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0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第9课《正确认识广告》第一、二课时说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0:53: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板块话题是“无处不在的广告”,编写的意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广告的种类、特点和功能,体会如何利用广告有效获取信息,指导自身的购物行为。

  二、学情分析

  “无处不在的广告”这个话题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广告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已经司空见惯了。“陌生”是多数孩子对商业广告的概念和功能不能全面、清晰地认识,对广告没有正确的态度。在调查中,多数孩子不喜欢广告,认为广告没有用,只会干扰他们看电视、玩游戏,这是认识不全面。引导学生能全面地、辩证地看广告,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来看待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正是这一节课,孩子需要我们指导的方面。

  三、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发现孩子需要指导的地方,我们的教学就有了针对性。我设计教学教学目标时,侧重引导学生对广告的全面认识,广告对我们生活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让学生对广告有一个理性分析思考。具体目标是:

  1.通过回望生活,知道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2.了解广告的类型和功能,明晰广告对消费者的作用,这是重点。   

  3.了解广告对人们生活的正负方面影响,学会理性看待广告。

  教学重点:了解广告的类型和功能,明晰广告对消费者的价值。

  教学难点:了解广告对人们生活的正负方面影响,学会理性看待广告。

  四、教学各环节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七嘴八舌话广告

  对应的目标是知道广告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环节1:广告的起源与发展

  1.广告,大家熟悉吗?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精彩纷呈的广告世界,来和广告作一次亲密接触。

  2.介绍广告的起源于发展:其实,最早的广告不过是一句吆喝,一声叫卖。吆喝叫卖是最早的广告形式,一直流传到今天。由于吆喝不但费口舌,声音也传不远。于是战国时期出现了旗帜、招牌、灯笼、墙体等广告形式。《水浒传》里武松来到景阳冈,看到一面大大的旗帜,上面写着“三碗不过冈”就是旗帜广告。到了宋朝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广告。之后又出现了报纸、杂志、橱窗、路牌等广告。到了现代,随着科技的发展,广告的形式就更为丰富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立足于对学生已有经验的补充。有部分学生只知道现代的电视广告、网络广告的形式,而并不知吆喝、旗帜、招牌也是广告的形式。由于学生对广告的认知层面不同,对广告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所以进行系统的介绍是很有必要的,让学生对广告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也为下一各环节介绍现在广告的形式起到了承接的作用。

  环节2:现在广告的传播方式,感受广告的无处不在

  1.到了现在,广告又以什么样的方式出现在咱们生活中呢?我们在哪里看到广告呢?

  2.学生交流,教师相机对广告的方式进行了分类。

  视听广告:利用广播、电视、电影、网络播放。

  印刷广告:利用报纸、杂志、招贴和各类印刷品刊登。

  户外广告:如路牌、灯箱、霓虹灯、交通广告和空中广告。

  销售现场广告(POP广告):橱窗、招牌、门面装潢、商场陈列、展览会等。

  其它形式广告(隐形):利用活动、时装表演、邮寄、包装、电视剧植入等。

  3.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感受到在家里、上网时、看电视时、看电影、、读报纸、杂志、阅读课外书时都能看到广告、听到广告。你有怎样的感受呢?

  师生总结:广告真是无孔不入、无所不包、无奇不有。

  设计意图:对生活中的广告,有的学生发现得多一些,有的学生发现得少一些。这一环节的教学设计是让学生回望生活同时,让知道得多的学生充分说,启发发现得少的同学,帮助他们去回忆,去发现,充分运用生生经验的碰撞,让学生感受到现代广告无处不在。对广告方式进行分类,让学生对纷杂的广告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便于学生发现广告的无处不在,无所不包。

  活动二  认识广告先生

  环节1广告的特点

  1.创设情境:设计商业广告先生和公益广告先生两个卡通人物,旁边备注两位先生的对话。公益广告说:“我就是为人民服务的活雷锋”;商业广告说:“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广告不是好广告”。

  2.看图猜特点:你们能说说这两位广告先生的特点吗?

  3.欣赏公益广告,体会公益广告的功能。是的,正如同学所说,公益广告是不以营利为目的而为社会提供免费服务的广告活动。而商业广告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人们做这种广告就是为了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卖出更多的产品。我们平常所说的广告,更多的指向商业广告。

  环节2:广告的功能。

  1.公益广告的功能:欣赏公益广告《文明》,体会公益广告是主要是传递生活观念、价值取向和审美规范。

  2.商业广告的功能。商业广告的制作和宣传都是需要费用的。昂贵的费用,为什么商家还要做广告呢?请结合生活的实例来说一说。师生总结出商业广告的功能:传递信息、提高知名度、劝说购买。

  3.消费者看广告:商家做广告的目的是让我们购买他的产品和服务。作为消费者来说,如果没有广告,对我们购买东西方便吗?

  是的,广告也是我们了解商品,满足自己需求的重要渠道。我们的生活也需要广告的。

  次教学环节采用创设卡通情景形式,直观地了解广告的类型,分为公益广告和商业广告。通过看公益广告感受公益广告的功能;而商业广告的功能则是通过商业广告需要高额制作费,但商家为什么还要做广告?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商业广告的功能。从消费者的角度出发不管是公益广告还是商业广告,生活都需要,要学会正确去看待。

  活动三:广告影响生活

  1.广告到处可见,有个小朋友余强想亲自做个试验,出示教材的P65页的内容,能否做到一天不见广告呢?请你发挥想象,猜猜余强是否成功?

  2.是的,商业广告包围着我们的生活,冲击着我们的视听感官。现在,我想来做一个现场调查,你们喜欢商业广告吗?

  3.组织辩论,让学生结合生活事例,畅谈商业广告持认可或不认可的态度的理由。师生边引导边梳理归纳:

  正方坚持认为商业广告好,因为从内容上讲,它能让我们了解产品信息,告诉我们一些正确观念;从形式上看,不少广告词朗朗上口,画面引人或很有创意;从做广告地点来看,选择恰当能美化环境;从商家角度看,能够打响品牌,获得高利润。

  反方:从某些广告内容夸大其词,传达不好的观念;某些广告用语不规范,画面不适合儿童观看或形式呆板;某些广告做的时机不当、地点不当(牛皮癣)长时间广告浪费时间等方面。讨论当中会涉及到虚假广告的方面,应告诉学生电视、正规报刊上的广告可信度高些,而像那些街头散发的或塞在门缝里的小广告,咱们可要睁大眼睛去辨析,不能轻易上当哟!

  4.正确看待广告:同学们,通过正反两方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到。对于商业广告,无法简单地说它好还是不好,而是应该一分为二地去看待它。

  过去我们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对教材中的一些生活事件,教育时往往容易绝对化,强调事物的这一面就忽视了事物的另一面。其实,在生活中,像广告这样的新媒介,对学生存在着正负面影响,不能因为强调消除负面影响就否定其正能量的一面。所以本环节通过辩论的形式,把广告存在的价值与功能一点点地挖掘出来,很多学生也改变了当初不客观的看法,对广告的看法有了理性的看法,能一分为二看问题。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0-12-4 10:53:35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分析

  本课时的板块话题有两个,“广告都可信吗”和“学会识别广告”,编写的意图旨在引导学生知道如何理性地识别广告的虚假,怎样才能不被广告牵着走。了解广告的小秘招,学会用理性态度选择购买商品。

  二、学情分析

  “广告都可信吗”这个话题,由于媒体大力宣传报道“受骗”的案例,学生潜移默化对“广告”有着片面的认识,认为广告就是指向“虚假广告”,生活中对待广告的态度就是不相信,不了解,不使用。因此,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广告与消费以及消费者三者的关系,帮助他们认识、判断、筛选广告,让广告为自己服务,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对于“学会识别广告”这个话题,学生的个体经验比较丰富,教学中引导学生把个体经验与生生经验进行的碰撞,教会学生面对诱导式广告时,善于识别,提高生活智慧,让广告为生活服务。

  三、教学目标以及重难点

  基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认知的教学才是符合学生学生学情的教学。我在设计教学教学目标时,侧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经验进行辨析,使他们能够辨别广告的真实性、警惕虚假广告,从而成对广告有一个理性的认识。采用生活中的情境案例,让学生了解广告的小秘招,学会识别广澳,做理性的消费者。具体目标:

  1.揭示广告的“秘密招数”,学习识别广告真伪的方法,防止上当受骗。这是重点。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内容,让学生能理性地看待广告,不盲目轻信广告。这是难点

  3.创编公益广告,倡导正确认识广告。

  教学重点:揭示广告的“秘密招数”,学习识别广告真伪的方法,防止上当受骗。

  教学难点: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相关内容,让学生能理性地看待广告,不盲目轻信广告。

  教学各环节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揭示广告“小秘招”

  1. 情景案例揭秘招:广告无处不在,学习如何识别广告。首先来看看今天的主角。出示场景图:明明一家逛商场:余强快过生日了。爸爸妈妈准备送一个电话手表给明明做生日礼物,他们一家人准备高高兴兴地去商场购买。走到一个摊位前,余强看到一款电话手表的广告。广告里是余强喜欢的明星。余强一看自己的偶像代言,心花怒放,于是-----

  2.看情景猜选择:你猜,余强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你的意见与爸爸的意见不谋而合,请继续看:

  3.情景再续:继续播放爸爸和余强的对话:

  余强:爸爸,这是我喜欢的明星,就买这款吧。

  爸爸:明明,广告里明星代言是广告的一个销售手段,目的就是想借助名人的超高人气增加消费者对商品的吸引,我们不能看到名人代言就买,我们先看看再决定。)

  4.引导:余强爸爸的话藏着一个广告的一个小秘招,是什么?(名人代言)

  5.揭示贪小便宜秘招: 一家人继续走着,妈妈发现了另一则电话手表的广告,妈妈惊呼:“买一送一,好划算,就买这款吧。请结合你的生活经历说一说该不该买?

  6.出示漫画“指鹿为马”的想象就是指生活中所说的“从众心里”,这种心理也被商家运用到广告上。揭开“从众心里”小秘招。利用书本的图片揭示简单重复秘招。

  本环节的设计最大的亮点是呈现儿童生活的场景,让学生去猜情景中主人公的选择,儿童猜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真实生活的反映。教学中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看法,分享个体生活经验,从而理解了广告的四个小秘招,而不是单一乏味地让学生去学去背诵这些秘密招数。

  活动二:警惕虚假广告

  1.广告这些小秘招就是想劝说大家购买产品。为了达到让人购买的目的,很多广告都会把商品夸得十全十美,好像你不买就吃亏了。甚至出现虚假广告,直接骗取消费者的钱财。在生活中,你发现哪些虚假广告?他们有些什么特点?

  2.交流总结归纳:虚假广告的显著特点,宣传渠道:从门缝塞进的、街头排发传单、小网站广告、发生邮箱邮件、张贴墙壁(牛皮鲜)等;虚假广告内容夸大等

  3.虚假广告对消费者有着怎样的危害呢?面对虚假广告,我们能怎样做呢?

  4.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四条》:国家有相应的法律条例为保障消费者权益,也对不法商家依法处罚。请阅读教材68-69页的案例。

  4.有了国家法律的保障,同学们的警惕之心,对虚假广告不轻信,一定是个聪明的消费者。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重点在于面对虚假广告时,如何增强自己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防止上当受骗。这样的设计是符合我们学科的特点,教会学生生活的智慧,让孩子过更好的生活。如何在课堂中体现法治教育的内容呢?在这个环节中,我没有让学生去粘贴法律条文,也没有让学生深入学习《广告法》怎样处罚做虚假广告的人。而是让学生了解了生活中的虚假广告产生的危害后,提出“怎样才能防止不良商家做虚假的广告呢?”这样,将《广告法》呈现在生活情境之中,使法律条文与生活紧密联系,从而让学生理解法律是保障我们消费者的权益的,帮助学生初步树立了法治意识。

  活动三  情景辨析 理性消费

  1.情景案例:面对商家广告的猛烈攻势,我们要善于识别广告,做聪明的消费者。出示场景:余强上周去鞋店看上了一双98元的球鞋。这周末,余强跟妈妈去买球鞋,却发现店内挂满了广告。广告上写着“满200送80”的字样,许多人都在排队买单。余强想:好划算,要不要再买些别的东西凑够200元呢?

  2.情景问答:广告使用的什么招数?利用贪便宜心理、从众心理、简单重复。

  3.情景讨论:如果你是余强,你会怎么做?说说你的理由。

  4.讨论总结:按需求、不轻信、多思考、多对比

  不买。按需要购买因为只需要一双鞋子,还有券有限制使用,要多看看。

  买,看是否有合适的,有合适的就凑,要多思考,多对比,不盲目买。

  本环节的教学设计选取学生身边的鲜活的案例案例,直面矛盾和困惑点,让学生进行道德判断和价值选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行为及方法的指导,用这样的方式来指导学生使用媒介素养为自己的生活服务。对于买不买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合适和不合适之分。购买的结果没有对错,关键是学生在此过程中学会了理性判断分析,做到不盲目,按需求,对广告有了正确的认识,不被广告牵着鼻子走,做个理性消费者。

  活动四:小组创编广告

  1.创编广告:同学们,对广告有了全面的认识,懂得三思而后行,按需求去购买,真的很棒。下面请你们设计一则公益广告,把这节课的收获告诉更多的人,一起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吧!

  2.创作要求: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设计一则公益广告。各小组可以采用编写广告词、画宣传画、表演、歌唱等各种方式展现你们的合作成果。出示范例: 广告多,四处播,识别方法我来说。

  3.学生小组合作,教师行间巡视,全班汇报。

  广告多,四处播,识别方法我来说。

  不轻信,多思考,货比三家好处多。

  按需要,不乱买,理性消费要践行。

  小秘招,秒破解。聪明消费我能行。

  4.课堂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对广告都有了全面的认识,相信你们今后会更加正确地去看待广告,并学会更加有效地从广告中获取对咱们生活有用的信息,做生活的智慧者。

  创编公益广告的环节是本课的一个总结,通过传编写活动,让学生把广告的功能、特点以及理性消费的做法都融进活动中,使活动的价值得以提升,有利于活动目标的达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12:2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