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5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建议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1 01:42: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区域地理教学方法建议
发布者:王玲梅
鼓励通过探究学习,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
(1)学习区域地理一般有哪些方法?
运用地图和资料,认识该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概况
某一区域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河流、植被等的分布和基本事实都属于自然地理概况,认识一个区域,一般从认识它的自然地理概况入手。某一区域的人口分布和发展、经济部门的地域分布、环境和发展问题、文化的地域特征等都属于人文地理概况。需要说明的是,在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并不需要学生认识每个所选区域的全部自然和人文地理概况。
在学习某一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概况时,一般的方法是使用地图和资料。上述概况的大部分内容属于地理分布的内容,可以在地图上读出。有些内容无法用地图表现,如某些气候资料、某些文化方面的内容,则需要使用资料学习。反过来说,如果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使用地图和资料,他们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一个区域的地理概况。
运用归纳的方法,认识该地区域地理特征
一个地区的区域特征或是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从该地区人文地理事物方面表现,或是二者的综合表现。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河流特征、植被特征等方面认识;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可以分别从人口特征、文化特征、经济特征、城市特征等方面认识;也可以将上述几方面综合起来认识,或是在综合的基础上认识区域最突出的特征。因为区域的某一特征是区域内相关地理要素组合的体现,所以比较适合使用归纳的方法去认识。教师可先告诉学生某个区域的地理特征,再到地图上验证,也可以使学生掌握区域特征,但掌握归纳的方法,更有助于学生独立去认识一个新的区域。归纳的方法由具体到抽象,由未知到已知,本身就含有探究的成分。
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认识这些地理特征的成因。
义务教育阶段对区域自然地理特征成因认识的要求不是很多,即使有所涉及,也多处于比较浅显的层次。对区域人文地理特征成因的认识,则渗透到区域人文地理特征的教学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认识区域地理特征的成因,主要运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对学生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这种综合分析实际是在发现影响某一特征形成的诸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找出主导因素。在这个过程中,发现各个影响因素并确定其对该特征形成的影响程度是分析过程,不同因素的影响结果联系起来勾画地理特征形成的全貌,是个综合过程。学生初步掌握这个综合分析的过程,就有可能独立去认识某一新区域地理特征形成的原因。
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该区域与其他区域地理环境的异同
因为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地方,所以可以通过比较的方法来认识区域间的异同。比较相同或类似的地方,可以加深学生对地理规律性的认识;比较不同的地方,可以认识地理区域的独特性,加深对“因地制宜”观念的理解,并有助于理解和接受世界不同地区的文化传统。因此,区域地理学习中经常会用到比较的方法。
运用比较方法比较两个区域时,根据教学需要,可以分别比较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也可以按要素比较。
(2)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区域地理教学?
探究学习源于理科教学,因为理科教学内容特别是实验部分比较适合采用类似科学家研究工作的步骤学习方法。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形成科学的概念或掌握科学原理,在形成科学概念、发现科学原理等规则性较强的学习过程中有明显的作用。探究学习后来被扩展到人文社会学科的教学中,形式上也有所不同,例如,不一定强调实验,但实质是一样,即要让学生了解知识形成的过程,而非简单地将结论呈现给学生。
探究学习与地理教师比较熟悉的“发现法”或“启发式”有同工异曲之处,特别是与“发现法”类似,都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出发,带有比较明显地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意义。在地理教学实践中,用在系统地理或理论性较强的学习内容上比较多,用在区域地理学习上似乎不容易体现。探究学习是否适用于区域地理的学习?怎样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应用探究学习?还需要教师们在实践中进行不断的探索。其中有一点是没有疑问的,既把对区域的探索建立在问题的基础上,是开展探究学习的前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18: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