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3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九年级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21:17: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九年级化学《金刚石、石墨和C60》说课稿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

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开始深入、细致地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前面的内容对本课题起到铺垫作用。

第一课题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介绍碳的单质,第二部分介绍碳的化学性质。今天我主要说一说第一部分的教

学思路。这部分主要介绍了金刚石、石墨的重要物理性质和C60分子的结构特点。在介绍石墨的同时又穿插介绍

了木炭、活性炭的吸附性及其用途,使学生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结构的观点。掌握了这一重要化学思

想后,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会学习化学的意义,感受化学世界的魅力。
2、确定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了解C60分子的结构特点。
(3)知道不同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同一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物质
(4)知道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多更快的获得资料,并会对资料进行整理。
(2)会对展示或演示的资料分析、归纳。
(3)利用微观模型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4)通过探究实验主动的获得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发展的观点看待碳的单质。
(2)通过探究实验使学生初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4、教学难点
使学生知道物质的结构与性质、性质与用途的关系。
为了突破难点,教学中利用了大量的图片、视频资料,给学生提供非常直观的感性认识,通过教师的引导,使

学生上升为感性认识。
二、 教法和学法
本课题坚持“教与学、知识与能力的辩证统一”的原则,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采用学生网络查找自主

学习法、学生分组实验探究法、对比归纳法、课件展示等教学法,努力做到教法与学法的最优组合,并体现以

下特点:
1、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获得知识的能力,尤其是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得知识。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能力。
3、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课件展示,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思维环境,使学生迅速融入到学习情景中,并且在学生交流探讨过程中,通过语言的

表达,学生的思想互相“碰撞”,又会激发另一部分学生产生新的想法,比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

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习难点得以顺利的突破。
4、利用多媒体计算机教学软件,加大教学容量。先进的教学方式提供给学生大量生动的感观材料,从而做到高

密度的学习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效率。同时利用图像的色彩刺激,视频的动感变幻给学

生以美的享受。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5-26 21:17:41 | 只看该作者

三、课堂教学过程分析
1、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
首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展示金刚石和石墨的图片,创设学习情境。学生通过观察就会知道这是两种不同的物

质,并引出了本课的学习内容。
根据教师给出的表格,学生对以上内容进行总结,使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学生很快就会感觉出金刚石和石

墨的性质差异。此时教师抓住时机,告诉学生金刚石和石墨的化学式相同。并稍做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

对于同种元素可组成不同的物质,学生根据以前的经验可能会理解,但对于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差异学生就弄

不明白了。在这一环节中,教师有目的的创设一种情景,使学生产生了认识上的困难,不用教师提出问题,学

生就会主动的提出问题,从而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在学习金刚石和石墨的结构时,教师并不是直接讲解,而是让学生先观看金刚石和石墨的微观结构动画模型。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分析、去解惑。最后知道物质的结构决定了物质的性质。从而培养学生建立微观结构与

性质的联系。这种学习方式,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知识,而是学生通过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建构起新的对自

然的认识,并培养了他们科学探究的能力。
2、学习木炭和活性炭的吸附作用
本节课把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安排为学生分组实验。请学生设计实验除掉红色水中的色素。在讲解“水的净化”

时学生知道了活性炭具有吸附能力,所以设计实验并不困难,但学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教师一

个问题“红色素跑到哪去了?”就将学生难住。所以在教学中安排学生补做一个实验,将过滤后的活性炭用清

水冲干净放入热水中观察实验现象,然后分析原因得到结论。理解了活性炭的性质后,它的用途学生很自然的

就会总结。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亲身经历,激发了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了对科学的情感,理解了科学的本质,

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从而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能力。
3、知识拓展,认识一种新的碳单质——C60
为了让学生更深的感受科技的氛围,在教学中安排一段录象。让学生了解C60。通过本环节使学生知道国家的强

大与繁荣是离不开科技的,向学生渗透“科技兴国”的思想,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4、让学生对本课谈体会,进行小节。
    5、习题
(1)标出下列碳元素的化合价
C           CO          CO2           H2CO3           CaCO3
(2)请用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来填空
1)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_______ _____ 组成的单质。
2)具有无色透明正八面体结构的是_____ ______。   
3)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的是________。
4)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是______。     
5)具有吸附性的是___ ________。
6)其分子具有与足球相似的结构的是__        _。
(3)某物质只含一种元素,该物质不可能是(       )
A、单质      B、化合物        C、混合物      D、纯净物
(4)石墨 转化为金刚石,该过程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判断
(5)吸附过程是(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判断
(6)连线题:
填充滤毒罐                     金刚石
作电极材料                     活性炭
刻划玻璃                       石墨
用于超导体材料              木炭
吸附色素                       C60分子
(7)向盛有红棕色的NO2气体的锥形瓶内投入一些木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为什么?若再加热,又会出现什

么现象?该实验可以说明木炭(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此题侧重于考查学生的应用能力。
四、板书设计
一、几种常见的碳单质
碳元素的单质
石墨
金刚石
C60
二、几种碳单质的物理性质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的原因: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11: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