟多媒体展示,他那大海一样的性格,大海一样的胸怀,大海一样的业绩,留给学生的不是表层面的印象,而是深深的烙印。这位世纪老人汹涌澎湃的一生定格在了学生的心田,小平同志的伟绩、风范深深地感染着学生。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思如泉涌了。]
  师:看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再来读这一局部,感觉一定不一样。自由读。
  (生自由读。)
  师:谁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你读得越来越响亮,你为什么这么读?
  生:因为小平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
  师:谁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的时候,祖国人民会说些什么?当浪花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的时候,澳门、香港会怎么说?当骨灰被送往宝岛台湾、三大洋的时候,台湾同胞、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又有什么话想对邓爷爷说呢?同学们,发挥你的想象,说一说。
  生:祖国人民会说,邓爷爷,是您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祖国社会繁荣,人民安康,神州大地到处出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谢谢您。
  生:香港、澳门会说,邓小平爷爷,正是由于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方针,我们才顺利地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结束了我们百年屈辱的历史,我们永远感谢您!
  生:台湾同胞会说,您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我们相信,在“一国两制”的制度下,在香港、澳门回归的影响下,祖国一定能够统一。
  生: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民众会说,邓小平,你真了不起,你让中国富强了起来,你的“一国两制”的构想让香港、澳门回到了中国的怀抱。假如我们国家也碰到类似问题,我们也可以借鉴你的方法。
  师:小平爷爷的伟大思想在中国历史、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他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心中。一齐来读一读。
  (生齐读)
  [评:是啊,邓小平光彩照人的一生,与时代紧紧相联,与大海有着疑惑之缘,他漫长的征程,最终汇入浩瀚的大海,同时昭示着一个真理:“敢向时代潮头立,九牛一毛也永恒。”]
  师:你记住了吗?谁来试试?
  (一生背这一局部)
  (齐背)
  (5)师: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听到了邓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出示第六自然段)一齐读。
  (学生齐读)
  师:邓爷爷是中国人民的儿子,他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的影响逾越了时代,也逾越了国界。(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后一句)这一句你想怎么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并说说你的理由。
  (生同桌读)
  师:你想怎么读?
  生:我想大声朗读,每一个字都很用力。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样才干表示出邓爷爷的影响大。
  (学生读)
  师:其他同学想怎么读?
  生:我想,读的时候声音应该由小到大。
  师:说说你的理由。
  生:因为这样能说明邓爷爷的影响越来越大。
  (学生读)
  师:一齐读。
  (生齐读)
  (6)师:“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谁愿意把2—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让我们大家在他的朗读中永远铭记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他的光辉形象吧!
  (配乐朗读)
  [评:邓小平的高大形象已栩栩如生的浮现在学生的眼前。]
  2、学习第三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1)师:专机盘旋,水天一色,波浪翻滚。骨灰、鲜花和海水化为一体,伟人和大海融为一体。此时此刻,我们仿佛又听到了小平爷爷那震撼人心的声音——(再次出示第六自然段)谁来读?
  (一生读)
  师:你的朗读让我们听出了邓爷爷对祖国和人民的满腔热爱。谁再来读一读?
  (一生读)
  师:多么广博的胸怀,多么深沉的爱!还有谁想读?
  (一生读)
  师:小平爷爷深情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鞠躬尽瘁,日理万机,把一生精力毫无保存地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他生前留下遗嘱,捐献眼角膜给失明的人,解剖遗体供医学研究,这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多么珍贵的遗产啊!一齐读。
  (生齐读)
  [评:感人泪下的诵词,教者用真情、真心作了表述,学生的心灵、听课老师的思绪再一次受到震撼。]
  (2)师: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与蓝天同在,与长城同在,你还能说吗?(出示:邓爷爷与____同在。)
  生:邓爷爷与青山同在。
  师:邓爷爷就象大山一样伟岸。
  生:邓爷爷与日月同在。
  师:邓爷爷的丰功伟绩,与日月同辉!
  生:邓爷爷与星辰同在。
  师:斗转星移,不变的是人们对小平爷爷的思念。
  生:邓爷爷与长江同在。
  师:长江滚滚东流去,承载了多少千古风流人物。
  生:邓爷爷与白云同在。
  师:云是没有国界的,全世界人民都会怀念他老人家。
  生:邓爷爷与黄河同在。
  师: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祖国母亲为有这样的儿子感到骄傲!
  (……)
  师:言为心声,此情此景,人们由衷地发出:我们衷心敬爱的邓爷爷——
  生:在大海中永生!
  师(板书:在大海中永生):一齐读第七自然段。
  (生齐读第七自然段)
  [评:学生的思维激活了,教者将教材看作是引导学生认知、生活学习、人格建构的一种范例,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而不是完全接受的对象和内容。教者像主持人一样的串场词,积淀的语言功底,“窥一斑而推知全豹”。]
  三、拓展延伸
  师:邓爷爷虽然与世长辞了,但他的音容笑貌永远浮现在我们眼前,他震撼人心的话语永远回响在我们耳边,同学们,你有什么话想对九泉之下的邓爷爷说呢?
  生:邓小平爷爷,虽然你离我们而去了,但是你的精神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十分想念您!我们一定不辜负你的期望,好好学习,将来把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兴盛!
  师:化悲哀为力量,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辜负邓爷爷的期望!
  生:邓爷爷,香港、澳门已如期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改革开放更使祖国经济不时壮大,神州五号的升天更使我们扬眉吐气。现在,全国人民正沿着您规划的蓝图飞速向前。我们也一定好好学习,将来也象您一样,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生!
  师:听了你的话,邓爷爷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生:邓爷爷,我想对您说,您虽然离我们而去了,但我们一定会好好学习,上课认真听讲,不做小动作,课后认真复习,以优异的成果回报社会。
  师:万千话语,万千情思,都说不尽邓爷爷的丰功伟绩,道不完对邓爷爷的怀念之情。邓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评:小平回眸应笑慰,他开创的伟业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四、积累内化
  1、师:打开书,一齐读一读课后练习上第三题的词:崭新敬爱呜咽痛悼奔腾不息海疆逾越波翻浪涌
  (生齐读)
  2、师:你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用这些词说几句话吗?别忙着举手,再读读课文,你会说得更好。
  (学生读书,自由练说。)
  3、师:谁来说一说?
  生: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专机载着一位以自身的一生带领人民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我们衷心敬爱的邓爷爷的骨灰,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鲜花伴着骨灰撒向大海,大海呜咽,痛悼伟人的离去。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送往澳门、香港、宝岛台湾,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邓小平爷爷的影响逾越时代,逾越国界,他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啊,邓小平爷爷在波翻浪涌的大海中永生。
  (……)
  五、安排作业
  师:1、课后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通过各种途径了解邓爷爷的故事,准备开一个读书会。
  [评:课虽终,但意未尽,情未了。相信学生的读书会开得一定同样精彩。]
  [总评:
  现代教学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吴老师这节课,通过不时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继而诱导学生在阅读中品味,在对话中深思,在想象中升华。在积累运用中丰富了语言,培养了语感,拓展了思维。
  课堂教学中,吴老师投入一“石”,激起了学生“千层浪”,教者善于抓住锲机的教学机智并非偶然,这是指教者的教学经验、理论储藏、知识积累、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反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是教者课前充沛准备,执教者处置好了课堂的有限性与知识的广泛性这一矛盾,吴老师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走近邓小平,理解邓小平,钦佩邓小平。在这短短40分钟内,学生的感情得到了升华,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课终而思未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2 03:3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