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音版二年级音乐下册优秀教学设计《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9:45: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共产儿童团歌》,帮助大家回顾历史、展望未来。
2、通过欣赏歌曲《少年先锋队队歌》,让学生感受、体验进行曲的结构特点。并能跟着音乐做出队形变化。
3、拓展练习开阔学生的文化视野,使学生对入队和队活动引起回忆与向往。
教学重点
能按进行曲的风格演唱歌曲。
教学难点
学会用简单的节奏为歌曲伴奏。
教学过程
一、介绍歌曲
《少年先锋队队歌》是一首坚定有力、昂扬向上的进行曲风格的歌曲,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歌曲表现了少先队员立志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做共产主义接班人的决心。歌曲始终给人以坚定有力、勇往直前的感觉。
二、设问导入
通过设问“小朋友们知道少先队过去叫什么吗?”,引入有关“儿童团”的话题。在《共产儿童团歌》的背景音乐中,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革命年代少年英雄事迹的图片。
三、新授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共产儿童团歌》的录音,让学生根据歌词复述儿童团员们在干什么?
2、带领学生按节奏朗读歌词。
3、采用整体听唱法学唱歌曲。
A、要求学生随琴完整地哼唱旋律。
B、填唱歌词。
C、对个别学生唱不准的地方,教师予以重点指导。
4、创编活动。
A、歌表演。
教师引导学生自行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唱。
B、分组合作,表现歌曲选择小军鼓为歌曲伴奏。还可以用手在桌面上模拟敲奏。节奏可以自行创编也可教师进行提示。
5、模唱歌谱。
四、欣赏创造
1、介绍歌曲创作时的背景故事。
2、初听音乐,体会歌曲的情绪。
3、设计简单的节奏,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
4、复听音乐,让一部分学生用合适的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另外的学生在座位上进行行走练习。
五、拓展练习
向学生介绍一些少先队的相关知识。
六、课堂小结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9:46:15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是少年先锋队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1、能用饱满的情绪、嘹亮的声音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主动参与音乐活动,并能与他人合作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体进行表演。
3、感受歌曲雄壮激昂的情绪,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用坚定有力的声音、激昂的情绪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2、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精神饱满地演唱歌曲,并能唱出力度的变化和旋律的起伏。
2、在音乐活动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节奏、速度进行表演。
教学过程
一、唱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复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1、导入:作为中国人我们都会唱本国的国歌了,那同学们现在都是少先队员了,你们会不会唱我们的队歌——《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呀?请会唱的同学跟录音一起唱一唱。
2、听歌曲录音。教师:请同学们仔细听一听合唱团的小朋友是怎样唱的?歌曲表现了怎样的情绪?唱出了那些内容?
3、再听录音。请学生谈谈歌曲中对少先队员提出了哪些要求。
4、出示歌词,让学生看着歌词再心里默唱。
师:作为一名少先队员,应当准确地唱好《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这首歌曲是曲作家寄明、词作家周郁辉1962年为电影《英雄小八路》创作的主题歌,原名《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10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将此歌定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5、再听歌曲录音。组织学生边听边随着节拍踏步。
师:作为少先队员,我们一定很自豪,就让我们随着这坚定有力的歌曲踏起步来,展示我们的风采吧!
6、多次聆听歌曲录音。组织学生边听边随歌曲节奏进行对列变化创编。
7、分组展示。
8、有感情地慢速范唱,引导学生轻声跟唱。对唱得不准确的地方,如音准、节奏、速度、声音等,予以纠正。
9、歌曲处理。提醒学生注意演唱时要以情带声,第一乐段前两句要唱得饱满,咬字要果断,唱出少先队员蓬勃向上的气质和自豪感;后两句要唱得抒情亲切,唱出对祖国、对人民、对红领巾的热爱之情;第二乐段前四个小短句,要抓住X、X的节奏特点,演唱时情绪饱满,铿锵有力;“向着胜利勇敢前进”三次重复要分清层次,层层递进,突出附点音符的重音,掌握好X、XXX节奏,要唱出少先队员的刚毅信念;最后一句,音乐处理时速度可稍慢一些,注意“接班”二字要顿开,“人”要唱满四拍在结束,这样才能将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充分表现出来。
10、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是少先队的象征,我们不仅要唱好队歌,热爱队歌,更要像歌中唱的那样,“不怕困难,不怕敌人,顽强学习,坚决斗争。向着胜利勇敢前进”,做共产主义接班人。下面,就让我们带着这种精神,声情并茂地再次演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11、作业:课下背唱歌曲。
二、音乐活动“我们的队会”。
1、导入:请同学们先看一段鼓号队表演录像。
师:同学们,他们是不是特别神气呀?今天,我们也像他们一样做一名小队员来表演,好不好?
2、将学生分成四组:老师来弹琴、小镲组拍手、小军鼓组拍腿、大鼓组跺脚,提示学生:空拍的地方一定要空够拍,速度要慢,不要抢拍。
3、启发学生创造性地利用身边的物体或自制乐器进行表演。
三、在全体学生齐唱《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歌声中结束本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5-2-14 09:46:37 | 只看该作者
《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教案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第一段,让学生通过视、听、唱、表演等多角度感受歌曲雄壮、神气的进行曲风格,体会歌曲刻画的少先队员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2、通过模拟入队仪式,激发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少先队员及对红领巾的热爱之情。
知识目标
1、了解歌词大意,熟练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简单复习少先队知识、了解队史,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技能目标
1、通过欣赏,逐步培养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2、通过创编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合作表演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第一段,感受、体验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
难点
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骄傲、喜悦、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
(红领巾)
问:我们为什么要戴红领巾呢,你知道红领巾的意义吗?
(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烈士的鲜血,是少先队员的象征,从我们入队的那天起,我们每一个少先队员都要配戴红领巾。)
问:作为少先队员你们知道队歌是哪一首歌曲吗?
(二)新课教学
1、出示简谱(课件)
2、介绍这首歌曲
这首歌曲的词作者是周郁辉,曲作者是寄明,这是两位作家1962年为电影《英雄小八路》创作的主题歌,原名是《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1978年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将这首歌曲定位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下面我们就来欣赏电影的片段。
3、欣赏电影《英雄小八路》
4、教师讲述电影的内容梗概及歌曲的创作背景。
5、再次欣赏《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
[设计意图]:让学生初步感知歌曲那种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激发学生热爱少先队的情感,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6、这首歌曲给人们的情绪是什么样子的?速度是什么样的?
7、带着饱满的情绪跟随录音演唱,边走边唱。
8、处理歌曲情绪
休止符处要干脆利落,才能表现出少先队员的坚定信心,英勇果断。
后面的“向着胜利勇敢前进”三次重复要分清层次,层层递进将整首歌曲推向了高潮,演唱时要表现出少先队员刚毅的信念,情绪要饱满。
9、教师弹奏,学生演唱
(三)练习演唱
1、师问:这首歌曲适合独唱,还是适合合唱形式?
2、用少先队鼓乐伴奏,其他同学演唱。演唱的同学手持红领巾随老师做简单律动。
演奏乐器大鼓小军鼓大镲小镲
节奏型大鼓   ×0︳×0︳×0︳
小军鼓       ×××︳×××︳×××︳
大镲         ×0︳×0︳×0︳
小镲         0××︳0××︳0××︳
[设计意图]:这是本课的难点,让学生在聆听、感知、演唱、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表演进一步加深对歌曲情感的理解和把握。在此基础上,通过教师的归纳,让学生了解到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所要具备的品质。
(四)了解队史
1、这首歌曲我们在什么时候经常演唱?
2、出示课件,了解队史,队旗,队徽。
3、模拟入队仪式,完整演唱歌曲,感受歌曲情绪,激发爱国情感。
第一项:出旗
第二项:佩戴红领巾
①出示红领巾: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的。
②学生互系红领巾、行队礼。
第三项:齐唱队歌
第四项:退旗
[设计意图]:通过模拟入队仪式,使学生在演唱当中再次感受歌曲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同时又一次激发学生对成为一名优秀的少先队员的渴望,同时抒发爱国情感。
(五)总结
师:同学们,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革命先辈的英勇奋斗,我们就不会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看,我们胸前的红领巾红得那样鲜艳,时刻提醒我们它是红旗的一角。老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够像歌曲中所唱的那样,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做一名合格的共产主义接班人。
听着歌曲齐步走出教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 16: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