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9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沪教版小学语文《不倒翁》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说课要点 不倒翁是孩子们喜欢的玩具之一,孩子们即便是初次见到它,也会一下子喜欢上它。
这首写不倒翁的儿歌内容非常有趣,琅琅上口,用生动、富有儿童化的语言描述了如何将不倒翁推碰,让它东歪西倒,它最后都能回复原状,这也是孩子们之所以喜欢它的原因。作为读儿歌识字学拼音的课文,课文只是一个载体,理解课文内容并不是难,语言环境中识字是重点。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入学一个多月的一年级新生,学生的好奇心强,而且大部分学生对于通过儿歌学习生字的这种形式有着强烈的兴趣,敢于大胆开口,在学习上认真、进取,乐于在课堂上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要求,开始逐步养成较好的听说读写的习惯,学生愿意在儿歌学习中学习生字,在游戏中巩固生字。但一年级的新生刚刚入学,自制力较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况且一年级学生入学时的基础也是不一样,教学内容太难能力差的学生接受不了时,他们的注意力便不会集中,此时可以适当穿插一些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认知、能力和情感这三方面的目标遵循了识写分流、优化写字的原则,简化了语文知识,强化积累和运用,认知目标以学习内容为内容,学习拼读音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语言环境中认读生字,正确朗读课文,了解儿歌的内容,描写“又、来”。三个方面的目标包含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这些目标通过每一个具体活动落实到学生身上的,同时也考虑到了学生的兴趣、知识经验和接受能力等。
1、通过听读方式感知整篇课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各个环节都要特别重视“激趣”。开始,教师激趣导人, 实物演示不倒翁,问:这是什么?学生一下子被台上这欲倒不倒的不倒翁吸引住了,出示课题后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思考:你觉得不倒翁怎么样?先自由准备,然后讨论。这时候,学生自己读课文的本领还不是很强,需要通过听录音或教师范读来引领,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初步感知生字。再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生字的字形和字音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起来,课文短,读的遍数可以多一些。此时对生字的音、义和读通句子,先不作过高的要求,主要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初读从整体上初步感知课文的大体内容。
2、抓重点,在语言环境中掌握生字新词 依据学生已有的拼音能力,要开始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并依据学生的生活体验,提倡个性化的学习生字,发展学生的思维。本课生字不多,“把、孩、又、起、来”这五个字难度也不大,学生又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五个生字可以一起出现。当然在识字教学中一味地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每个字都花大力气识记,也应该各有侧重,突出重点,解决难点。
3、加强写字习惯的培养。 认写分开,出于两种考虑。一是保证多认字,二是少写字,写好字。五个字都写,写字难度太大。因为刚入学的6、7 岁儿童 ,手部的小肌肉群还不发达,而笔画多的字要精细描画,这对以粗疏、整体感知为特点的儿童来说很难适应。但是,打好执笔写字的基础相当重要,低年段又是黄金时间,在这段时间孩子们可以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能按笔顺规则用铅笔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特别是要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我们看到不少学生在上学前就形成了错误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他自己根本写不好字,老师也很难纠正他。所以我们在教一年级新生写字时,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
4、朗读和语感的训练 学生在充分的朗读中能感受到儿歌语言的趣味,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使生字学习的重复操练变得丰富了。怎样才能读得深入,怎样才能对学生的朗读进行有效的指导,使学生的朗读水平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对此我做了如下几步:在指导学生读好一句话时,首先不要急于要求他们读出感情。如指导“说你呆,你 不呆,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在不加字、不漏字、不错字的前提下,让学生在自读中体会句中的逗号停顿之处,并通过师问生答指导读好“胡子一把,样子像小孩”来突破难点。形成一定语感之后再试着读出喜爱的语气。如部分学生仍没有读好,千万不能着急,或是就此草草结束进入下一个环节。而是应该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继续进行耐心的指导,同时注意保护学生朗读的积极性,通过范读、赛读等形式,反复练习把句子读好。 5、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识字 “不倒翁,有点呆,胡子一大把,样子像小孩。不倒翁,并不呆,推他倒下去,他又站起来。”这段话与课文有联系且语言结构相似,改变语境让学生朗读既可以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生字,又可以帮助学生再一次了解儿歌内容,同时进行不加字漏字的朗读训练,落实本单元朗读训练目标,获得的是“温故而知新”的效果。课文的改编或者课外阅读的补充,不可急功近利,盲目拔高要求,难度过大否则将“弄巧成拙”,扼杀学生阅读的热情。

1、掌握识字方法,形成识字能力 因为学生已经在学习中掌握了许多方法,因此能根据字的不同情况加以灵活运用,比如姐妹字换偏旁记:像“把”和“爸”这样外形相似、形旁不同的字,我班学生称之为“姐妹字”。在汉字中,这样的现象很多,换偏旁记便成了学生识记生字的主要方法。比如复杂的字,拆开记,对于笔画结构较复杂的字,孩子们也并不害怕,会拆字组合、化难为易。如“孩”,右边笔画较多,孩子们开动脑筋,用书空的办法写一写,用这样的方法,学生很快记住了这类难字,并且记得相当牢固。其实孩子们学字的方法还有很多,比如想象识记法、形体识记法、熟字加减法、画画法等等,或许还有让我们老师都没有想到的方法,在实践中,我们应该引导养成一套适合他们自己的识字方法。

2、分层要求,循序渐进 当出现新的语言环境认读生字时,不同程度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优等生要求不加字漏字、正确、流利的朗读;中等生先读生字,再一小句一小句地读,不求快, 但求读正确;后进生阅读比较困难,便引导他们“找朋友”,即从书中找出自己学过的生字,并用铅笔在其下打一小点。这样,人人都在“阅读”,人人都能“阅读”,包括“找朋友”的学生也“读”得兴致勃勃。日积月累,打点的字越来越多,学生便可以自由阅读了。 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练读的时间,不要急于检查,更不应以个别会读的学生的朗读来代替全体学生的自读。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5 20:56:00 | 只看该作者
3、多看多想多比较——写好字的要领 首先我们要加强指导学生观察,联系学生生活中已的各种信息,引导学生想象,比如“来”字中小点上尖下圆像瓜子,短撇像小匕首一样锋利有力,长撇像吹动的柳条一样舒展大方????概括地说就是要求横平、竖直、点顿、撇有尖、捺出脚。笔画的难度不是一样的,撇出尖,捺出脚,特别是笔画“捺”,在不同的字中有不同的写法,况且本身怎样捺出脚学生也很难把握,为了帮助学生写好“撇”和“捺” 这两个笔画,教师要多写范字。写范字时先在田字格里范写,包括从哪里起笔,每一笔在什么位置,哪一笔在横中线上,哪一笔在竖中线上,以及部首与部首间、笔画与笔画间如何穿插搭配才能把字写得端正,美观等,让学生仔细观察,并在头脑中形成影像,然后动手描红,并提醒学生学会反复与范字对照,诱发学生要写字、写好字的愿望。要求学生看准了再动笔,尽量少用橡皮。为了写好捺,教师在写这两个字时有意留下捺不写,请学生帮助老师完成,或者写好这两个字后发问“谁来帮帮老师的忙,怎样写好这个字”?经过学生用心观察,纷纷将所悟告诉老师,“注意捺和左边的撇的对称”“捺从横竖交叉处起笔”“写捺脚时要先重后轻才能写出尖来”????既培养了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又为学生独立写字做好了准备。 《不倒翁》一课,先用实物不倒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读通课文,然后掌握本课生字新词,接着进行朗读训练,再复习复韵母后拼读音节,最后在新的语言环境中巩固字词。教学的思路,基本上是由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 1、听说:
(1)听清老师(或录音)示范拼读时拼音字母的发音;听清要求认识的生字的读音。
(2)能根据要求听清儿歌中有些短句的内容。 (3)能把听到的短句正确地说出来;说话时态度大方, 要求学生口齿清楚,声音响亮。
2、拼音:
(1)认识所学复韵母、声调。
(2)继续学习拼读音节,基本做到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3、识字:
(1)能在跟读的基础上正确认读生字。
(2)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结合新的语言环境认读课文中出现过的要求认识的字。
(3)能用自己掌握的方法主动识记生字。
4、、阅读:
(1)眼看生字耳听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朗读儿歌。
(2)朗读儿歌,读准字音,努力做到不添字、不漏字。练读时间要充分。
(3)能熟练地朗读儿歌,大体了解儿歌内容。
5、写字:
(1)能描摹“又、来“两个字,了解笔顺规则。
(2)描摹生字时做到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正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5 20:1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