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34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安徽历史上的贪官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1:08: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安徽历史上的贪官污吏 (2008-01-05 14:36:33)
标签:杂谈   分类:杂谈

    古人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此话很有道理,见地颇深。其实,古人也许还隐藏了另外一层深意,那就是一方水土也养一群贪官污吏。这些都是被事实证明了的,而且都是有据可查可考的,不信吗?罗列给你看看,让你开开眼见,什么叫腐败也扎堆!
何闽旭:安徽省原副省长,因涉嫌经济犯罪于8月被免去职务,问题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刘家忆:安徽省阜阳市原政协副主席,涉嫌经济犯罪1月初被捕。

匡炳文:安徽省原财政厅长,涉嫌受贿6月被提起公诉。

陈兆丰:安徽省滁洲市原人大副主任,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于6月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王德贵:安徽省亳洲市原副市长,涉嫌经济犯罪于7月在法院公开审理。

张自民:安徽省阜阳市原中级法院院长,因经济犯罪于8月落马。

王伟:安徽省六安市原副市长,因涉嫌严重违法犯罪于8月被免职。

杨枫:安徽省宣城市委副书记,因受贿罪于8月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曾被网上爆炒用MBA知识管理情妇的,就是该人。

尚军(女):安徽省卫生厅原副厅长,因涉嫌受贿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于9月被提起公诉。

从善明:安徽省淮南市原政协副主席,因涉嫌经济犯罪于9月在法院开庭审理。

于得水:安徽涡阳县粮食局局长,涉嫌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以受贿罪判处其有期徒刑4年,以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其有期徒刑2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5年;并处没收受贿所得8.9万元,巨额不明财产263万余元予以追缴。

王兴尧:安徽省交通厅原厅长,非法收受他人贿赂折合人民币13.53万元,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判处其有期徒刑10年。

蔡文龙:徽商集团原董事长、安徽省商务厅原副厅长,因涉嫌徽商集团挪用公款1250万元,有“新徽商”代表人物之称,目前已被调查。

王昭耀:1989年2月任安徽省阜阳地委书记,1993年2月任安徽省副省长,1993年9月任安徽省委常委、副省长,1998年12月任安徽省委副书记,2005年1月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是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和第十届安徽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5年8月19日被依法罢免人大代表职务。因涉嫌受贿犯罪,王昭耀于2005年9月17日依法被刑事拘留,同年9月29日被逮捕。

徐波:安徽颍上县原县委书记,在担任颍上县县长和县委书记期间,先后142次非法收受他人财物合计人民币136.18万元。2005年12月,他被滁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5年。

张华琪:原颍上县委书记,因非法敛财500多万元,被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终审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王怀忠:安徽省原副省长,因受贿罪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被一审判处死刑。

徐保庭:原涡阳县县长、县委书记,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在职务提拔、工作调整、就业安排等方面谋取利益,单独或伙同其妻程月侠(另案处理)非法收受42人财物共计人民币428000元、美元4000元。

肖作新:原阜阳市市长,其与周继美共同贪污人民币116.37万元,港币5万元,金手镯一只;肖作新单独受贿人民币14879.5元,美元2000元;肖作新、周继美另有人民币1223.26万元,美元12243元,港币83880元不能说明来源。

杨枫:原宣城市市委副书记,用国家辛辛苦苦培养的MBA知识用来管理情妇,而且与其姐夫王昭耀(安徽省政协副主席)共享情妇。此人在宣城任职期间,开创了第一个中国领导干部用MBA管理情妇的“先河”。

赵增军:原宣城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赵增军自1994年以来索取、收受开发商、个人贿赂和礼金礼品,将自己应支付的费用拿到有关单位报销,违纪金额达190万元。

李兴民:宿州市原副市长,李兴民与妻子弄虚作假,获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并开发出售,牟利达140多万元,其中李兴民夫妇获得80余万元。李兴民还收受贿赂礼金等80多万元。

刘俊卿:原涡阳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亳州市人大财经委主任,刘在企业内搞“家庭式腐败”,通过工程发包、购销等,聚敛巨额财产。

王保民、孙孔文、孙克杰:原蒙城县三任县委书记,先后因牵连王怀忠案而下台、被判刑或自杀。

李和中:安徽省原政法委副书记、曾担任阜阳市委副书记、市长, 2003年12月9日,因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一审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

钟永纪:原阜阳市公安局副局长,2005年8月3日,涉嫌受贿、贪污、私藏枪支弹药和巨额财产来源不明案公开宣判,种被判处无期徒刑并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王建民、朱亚:原阜阳中院两名副院长,2005年与十余名庭长、副庭长涉嫌受贿,悉数被判刑。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1:1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安徽历史上的名人

安徽历史上的名人
华佗,字元化,出生在东汉未年豫州沛国谯县(今安徽毫县)的一个普通士族家庭,约生于汉冲帝永熹元年(公元145年),卒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神医”。“外科之祖”发明中药麻醉剂——麻沸散。创造“五禽之戏”。

马玉昆:清末蒙城人。清军名将。马玉昆的勇敢善战,却为日人所畏惧,如大平山之战,连日方的战史中也不得不承认:“此日之中国兵颇为顽强”,“忠勇力战”,“决无退却之色”。

任永清:蒙城人,.淮军旧将。北洋陆军将领。

过之纲:蒙城人。在西北军长期管理财金工作。

张 良:西汉亳州人。为刘重要谋士。楚汉战争时,提出不立六国后代,联合英布、彭城、笼络韩信等策略,并主张追击项羽,彻底消灭楚军,皆为刘邦所采纳。曾与韩信整理编次春秋战国以来各家军事著作。 汉朝建立,封留候。

曹腾:东汉亳州人。东汉末年大宦官。宽厚仁爱。

曹 操:三国亳州人。魏武帝。 文学上也有较高成就,其诗今存20余首乐府诗。昂扬之精神,宏伟气魄与慷慨不平之感情,形成其特有的风格,对五言诗发展贡献较大。散文有40余篇。诗文皆为后世传诵。

曹 洪:三国亳州人。魏国名将。骠骑将军。

曹 仁:三国亳州人。魏国名将。大将军、大司马。

曹 真:东汉亳州人。魏国名将。大将军。太司马。

曹 丕:三国亳州人。魏文帝。为当时文坛领袖。其诗“燕歌行”为现存最以早一首七言诗。所 著《典论·论文》为我国较早之文艺理论批评专著。现存诗歌约40首。有《典论》5卷、《 列异传》3卷,文集23卷,已散佚。明人辑有《魏文帝集》。谥文帝。

曹 植:三国亳州人。建安杰出诗人。其诗歌艺术性极高,对``五言诗发 展起极大推动作用。今传《曹子建集》10卷。

许褚:三国时期亳州人。魏国猛将。在曹操宛城战张绣时,因屡建战功,赐关内侯。后与马超大战于潼关,威名大振。因勇猛知名,军中外号“虎痴”。曹丕称帝时,封万岁亭侯,升为武卫将军,总督中军禁兵。曹睿即位后,又进封许褚为牟分侯。许褚病死后,被追赠为壮侯。

夏候敦:三国时期亳州人。魏国大将。从征孙权还,官拜前将军。曹丕封魏王。任为大将军。

夏候渊:东汉末年亳州人。魏国名将,与张辽、曹仁、徐晃、张郃并称五大良将。

夏候玄:三国时期亳州人。征西将军。早期玄学领袖。书法家。著有《夏候玄》集。今佚。

朱粲:隋亳州人。隋末农民起义首领。号“可达寒”,自称“迦楼罗王”。“引军渡淮”,转战湖北竟陵陵、沔阳,后转山南。在冠军(今河南邓县西北),称楚帝,年号为“昌达”。攻陷邓州,有众二十万人。因乏军粮,首领杨士林、田瓒率兵叛朱粲,朱粲大败于淮源,被王世充拜为龙骧大将军。

李 绅:唐亳州人。曾作《新题乐府》20首,其“锄禾日当 午,汉滴禾下土,谁念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诗哙炙人口。

陈 抟:后唐亳州人。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 。著有《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及《先天图》。其学说后经周敦颐、邵雍加以推演,成为宋代理学的组成部分。另著有《指玄篇》,言导养还丹之事。好读《易经》,善诗,《全唐诗》 录有多首。

曹 霸:唐亳州人。唐画马最最著名。杜甫作有《丹青引》及《观曹针军画马图》二诗,对其画艺极加称赞。

鲁宗道:唐亳州人。1017年诏两省置谏官,六员首推宗道为右正言,多所论 列,宋真宗意颇烦。宗道耻于尸禄,请得罢去。真宗觉悟,遂于殿壁书“鲁直”二字。后晋 升户部员外郎兼右谕德,迁左渝德直龙图阁。仁宗即位后,迁户部郎中龙图阁直学士兼侍讲 判吏部。1022年升尚书礼部侍郎,以正直敢言,贵戚惮之,称“鲁头参政”。卒赠兵部尚书,谥肃简。

龚得树:清亳州人。捻军起义首领。

吴楚奇:清亳州人。清初画家。诗画名冠江南。著有《鸿皋琐说》、《汀南吟草》等。现存有《西江游览图咏》,内有山水画21幅。
刘金定:宋代蒙城人。巾帼英雄.

孟汉卿:元代著名杂剧家。公案戏《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不仅在当时影响很大,而且流传至今。

薛蕙:明亳州人。明代著名诗人。字君采,号西原,晚号大宁居士。著有诗文集《考功集》,另有《西原遗书》、《约言》等。 学识渊博,为当时学者敬重,称西原先生。

薛凤翔:明亳州人。《牡丹史》作者。为牡丹作记、作谱,记述之详尽而言,则首推《牡丹史》。

姜桂题:亳州人.淮军旧将。北洋陆军将领。

老子:楚国涡阳人。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所著《道德经》。

张乐行:清涡阳人。捻军起义首领。

张守禹:清涡阳人。后期捻军著名首领。

张禹爵:清涡阳人。袭爵为太平天国幼沃王,是捻军中最年轻的将领。

李奇茂:涡阳人。台湾著名水墨画大师淡江大学艺术中心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08-6-26 11:12: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安徽在历史上一直是什么地方?

安徽概况

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

夏商见于史籍的有涂山、南巢、六、英、虎方、林方、人方。西周王朝在今皖西北分封一些小国,如焦、夷、沈、胡等,而以东仍是分散的氏族部落方国。春秋大国争霸,这些封国和方国先后沦为吴、越、楚所有。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并归强楚,楚畏秦逼,亦由湖北辗转迁都至今寿县。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涉及今安徽的有九江郡、泗水郡、砀郡、颍川郡、会稽(吴)郡,可考的县有25个。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安徽郡县分隶淮南、荆、淮阳、梁等国。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王侯食邑略如郡县。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和六安国,徐州辖临淮郡、楚国,豫州辖沛、汝南两郡和梁国,共74县。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稍作调整而已,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豫州辖汝南郡、陈国、沛国、梁国,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共69县。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共设74县。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隋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先后设颍、亳、宋、陈、徐、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等17州,辖55县。大业初,复汉制,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徐州领彭城、下邳2郡,豫州领梁、谯、汝阴、淮阳4郡,扬州领淮南、庐江、同安、历阳、江都、钟离、丹阳、宣城、新安9郡。共56县。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其中,河南道辖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辖濠、扬、滁、和、庐、寿、舒7州,江南道辖宣、歙2州。共设44县。中唐时期,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四道。河南道领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领扬、滁、濠、寿、庐、和、舒7州,江南东道先后领歙、日升2州,江南西道先后领宣、池2州。共55县,1军。晚唐藩镇林立,安徽境内有4个节镇。宣武军治宋州,领亳、颍、宋3州;武宁军辖徐、宿、濠、泗4州;淮南节度使抚有扬、滁、寿、庐、和、舒、光、黄8州;宁国军有宣、歙、池3州。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据,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南唐所据,行政区划制度仍循唐末藩镇、州、县制。北宋立国,实行路、府(州)、县(军、监)三级制,安徽分属5个路。京东西路辖单、徐2州,京西北路辖颍州,淮南东路辖亳、宿、泗、扬、滁5州,淮南西路辖庐、和、舒、濠4州和六安、无为2军及寿春1府,江南东路辖宣、歙(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1军。共计62县,2监。南宋在淮河以南设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道,领3府8州7军,辖51县2监。金国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设南京路、山东西路,领7州16县。

元朝实行省、路(府、直隶州)、散州(军)、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繁复,隶属关系混乱多变。安徽分属3个行省:中书省领济宁路,辖境内1县;河南行省领归德府(辖徐、宿、亳3州)、汝宁府(辖颍州)、庐州路(辖无为、六安、和州3州)、安丰路(辖濠州)、安庆路(直管6县)、扬州路(辖滁州)、淮安路(辖泗州);江浙行省领宁国路(直管6县)、徽州路(直管5县和婺源州)、太平路(直管3县)、池州路(直管6县)、广德路(直管2县)。共计60个县。



明朝实行三级区划,南北直隶和布政使司为一级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区划,散州、县(厅)为三级区划。安徽属南直隶西部地区,设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共置49个县,7个散州。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二、三级区划仍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划为左、右两藩分片治理。康熙四年(1665),调整左、右藩辖区,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疆域。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为省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定安庆为省垣,健全了省级三司衙门。
同治四年(1865),析为三道:凤颍六泗道领2府2直隶州,共19县(州)。凤阳府辖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寿州、宿州(领灵璧县),颍州府辖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亳州、太和县、蒙城县,六安直隶州辖霍山县、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泗州直隶州辖天长县、五河县、盱眙县(今属江苏省)。安庐滁和道领2府2直隶州,共14县(州)。安庆府辖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庐州府辖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滁州(直隶州),辖全椒县、来安县,和州直隶州辖含山县。徽宁池太道领4府1直隶州,共22县。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宁国府辖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池州府辖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广德直隶州辖建平县。与现今安徽辖区比较,少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多婺源县、盱眙县、英山县,基本与今安徽境域同。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安庆道辖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六安、霍山、英山等16县,芜湖道辖芜湖、繁昌、当涂、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贵池、铜陵、石埭、东流、至德、青阳、广德、黟县、婺源等22县,淮泗道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滁县、全椒、来安等21县。共59县。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国民党统治安徽后,于1928年改行省、县两级制,设60县。1932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为省的派出机构,所辖区称为专区。安徽全省划为10个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辖怀宁、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太湖、岳西等7县,第二专区辖六安、立煌、舒城、霍山、霍邱等5县,第三专区辖阜阳、亳县、临泉、颍上、太和、涡阳等6县,第四专区辖宿县、蒙城、灵璧、五河、泗县等5县,第五专区辖嘉山、凤阳、滁县、来安、天长、盱眙(今属江苏省)等6县,第六专区辖芜湖、宣城、泾县、广德、当涂、南陵、郎溪、繁昌等8县,第七专区辖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宁国、旌德、婺源(今属江西省)等8县,第八专区辖贵池、至德、太平、东流、石埭、青阳、铜陵等7县,第九专区辖巢县、全椒、和县、含山、无为、庐江等6县,第十专区辖寿县、合肥、定远、怀远、凤台等5县。1947年元旦,正式成立蚌埠市。至此,安徽省辖1市63县,砀山县、萧县仍属江苏省。

1949年5月,中共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建国后,1952年8月,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会设在合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23: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