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admin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表格式教案

[复制链接]
15#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25:04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商的近似数
课    节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3页的例7和“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学会根据实际需要用“四舍五入”来求小数的近似数.
        过程与方法        提高学生的比较、分析、判断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细心做题的好习惯。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掌握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
教学难点        比较求商的近似值与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
教学用具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        1.        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一位小数.
3.72  4.18  5.25  6.03  7.98
2.按“四舍五入”法,将下列各数保留两位小数.
1.483  5.347  8.785  2.864
7.602  4.003  5.897  3.996
做完第1、2题后,要让学生说明其中小数末尾的“0”为什么不能去掉.        计算

        新课

        1.教学例7.
教师出示例7,要求根据书上提出的信息列式计算.当学生除到商为两位小数时,还除不尽.教师问:“实际计算钱数时,通常只算到‘分’,应该保留几位小数?除的时候应该怎么办?
(生:应该保留两位小数,只要算出三位小数,然后按“四舍五入法”省略百分位后面的尾数。)
教师问:保留一位小数,应该等于多少?表示计算到“角”。
教师要让学生想一想:“怎样求商的近似值?”(首先要看题目的要求,应该保留几位小数;其次,求商时,要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然后再“四舍五入”.)
比较求商的近似值和求积的近似值的异同点。
使学生明确它们的相同点都是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不同的是,取商的近似值只要计算时比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除出一位就可以了;而取积的近似值时则要计算出整个积的值以后再取近似值。
根据学生的接受情况,还可以介绍一种简便的方法,即除到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后,不再继续除了,只把余数同除数做比较,若余数比除数的一半小,就说明求出下一位商要直接舍去;若余数等于或大于除数的一半,就说明要在已除得的商的末一位上加1。
2.做第23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教师让学生按要求进行计算,巡视时,注意学生计算时取商的近似值的做法对不对.做完后,让学生说一说按照不同的要求,取不同的商的近似值是怎样求出来的?(计算出商的小数的位数要比要求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再按“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有些题保留指定小数位数后,近似数的末尾有0,要了解学生是否处理正确。如45.5÷38,商保留一位小数时是1.2,保留两位小数是1.20。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它们是否一样。       

列式

        反馈        1、求下面各式商的近似数:
3.81÷7       32÷42       246.4÷13
2、书上的作业。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6#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25:11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练习课
课    节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5课时
教学内容        P25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根据商不变性质,沟通  整小数的除法。
        过程与方法        参与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工具性,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用具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练习        1、观察P25 ,第8题
师: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根据第一栏里的数,填出其它各栏里的数吗?并说说依据。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全班校正。
小结:根据商不变性质,我们就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整数除法计算,一般只需把除数转化为整数。师出示题。
根据324÷24=13.5 填出下面各题的商。
3.24÷24=       3.24÷0.24=     3.24÷2.4=     0.324÷2.4=  
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2、师:同学们能计算小数除法了,我们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出示第6题能解决吗?
学生独立完成P25,第6题









        计算

        重点练习
        P25,第7题:你能提什么问题?会解决吗?
1、学生提问,教师板书。(可能有:①共有多少人?(含教师),共有多少学生?②每人车费(单程)是多少钱?③每人至少应带多少钱?…)
2、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相信同学们能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数学问题,并能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问:你解题时用了什么技巧?
第7题可以提很多数学问题,如“一共有多少位学生”“一共要花多少钱”“每个学生一共要准备多少钱”等,要鼓励学生提问题。






       

列式

        独立练习


挑战题          P25   9   学生独立解答
第9题比较谁家节水多的问题,基本思路是算出每月的水费后再进行比较。这道题中隐含了“上半年是6个月”、“第二季度有3个月”这些中间条件,综合性比较强,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对题中的条件和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后,再确定解题的方法。
P26    思考题
思考题的解法比较多,比如先看12.5元中包含多少个2.5元,由12.5÷2.5=5中,可知停车时间是1+(5-1)×0.5=3(时);也可以用总钱数减去2.5元后,再看剩下的钱包含多少个2.5元,就有多少个0.5小时,再用这个时间加上1小时,也是李叔叔的停车时间。当然,学生还有其他的多种解法,只要言之有理,就要加以肯定,从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7#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25:17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练习课
课    节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6课时
教学内容        P26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过程与方法        参与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数感和灵活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教学难点        会根据需要,求出商的近似值
教学用具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基本练习        1、取P26,第10题,48÷2.3(保留一位小数) 3.81÷7(保留两位小数)审题。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是什么?(一般先除到比需要保留的小数位数多一位,然后按“四舍五入”法取舍。也可观察保留位的余数与除数的大小关系进行判断)。
独立完成,请生板演。        计算

        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P26  10  剩余的题
2、独立完成P26  11  再全班交流,如何比较。
3、P26  13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如何处理结果?
小结:根据需要求商的近似值,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一般保留整数。
你还能提什么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第10题,求商的近似数。由于商是近似数,用乘法验算,不好说明结果正确与否,用再除一遍的方式验算,又要两次笔算,为了减轻学生的负担,同时体会计算器的作用,这里要求用计算器验算。
       

列式

        独立练习


        1、P26  第12题
请学生说说是如何思考的?肯定多种策略解决问题。
第12题,是填运算符号的题。需要学生应用小数乘、除法的意义,根据等号右边得数与左边已知数大小比较,来判断该填什么运算符号。答案是:
81×0.5=40581÷1.5=54
81÷0.5=162  81+1.5=82.5
2、教师根据日常教学情况进一步补充针对性的练习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安排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课外作业        书上24页的作业
教后反思       




课    题        循环小数
课    节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7课时
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P27-P2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求商,使学生感受到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了解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过程与方法        参与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25:24 | 只看该作者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故事导入        1为了感受重复现象,教学前可以呈现一些生活中的重复现象,比如重复放映一些电影片段、重复讲一个故事片断。然后告诉学生,不但生活中有这些重复现象,计算中也会遇到一些重复现象,为引出课题做孕伏。        计算

        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前面我们发现有些除法总是除不尽,这节课我们来研究除不尽时商有没有规律,有什么规律。
1、师谈活引入新课:
我班男生400米谁跑得最快?成绩如何?和“王鹏”比比,(出示例题)。全班齐笔算王鹏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环小数的特点。
观察竖式,你发现了什么?(组织学生小组内交流)为什么商里总是不断地出现3?想一想如果继续除下去能不能除尽?
可能发现:1、余数总是“25”。2、继续除下去,永远也除不完。3、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
师:你们怎么能肯定会永远除不完,商的小数部分总是重复出现“3”?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明确余数一旦重复出现,商也就重复出现。
师:那么商如何表示呢?你为什么使用省略号?(师板书)
最后的得数告诉学生可以用5.333…的形式表示,并说一说这个省略号表示的含义。
3、总结概括循环小数的意义
出示:28÷18        78.6÷11
先计算,再说一说这些商的特点。(请生板演计算结果)
例9中第1小题商的情况同例8,可以让学生自己计算,说出商的特点。第2小题78.6÷11,当计算到商的第三位小数时,可以让学生停下来,看一看余数是多少,然后再接着除出两位小数,并和除得的前几步比较,想一想继续除下去,商会什么样?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会发现这时余数重复出现5和6,如果继续除下去商就会重复出现4和5,总也除不尽,可能的话还可以用计算器验证一下。
比较一下例8、例9三道题的商,使学生看到:400÷75和28÷18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一位起不断重复出现某个数字,78.6÷11的商,从小数部分的第二位起开始不断地依次重复出现数字4和5,这个商可以写成7.14545…由此说明循环小数的概念,并介绍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学生讨论后,指名汇报,教师抓住学生回答:如1、小数部分,位数无限(或者除不尽)。2、有的是一个数字不断重复出现,有的是两个……。教师小结循环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4、巩固练习:下列哪些是循环小数?
0.999…   52.52525…   4.1677…    3.212121…   3.1415926…
学生评议。
5、介绍简便记法
如5.333…还可以写作5.3、7.14545还可以写作7.145,请学生把前面判断题中的循环小数用简便记法写一写。(请学生板演),同座互相检查,大家交流订正,在这个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
(52.52525…可能出现问题52.52  52.525  52.52,师生共同辨析)
引出循环小数的概念后,还可以结合一道除法题,如保留两位小数:130÷6=21.666…≈21.67
指出,今后计算小数除法,如果遇到除不尽的情况可以根据要求取商的近似值,也可以用循环小数表示除得的商。
6、看书P27-28第一自然段,及了解“你知道吗?”
7、理解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意义。
师:想一想,两个数如果不能得到整数商,所得的商会有哪些情况?请举例说明?
学生小组讨论,汇报。
师适时抛出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概念,并板书,判断前面练习题中的小数哪些是有限小数?哪些是无限小数,使学生明确循环小数属于无限小数。结合两个数相除的实例让学生讨论,明确如果不能得到整数的商,会有两种情况。引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的概念,并说明我们现在学习的小数范围比以前又扩大了,又增加了无限小数,而循环小数就是一种无限小数。
学生有可能会质疑,结果会不会是无限不循环小数,教师可根据课堂或本班学生实际和学生共同分析。       

列式

        独立练习        全班练习:19÷11  1.08÷3.3  13.25÷10.6
报名板演,说出商是什么小数,依据是什么?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安排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课外作业        书上30页的作业
教后反思       






课    题        循环小数练习
课    节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8课时
教学内容        循环小数(二)P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循环小数概念的理解。
2、能比较两个(含)循环小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参与运用小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循环小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判断商是否为循环小数的方法。
教学用具        计算器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主动回顾,知识再现。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回答

        单项训练,夯实基础        1、进一步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
完成P30.1
全班练,指名板演,哪些题的商是循环小数,如何判断的?
2、进一步掌握循环小数的写法,完成P30.2。
你如何表示商?(自己选择表示方法),全班交流校对。
3、求循环小数的近似值。完成P30.3。先请学生说说取近似值的方法,再让学生独立完成。       

列式

        独立练习        完成P30.6先观察这些小数的特点,再试一试.
请学生说出判断大小的过程,教师适时评价。
1、 想到把这些简便记法的循环小数还原。
2、1.23 O  1.233,只还原到第三位小数。
师小结:需要先观察,再比较,比较方法与以前比较小数的大小方法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安排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课外作业        P30  4、5
教后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楼主| 发表于 2012-8-23 02:25:30 | 只看该作者

课    题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
课    节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9课时
教学内容        用计算器探索规律P2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能借助计算器探求简单的数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概括、推理的数学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到信息化时代,计算器(或计算机)是探索数学知识的有力工具。
教学重点        探索计算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        发现计算规律并能应用规律指导计算。
教学用具        计算器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激发兴趣        1、使用计算器,小组合作
任意给出四个互不相同的数字,组成最大数和最小数,并用最大数减最小数,对所得结果的四个数字重复上述过程,你会发现什么呢?
2、小组汇报,展示过程,讨论发现。
3、采访学生,有什么感受。
师:仿佛掉进了数学黑洞,永远出不来,非常的神奇,今天,我们还将利用计算器去探索更多的有趣的神奇的数学规律,有兴趣吗?let’s  go!        回答

        自主探索        1、出示例10  独立操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①商是循环小数      
②下一题结果是上一题的2倍…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后几题的商。
2、用计算器验证。
小结:一旦发现规律,就可以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3、独立完成“做一做”,你发现什么规律?先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校对。
学生用发现的规律写出商后,要通过“你是根据什么来写这些商”,使学生说出自己应用规律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规律的理解。       

列式

        总结质疑。        肯定学生去探索规律后的秘密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继续努力;希望学生在生活中,学习研究中去发现探索更多的规律。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安排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课外作业        P31 7-9
教后反思       





课    题        解决问题(一)
课    节        第二单元 小数除法 第10课时
教学内容        P32例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试图寻找其他方法,能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学用具       

教学流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那么你会解决下面的问题吗?(板书课题)        回答

        自主探索        (出示例11)
1、先独立思考解答。
2、小组内交流,可以先算什么?
3、小组汇报,全班交流,说说不同的思路。再指名说说。       

思考交流

        巩固练习        1、“做一做”
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解题思路。
2、完成P34  3
师:你从此题中收集到了哪些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如何思考?
生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汇报分析过程。
师小结,解答问题时要找准有直接关系的条件或信息。
3、独立完成P34  1、2、4,教师巡视,辅导学困生。       
学生独立计算,汇报交流。
板书设计       






练习安排        课堂练习        完成“做一做”
        课外作业        P31 7-9
教后反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0#
发表于 2014-2-27 08:18:00 | 只看该作者
ok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
发表于 2014-9-11 20:41:01 | 只看该作者
谢谢你的分享。相当不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08: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