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761|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2-2013年第一学期新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教学质量检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23: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这套2012-2013年第一学期岳麓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教学质量检测免费下载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整理,所有试卷与初中教材大纲同步,本站试卷供大家免费使用下载打印。
       因为试卷复制时一些内容如图片之类无法显示,需要下载的老师、家长可以到本帖子底部下载WORD编辑的DOC附件使用!
      试卷内容预览:

黄坪中学2012~2013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历史模拟试卷
(考试时间50分钟,总分100分)
一 二 三 四 总分
   
一、选择(每小题2分,共计40分,填入表格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生活于云南元谋的早期人类是       ,他们生活在大约距今       万年前。
A.元谋人;50     B.北京人;170     C.元谋人;170     D.山顶洞人;10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史记•项羽本纪》据此回答2-3小题。
2.这段文字的作者是        ,他是        时期的人。
A.秦始皇;秦朝   B.司马迁;西汉    C.班固;东汉      D.张居正;明朝
3.该段文字反映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
A.大泽乡起义     B.黄巾起义        C.项羽、刘邦起义  D.瓦岗军起义
4.“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唐代大诗人李白笔下的这首诗,盛赞了秦朝开国皇帝嬴政,下列属于秦始皇的政策的有:
①焚书坑儒    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③在中央设“三公”  ④颁布“推恩令”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④
5.“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这出自《水经注•三峡》,它的作者是:
A.李春           B.鲁班            C.祖冲之          D.郦道元
6.“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诗中的“南朝”指的是:
A.宋、齐、梁、陈       B.南宋            C.北魏            D.唐朝
7.在历史课上,同学们讲了许多关于三国鼎立的故事,下列哪个故事所反映的史实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影响最大?
A.淝水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涿鹿之战
8. 在历史剧《河姆渡原始居民》中,不该出现的情节是         
A.种植水稻       B.饲养猪狗等家畜  C.看纸质书本     D.住干栏式房屋
9.兴起于东汉时期的        (我国本土宗教),信奉的是        。
A.道教;神仙     B.道教;老子      C.佛教;释迦牟尼  D.基督教;耶稣
10.小丽在观看一部关于西汉初期时期的电视剧,突然,她看到一位贵族夫人为了躲避战乱,躲进寺院里,她笑了,因为:        
A.寺院里没有兵马帮助        B.当时佛教尚未传入中国
C.贵族夫人太狼狈            D.躲进寺庙很愚蠢
11.故宫里有一块牌匾上写着“中正仁和”,其中“仁”的思想来自于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12.下面对三国鼎立局面的评价,正确的是         
A.战乱频繁,破坏了社会经济          B.封建国家分裂,不利于统一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全国统一创造了条件
13.如果你能够回到秦朝,你将会看到:        
①官员在纸上练书法  ②国家公文用小篆书写  ③男丁较少  ④农民用拖拉机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4.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15.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     B.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
C、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  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
16.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作品是:        
A.《洛神赋图》    B.《兰亭序》      C.《三都赋》     D.《谏逐客书》
17. 三峡工程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早在战国时期,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这项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灵渠           D.黄河
18.纸张的出现,对中国的古篆刻艺术有巨大意义。植物纤维纸是      发明的。
A.蔡伦            B.朱元璋          C.吴三桂         D.毕昇
19.丝绸之路是我国与西方各国联系的桥梁,请问,对于丝绸之路开辟有巨大贡献的是:        
A.霍去病          B.卫青            C.张骞           D.顾宪成
20. 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错误的一组是            
A、祖冲之-《神灭论》B、贾思勰-《齐民要术》C、郦道元-《水经注》D王羲之-《兰亭序》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在原始时代,按(       )关系组成比较固定的生产生活集体叫做氏族。
2.(       )是中华文明的创始者,称他为“人文初祖”。
3.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
4.公元前60年,西汉设(           )。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
5.东汉名医(          )写成《              》,他被尊称为“医圣”。
6.周武王在(         )(战役)中大败商纣军队,建立西周。
7.西周为了加强对全国广大地区的统治,实行(     )制,为保证王室、贵族统治权力的顺利进行,还实行(          )制。
三、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是对是错,请你当裁判。正确的在题号前打“√”,错误的打“×”。)
(     )1、从公元前230年到前221年,秦国先后灭韩、 赵、魏、楚、齐、燕六国,结束了西周以来长期割据争战的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    )2、战国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道家提倡“无为而治”;而儒家主张仁政、民贵君轻;法家主张以法治国,提倡节俭、反对浪费。
(     )3、秦统一后,秦始皇规定用隶书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统一文字。
(     )4、目前我国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     )5、“知己知彼”、“避实击虚”是《孙子兵法》中提出的军事思想。               
(     )6、为解除北方匈奴的威胁,秦始皇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     )7、东汉蔡伦发明了纸,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     )8、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佛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        
(     )9、368年,鲜卑族拓跋部首领拓跋宏建立北魏,实行汉化政策,促进了北方的经济文化发展。
(    )10、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代表了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三、材料解析题(40分)
1. 阅读材料(7分):
“在所有的路中,这是一条最奇异、最了不起,也是最神秘、最富传奇色彩的一条路。如果没有这条路,中国的发展脉络,西方的演化轨迹,世界的过去与未来,都将发生任何人也难相象的逆转。也就是说,这条路曾经以无可比拟的巨大力量改变了我们和我们生存其中的这个世界。”
“在这条道路上,源源不断的各种商品以令人难以想象的速度流动着;世界几大古老文明以如此细微的孔道沟通、交流、碰撞,各种音乐、绘画、雕塑、舞蹈艺术,各种饮食文化、服饰文化,生活方式都在这里一一呈现;印度的佛陀、伊斯兰的真主、基督教的耶稣也从这里翩然走来……”
请回答:
①这条“路”指的是什么路?它的起点和走向是什么?谁对这条路的开通起了重要作用 (3分)
②结合材料,请你谈谈这条路的作用。(4分)

2、读下列材料:(7分)
一部根据我国西汉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汉武帝生平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已经在央视热播。但是,随着该剧剧情的深入,有人提出“汉武大帝”之类称呼违背常识。 大帝之称,外国历史上多为君主称大帝,如彼得大帝等。而中国正史上唯三国吴主孙权和唐高宗李治的谥号有此省称;另外道教神仙名号也有玉皇大帝、三官大帝等。以年号加大帝称呼皇帝或强改帝王帝号为“大帝”则不伦不类。(摘自中学历史在线)
回答问题:
① 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是谁?(1分)
② 你认为汉武帝能否使用“大帝”这个称呼呢?说明你的理由。(6分)

3、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孝公为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文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逐客书》
材料二: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两段材料中分别讲述了哪两次改革?(2分)他们进行改革的目的分别是什么?(2分)

(2)请你列举材料二中的改革措施。(4分)

(3)请站在中华民族的立场上对材料二中的改革进行评价。(2分)
4、阅读下列材料:(6分)
材料一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主题歌
材料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孔,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①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3分)

②材料二中所追忆的是历史上哪次著名的战役?你还能举出与此战役特点相似的战役?
(举出两个的例子)。(3分)

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rěn,丰收),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请回答。
1)这里“江南”主要是指哪一地区?(2分)

2)这一时期江南经济得以开发的原因有哪些?(3分)



3) 在当今社会,大量农民工进城务工,出现了同古代一样的人口流动。请解析农民工进城的利弊。(2分)

6、被告:秦始皇嬴政    “朕功盖三皇五帝,统一全国,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朕乃仁君。”
原告:秦朝时的被统治阶层    “你这个不顾百姓辛劳,荼毒百姓的人。你焚书坑儒,使我国思想文化遭到巨大损失,你是个暴君。”
根据所学知识及材料,做一回法官,为他们断案。(从秦始皇的好坏去辨析)(3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 22:23:59 | 只看该作者
     试卷下载方法:直接点击下面的附件使用迅雷等工具下载到桌面上解压缩即可!
      
黄坪镇2012-2013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岳麓版).rar (17.9 KB, 下载次数: 374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12:5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