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95|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合作学习,教师该做些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7:33: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社会建构主义理论认为,人的学习具有情境性和社会性,人际之间的交流、沟通、合作,有助于个体认知的建构。所以,新课程标准中也特别强调,“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这里把合作交流作为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就是看到了这一学习方式所不可取代的优势。学生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不仅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增进数学理解,还可以培养其与他人的合作交流能力,促进其个性社会化的形成。

那么,作为教师,我们该为学生的合作学习做些什么呢?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普遍存在的误区,就是关注了“表”,而忽视了“核”,重热闹气氛、重花哨形式;而轻参与、轻思维、轻内涵,舍本逐末,导致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不高。

一般说来,小组合作学习大致都分为三个环节,就是组内合作阶段、组际交流阶段和集体认同阶段。那么,在各个环节中教师该注意些什么呢?


一、组内合作阶段

我们要做的工作有:精心设置讨论题,创设适宜的讨论方法,并帮助做好适度的调控。宜于小组讨论的作业与平常课堂中的提问有着很大的差别。在难度上,集体讨论的话题显然要比个体思考的难度要大,当然,这又并不意味着难度越大越好,把握好难度的上限和下限十分必要;在内容上,如果教师能将讨论题附于一定的生活的或是有趣的情景之中,对激发学生参与讨论的兴趣和欲望无疑是非常有益的。

针对不同的学习材料,还应研制出不同的小组讨论方式,这样也能满足学生多方面的交往需求。这些讨论方式主要有:(1)中心发言式,一人作中心发言,其他学生作必要的修改、补充。这种方式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意见,但易出现一两个人包办一切的现象;(2)指定发言式,组员举手,组长指定发言,其他组员有不同意见的,可继续举手发言,最后由组长综合大家的意见。这种方法保证小组讨论秩序井然,但学生的发言受到一定的限制;(3)唧唧喳喳式,小组成员自由发言,全班一片唧唧喳喳声,儿童发言机会多,讨论起来比较宽松自由,可以活跃学习气氛,但容易造成学习秩序的混乱,一般要与指定发言式交替进行;(4)两两配对式,同桌先进行交流,然后再把意见带到小组,它适用于难度较大的思考题和拓宽思路的提高题;(5)切块拼接式,接受任务后,由组长将任务分解,每个组员担当某一方面的“专家”,思考后再在小组内汇总,它适用于多步骤的操作训练题等;(6)接力循环式,组员轮流发言、作业,宜用于开展小组内的学习竞赛,促进学习者平等竞争、共同参与。为便于操作,教师还可以研制一些非言语性的符号,如用一个人像表示讨论方式为中心发言式,用两个面对面的人像表示讨论方式为两两配对式等等。这些方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要求教师能根据布置的作业内容,灵活地选用与之相匹配的方法,只有这样,讨论才能高效、有序地进行。

在小组合作阶段,有一点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要尽量以独立思考为基础,以提高小组讨论的实效性。一般说来,如果缺少了这一环节,合作学习就成了草率和盲动。因此,教师在组织学生投入合作学习活动之初,先要引导学生进行个体独立思考,待学生心有所得或久思而无获或心存疑虑之时,再引导学生开展组内交流。有所得者,可向组内成员展示自己的见解;有所惑者,可向组员陈述自己的疑问,以寻求同伴的帮助;这样,小组讨论的质量才会提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二、组际交流阶段

教师要善于鼓励、引导一个小组勇敢的面对大家(汇报成员代表小组,并由小组推荐),自由充分的展现他们本组的合作成果。此间,教师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即不应随意终止该组的汇报和展示,不应对该组的见解仓促进行肯定或否定,不应对汇报者进行“启发”和“诱导”,教师应该做的是:组织、提醒其他小组仔细倾听、认真观察、深入思考汇报小组的结论,并与自己小组的结论进行比较,找出一致见解或相悖、相反观点,待汇报小组阐述完本组观点后,教师应激发其他小组相继的、有秩序的发表自己的看法:持相同观点的,可以用自己的实例或论证加以补充、完善;持否定观点的,则指出对方结论中的“症结”,对其观点进行批驳,并提出本方观点;尚有疑问的,则向相关小组提出质疑,请相关小组给予答复等等。此间,教师需要把握的要点是:①尽量全面掌握全班学生的讨论情况,做到心中有数;②注意发现闪光点,为调整后续的教学策略寻找最佳切入口;③引发争论,将问题的探讨引向深入。如此,伴随着自由、民主、充分的展示和交流,使学生原先模糊的观点逐渐清晰起来,浅薄的认识逐渐厚实起来,共同的疑问开始凸现起来,新的认识的火花相继迸发出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9-10-14 07:34:00 | 只看该作者
三、集体认同阶段

通过前两个阶段,解决中心问题的探究活动已基本结束。然而,在学生的脑海中,问题的结论却显得颇为繁杂,需要经过梳理和提炼,学生之间也存在着理解、掌握水平上的差异性问题,需要经过进一步的总结和明确。于是,合作学习活动进入了第三个阶段——集体认同。首先,教师引领学生小组为单位对第二阶段的“组间交流”进行回顾、整理和反思。内容主要有三项:(1)大家普遍认同的结论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哪些?(2)大家有没有分歧?如果有,那么分歧主要集中在哪些问题上?(3)有没有无法解决的问题?然后,小组共同交流整理后的结果。本阶段为教师接下来的教学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一方面,对于学生集体认同的“正确的”结论或方法,如果是正确的,教师应给予热情的表扬或鼓励,如果这些结论或方法尚有不完善之处,教师应着重指出,并给予改进和完善;另一方面,对于学生集体认同的分歧或无法解决的问题,教师应给予精讲、点拨,因为这里的讲才是学生最需要的,也必然是高质、高效的。

以上的三个阶段各有侧重,第一阶段以独立思考为基础,第二阶段以小组汇报、交流为主体,第三阶段以回顾、反思作为主要活动,环环紧扣,步步落实,就是为了解决前面提到的“两重三轻”的现状,达到“固本培元”的目的,追求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发表于 2009-10-15 08:49:00 | 只看该作者
精心设置讨论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8 03:1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