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My New Teachers Part A教学设计与反思 [打印本页]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11 22:49 标题: PEP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1 My New Teachers Part A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A部分,为第一课时。在承接四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介绍我的老师是谁以及我的老师的体貌特征,为B部分描述人物的性格特征作铺垫。让学生在学习单词的基础上掌握本课的两个重点句型。内容上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了两年英语,有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由于他们活泼好动,对新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探索知识的欲望很强烈,尤其有着很强的表现欲。因此教学中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学生要想完整生动地描述自己教师的体貌特征及性格特点,主要障碍在于人物特征的形容词词汇量掌握不足和这些词的使用还存在困惑,因此,教学活动设计要以此为突破点。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听、说、读、写单词:young, funny, tall, strong, old, short, thin.
2. 通过对单词的学习,将Who’s your art teacher? What’s he like? 这两句型溶于单词的学习。使学生能潜移默化地掌握这两个句型。
3. 通过单词与句型的学习,培养学生能熟练将本课中心内容应用于实际生活中,能够准确的使用形容词来描述人的体貌与性格特征,同时,培养学生应做到与人为善,创造和谐社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Let’s learn部分的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young,funny,kind.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结合所给句型替换关键词,在情境中学习新单词,逐步学会听、说、读、写单词:old,short,thin,tall,strong。
2. 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熟练使用句型:Who’s your art teacher? What’s he like?
教学过程
一. Warm-up
1. 我首先做自我介绍:I’m your English teacher. I’m tall.
2. 学生跟随我做手指操,并用所学过的形容词来描述各个手指的特征。
二. Presentation
1. 找两个提醒姓名对比的学生,进行比较。我说: He/She is tall/short/strong/thin…
2. 利用单词卡过度到本节课的新单词。引导学生集体读单词,单独点读。再通过句型替换练习所学的单词和句子。
3. 放录音,生听录音并跟读。
三. Practice
1. 通过单词卡,做地雷游戏,练习单词。
2. 利用星级划分句子,替换关键词语,巩固句型。
3. 小组对话,灵活掌握新单词和比较级的句型。
四. Consolidation & extension
1. 正确书写四会单词和句型;
2.比一比身边的人,利用所有新知组内讨论周围人的体貌特征。 作者: 网站工作室 时间: 2012-10-11 22:49
板书设计
Unit 1 My New Teachers
Part A
New words: young funny tall strong
old short thin kind
Sentences: Who’s your art teacher?
What’s he like?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通过地雷和大小声游戏的方式评价学生对单词掌握的程度;再设计一份调查表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方式,描述自己身边人的体貌特征,完成表格,一次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单词和句子的熟练程度。
教学反思
针对本节课内容,我设计了一些活动,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并尝试将自己定位于课堂的参与者和教学资源的提供者,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学生活动,有教师指导性的,也有需学生独立或合作完成的。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从而使学生的思维和想像力、审美情趣和艺术感受,协作和创新精神等综合素质得到发展。
本节课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在预设中缺少了更多的开发性话题,使得知识结构间联系不够紧密,容易出现“断层”现象。例如:在练习“What's he/she like?”句型及答句时,没有将知识进行发散性的迁移。在下次讲课中我会注意到这一点,当学生听过教师的问题回答出某个人的特貌特征之后,这时我们可以紧跟着问:Do you like he/she? Why?。学生可能回答因为他/她很和蔼、很聪明等等,这样一来,就能很自然的顺承到接下来要讲的形容人的性格特征的单词上来。
总体来说,本节课我做到了寓教于乐,倡导了任务型教学,但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放手程度不够深,还没达到真正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学习新课标的理论,多设计有利用于学生全体的活动,不断提高课堂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