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9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年秋季最新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02:09: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2年秋季最新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教学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推行素质教育,提高地理教学成绩,认真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
  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
  二、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4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2个课时。所使用的教材是人教版七年级地理新教材。
  七年级学生刚升入中学,有较强的进取心和上进心,且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知识有浓厚的兴趣,这是教与学中的优势因素,但学生年龄小,自理能力不强,不适应初中的学习方法,学习又存在不稳定的特点,会可能影响整体学习成绩,这些不利因素和未知困难,应该是教师提前考虑和采取措施加以解决的。
  三、本册教材分析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计五章,14节: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八章《天气与气候》,第九章《居民与聚落》,第十章《发展与合作》。
  向学生讲述了最基础的地理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不同地方的不同自然环境,感受日新月异的地理环境变化,了解大自然的奥妙。
  四、本学期总体教学目的要求
  1、让学生获得最基础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独立分析问题能力和读图能力。
  2、让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念,懂得人地对立同一关系,使人类发展与环境相协调。
  3、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4、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5、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五、完成本期教学任务的具体措施
  1、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2、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地理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积极加强计算机学习,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6、每次月度考试后,全面做好班级的教学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六、教学进度表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地球的运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2课时
  第十二周:期中反馈测试2课时
  第十三周:第三章第三节降水和降水的分布2课时
  第十四周:世界的气候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口与人种2课时
  第十六周:第二节世界的语言和宗教2课时
  第十七周:第三节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单元检测2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十九周:单元检测复习2课时
  第二十周:复习巩固练习2课时
  第二十一周:复习巩固2课时
  第二十二周:复习综合检测2课时
  第二十三周:期末考试2课时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02:09:55 | 只看该作者
一、情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承担七年级六个班的地理教学任务,每周每班二个课时,课时相对教材内容有些不足。所使用的教材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和《全日制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导下编写的人教版地理新教材。新课标,新教材,新环境,高要求给本人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学校良好的人际关系,先进的教育理念,爱的氛围为教育教学提供了理想的育人环境。我校坚定不移的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理念,大多数学生对地理学科浓厚的学习兴趣,计算机辅助教学,网络环境,完备的地理教具为地理教学提供了最根本的保障。
二、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学校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三、具体工作
1、抓好常规地理课堂教学。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努力讲好每一节课;保障每节一练,做到全批全改。
2、认真学习新课标理论,领会新课标精髓,用科学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
3、积极参加教研教改活动,在教研处,教务处的指导下,努力使教育教学能力再上新台阶。
4、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5、认真参与集体备课,精益求精,争创优秀教案。
6、参加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他人学习,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7、拟好复习计划,制定复习提纲,认真组织复习。
8、每次单元简测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9、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切实做好地课备课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为地理课件的制作准备充分的素材。
10、积极参加计算机培训并不断自学,提高课件的制作水平,争创优秀课件。
11、合理使用教学必备的地理教具,课件。做好器材的登记,使用,保管工作。
四、教学课时安排
第一周:与同学们谈地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一) 2课时
第二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二、三) 2课时
第三周: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单元检测 2课时
第三周:地图(一、二) 2课时
第五周:单元检测 2课时
第六周: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一节大洲和大洋 2课时
第七周: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2课时
第八周:单元检测 2课时
第九周: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2课时
第十周: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2课时
第十一周:复习 2课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8-19 02:10:00 | 只看该作者
一、教材分析:

  1、 教材在结构设计中加大了探究活动的力度,教材中“活动”和“综合探究”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已经从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继而承担一部分新知识的教学。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这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增强了教材的探究性和实践性;

  2、 教学内容的呈现形式多种多样。教材中尝试不同的呈现方式,例如一些地理概念的图释、说明地理问题的对话、展示地理过程的组照或组画等,不断给学生以新鲜感,激发他们对地理课的兴趣。

  3、 密切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尤其是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历和体验。教材十分重视对每一个教学内容的引入,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4、 平实、生动的语言风格。教材中尽可能避开生涩的地理专业术语,鄙弃板着面孔说教的语言风格。例如,尝试在表现学生对话的对话框中,使用学生的语言。此外,一些小标题也比较活泼,富有启发性。

  5、 版式设计生动活泼。

  本教材的主要内容:

  本教材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四章 居民与聚落

  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

  教学重点:第一、二、三章

  教学难点:第一、二、三章

  二、 教学目标和要求

  1、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有关基础知识,认识地球的运动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掌握地图的基本知识和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2、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面貌,运用地图说明七大洲、四大洋的位置和分布特点,认识地球表面的海陆变迁,了解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的基本观点,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探究精神,及辨证唯物主义思想观;

  3、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初步学会分析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认识气候与人类生产、生活的相互关系,形成保护大气环境的意识;

  4、理解世界人口问题及其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口观,了解世界文化的差异,理解各国的新文化传统,形成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三、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刚升入初中,虽然小学学过《社会》,有一定的地理初步知识,但大多数学生空间概念缺乏,不善于综合分析问题,抽象思维能力差,缺乏科学的探究精神,一些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学习积级性高,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求知欲强,但一些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级性不高,厌学情绪较重。

  四、 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通过“活动”和“综合探究”两种形式,切实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2、注意挖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尽可能多地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就在身旁,是鲜活的;

  3、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示意图、景观图、投影仪、多媒体等,加强地理教学的实践性;

  4、根据地理科的特点,注意在教学中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积级性。

  五、 教学进度和课时分配:

  1、教学进度:

  本学期教学时间为21周,去掉一周的节假日,二个周的复习时间,教学时间为18周,每周2课时,共36课时;  

  2、课时安排:  

  周次 教学内容

  第一周 第一章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二周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三周 第三节 地图

  第四周 综合探究一 地图的应用

  第五周 第二章 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

  第六周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第七周 综合探究二 家乡的“沧海桑田”

  第八周 第三章 第一节 多变的天气

  第九周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04: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