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4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8.1《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8-1 02:01: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
8.1《生命可以永恒吗》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生命可以永恒吗》。下面我从六个方面谈谈对本节课的设计。
一、说教材
《生命可以永恒吗》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第八课的内容,本单元内容的主题是《生命的思考》,本节课是第一课的内容。
二、说学情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成长环境已发生了深刻变化,以及青少年自身的特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乐于接受的引导方式发生了变化,教学活动必须始终围绕和关注学生的这些情况。
三、说教学目标
依据:《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和学生的成长实际。我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定位如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生命、珍视生命的情感,认清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实现人生的价值。
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生命的短暂性和接续性,学会从容面对生命,担当一份使命。
知识目标:
1、知道生命是来之不易的,是独特的;
2、知道生命是不可逆的,是短暂的;
3、懂得在生命的接续中,担当应有的使命。
四、说教法和学法
    基于《道德与法制》课程的德育性质,以及本课时的学习内容和学生的成长实际,我认为教学应该是生命之间的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所以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以创设情境、激发疑问、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为主。学习方法以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为主。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教学从三个环节入手,首先由学生自学,掌握教材主要内容,第二环节:合作探究、交流展示,第三环节:小结提升、课后延伸活动。
(一)自主学习
指导学生快速浏览大字文字,完成导学单。
2、通过学生自主学习,掌握教材主要内容 。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探究活动一:利用教材“运用你的经验”栏目活动,引出生命“最长也即永恒”的观点。开展这一活动的原因:
关于生命长短的话题,学生不难回答,易于进入,具有趣味性。它能够起到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探究话题的作用。也具有由浅入深、由易及难的特点。这样学生对于身体与精神层面的永恒有了初步的认识。
探究活动二 :
第一步:阅读教材第89页“探究与分享”的生命故事,并分享自己身边类似的生命故事,思考回答问题,引导学生体会感悟生命来之不易,能拥有生命是多么的幸运。
探究活动三:
通过手机解锁的小活动,结合教材链接内容,让学生感悟生命的独特性
探究活动四、
小活动“A4纸上看人生”
假如我们的平均年龄75岁,那么人生其实只有900个月,而你可以用一张A4纸画一个30X30的表格,每过一个月你可以在小格子里涂色,你的全部人生就会在这一张白纸上。
试着画画你的人生A4纸吧,看看剩下的空白还有多少?在下方画出父亲或母亲的人生。
提问:
1、通过活动,你对生命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2、每个人的最终结局都是死亡,那为什么我们还要活着?
2、孔子说:“未知生,焉知死”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通过探究分享材料及“A4纸上画人生”活动,帮助学生理解生命是短暂的、不可逆的。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生命的认识比较浅,通过A4纸上画人生,将抽象的生命变得具体可感,让学生对生命的短暂和不可预知有更深刻的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感激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怀。
探究活动五:
第一步:阅读教材第91、92页“探究与分享”,回答问题,引出探究话题。
通过阅读与思考,使学生体会每个人的生命都在不同的范围以多种途径接续着家庭、民族、国家、人类的生命,最终使家庭、民族、国家、人类的生命得以永恒。这时,就顺理成章地引出下一个探究话题——生命可以永恒,那么它又是如何实现的?
在这个环节中,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更深入地体会和认识生命的传承关系,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思维更活跃开放。
最后,通过对生命接续(身体、社会关系中、精神信念上)的小结使学生从整体上认识生命的传承关系,认识到自己肩负的生命传承责任,增强使命感。
(三)拓展延伸及小结反思
1、新时期,重走长征路有什么意义?
设计这个活动的目的旨在加深学生对生命接续,尤其是精神生命的接续有更家深刻的理解
2、安排课后制作一张你的家族图谱,并讲述家族的故事,是为了指导学生继续关注和思考生命话题,为后续探究做好准备。
六、说板书设计
主板书采用框架式结构。
    一是为了让学生对所探究的问题有一个条理、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  
    二有利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理性、多角度思考问题、把握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由于个人水平有限,希望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
                              张亚玲
乌苏市第三中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6 06:0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