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缩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21:3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缩句,就是把写得比较具体、生动形象的句子的枝干去掉,留下主干,使其简单明了,我认为缩句的原则是:留下主、谓、宾的中心词,去掉定、状、补,兼及句子基本意思不变和完整性。 在缩句中,我们常常会碰到一些比较难处理的句子,教师难教学,学生难掌握,我参考了一些专家的意见,结合自身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实例和大家一起讨论,供同行们参考。


1、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

例:解放军叔叔在炎热的夏天练习射击。


这个句子的处理,实际上是遇到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如何处理的
问题。复指短语是由两个词或短语重叠在一起指同一个人或事物作同一个成分的,彼此有注释或补充说明的关系。复指短语作主语或宾语时,缩句时一般可保留表示某某人或某某事物主要词语;如果复指短语本身很短,也可以将整个儿复指短语保留在主干中。 本句可以缩成:解放军叔叔练习射击。 也可以缩成: 解放军练习射击。 不能缩成:叔叔练习射击。(因为主要词语是"解放军")

2、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

例:骏马奔驰在辽阔的草原上。

“在辽阔在草原上”是补语,故缩为:骏马奔驰。

又如:一轮金黄的圆月高高地挂在蓝蓝的天空中。

这个问题,实际上是缩句时要不要保留补语的问题。 因为"在天空中"是补语,根据缩句精神,故因去掉。 应当是:圆月挂。 (这一类题,我们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把前后联系非常紧密的补语留下来,比如“一串串快要成熟的葡萄像珍珠似的挂满了藤架。”缩为“葡萄挂满了藤架。”为了句子的完整性留下补语"满"。但从技术层面来看,不应当保留。)

3、去掉状语,原句意思改变了怎么办


例:孩子在横木上差点跌到甲板上。

有人认为,"差点儿"是限制"跌"的,说明孩子还没有掉下来,缩成"孩子跌到甲板上"句子的原来意思就改变了。不应当删去。 我认为"差点儿"是状语,故应当缩为:孩子跌到甲板上。

4、"着、了、过"如何处理


例:他津津有味地吃着一只大苹果。 "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应当缩为:他吃着苹果。

5、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

例: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缩句不能改变原句陈述的对象,即主语。例句主语是"广场上",而不是"灯", 所以应当为:广场上灯照耀着建筑。 此句,如改为:广场上,千万盏灯静静地照耀着天安门广场周围的宏伟建筑。 “广场上”为状语,应缩为:灯照耀建筑。

6、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谓语

例:夏天,老人们都爱到河边的树阴下钓鱼。

缩句既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语,也不能改变陈述主语的谓语,"夏天"是"状语",故删去。原句主语是"老人们",说 "老人们"爱好干什么,故谓语是“爱好”,"爱好钓鱼"不等于"钓鱼", "到树阴下"和"钓鱼"是两个连续的动作,都不能压缩掉。 故答案应当为:老人们爱到树阴下钓鱼。

7、缩句不能改变原句的结构

例:灰黑色的鸬鹚整齐地站在船舷上,像列队的士兵在等待命令。

原句是一个复句,前面的分句说鸬鹚站立的动作,后面的分句说它像什么。应当分别缩掉两个分句。正确的缩句应当是:鸬鹚站,像士兵等待命令。

8、连动句的缩句

例:渔夫的妻子桑娜坐在炉旁补一张破帆。

这是个连动句,连动句中的谓语动词必须都保留在主干中,宾语必须或宾语中心语也必须保留在主干中。这句中"在火炉旁"是"坐"的补语,照例应当去掉,但如果缩掉主干就不成句,故应做保留。(我认为这类句子不应当成为学生练习内容。) 此句缩成:桑娜坐在火炉旁补帆。

通过缩句,有助于我们抓住长句的主要内容,提高概括能力,还能帮助我们理解句子。这是缩句对于学生学习语文的实用意义。既然缩句是为了帮助理解句子,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只要学生在缩句后,不改变句子的结构,不一定要缩到最简。 如果作为一种冰冷的"语文技术"来考查学生,我觉得有背新课程中着重培养学生语感,谈化语法的精神 ,故不值得提倡。我建议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缩句练习",让学生分析复杂的长句,找出主干。我们不应当在试卷中单独出现缩句题。如果有出现,我们在改卷的时候也要从宽处理,尽量给分。 以上是我对缩句问题的一些看法,主要参考《小学语文教师·问讯处》令怡的观点,并对部分网友的看法作了修正。请同行们批评指正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2 14:1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