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1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同步测试题及试卷答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2:05: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片段预览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学生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区分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抓住题干中的1856年这个关键信息,从而判断英法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选项跟鸦片战争有关,B选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与题目无关。D选项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60年,也与题目无关。正确选项为C。

(原创)4.2014年4月,大型圆明园主题展——“寻找失落的圆明园”在杭州西溪举行,展览透过高科技重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昔日辉煌,洗劫、焚毁圆明园的西方列强是(      )                                       

A.英法联军          B.英美联军       C.法俄联军        D.英俄联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本题材料选用刚刚发生在杭州西溪的大型圆明园主题展,贴近生活,有亲切感。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属识记层次,正确答案为A英法联军。(原创)5.以下条约内容不属于《天津条约》的是(      )

A.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也考验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注意选出不属于《天津条约》的选项。B选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用“公开行贿”和“天天陪酒”来形象记忆,针对本题就更有效。

(原创)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损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袁腾飞形象得解读了这一历史现象:“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就变成了瘦鸡一只。”北边的熊指的是(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史实:俄国侵占我国大量领土,使我国疆域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本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损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究竟是哪个国家造成的,袁腾飞的话中有一个重要提示:北边的熊,说明这个国家位于中国以北。抓住这个重要信息,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是B俄国。本题也有情感上面的渗透,通过袁腾飞的形象解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落后被挨打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

(原创)7.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5-4-26 12:05:22 | 只看该作者
《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同步检测



浙江省乐清市乐成公立寄宿学校 陈晓霞 余琼洁

一、选择题
(2011年江西中考)1.下图所示书页出自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编写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注:時—时;開—开;豐—丰;廣東—广东;國—国;圓明園—圆明园;燒—烧)根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咸丰十年”是(      )
A.1840年      B.1842年   C.1856年      D.1860年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大史实火烧圆明园的时间。本题以白话教材为素材,既有助于综合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有助于考查学生从文字信息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题目的阅读信息丰富,题干部分文字部分要梳理出问题主干“咸丰十年是哪年”, 如不能进一步判断,阅读题干中和图片中的文字部分从而有效提取图片信息:到咸丰,第十年,圆明园,放火烧。从而得知咸丰十年和火烧圆明园同年,进而判断出正确答为D1860年。
(原创)2.2013年6月25日晨,法国皮诺家族向中国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青铜鼠首和兔首运抵北京。这两件国宝当年流失海外与哪场战争有关(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火烧圆明园发生在哪次侵华战争中。本题结合时事,贴近生活,考查学生对重要历史事件中的重大史实的掌握,阅读题干获取有效信息:鼠首和兔首流失海外跟哪场战争有关,进而判断正确答案是B第二次鸦片战争。
(2013?四川凉山中考)3.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解析】本题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学生对所学的历史内容进行区分的能力。解题时必须抓住题干中的1856年这个关键信息,从而判断英法发动的侵华战争是第二次鸦片战争。A选项跟鸦片战争有关,B选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并不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与题目无关。D选项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而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于1860年,也与题目无关。正确选项为C。
(原创)4.2014年4月,大型圆明园主题展——“寻找失落的圆明园”在杭州西溪举行,展览透过高科技重现了清代皇家园林的昔日辉煌,洗劫、焚毁圆明园的西方列强是(      )                                       
A.英法联军          B.英美联军       C.法俄联军        D.英俄联军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火烧圆明园的罪魁祸首。本题材料选用刚刚发生在杭州西溪的大型圆明园主题展,贴近生活,有亲切感。对于火烧圆明园这一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信息属识记层次,正确答案为A英法联军。(原创)5.以下条约内容不属于《天津条约》的是(      )
A.外国公使可以进驻北京              B.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C.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为通商口岸    D.英法两国得到巨额赔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内容。也考验学生的审题能力和思维能力,注意选出不属于《天津条约》的选项。B选项是《北京条约》的内容,故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对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签订的《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可以用“公开行贿”和“天天陪酒”来形象记忆,针对本题就更有效。
(原创)6.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损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袁腾飞形象得解读了这一历史现象:“中国的版图原来像一张秋海棠叶,被北边的熊咔咔一啃,就变成了瘦鸡一只。”北边的熊指的是(      )
A.美国              B.俄国   
C.英国              D.法国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重要史实:俄国侵占我国大量领土,使我国疆域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本题的关键在于中国损失了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究竟是哪个国家造成的,袁腾飞的话中有一个重要提示:北边的熊,说明这个国家位于中国以北。抓住这个重要信息,很快就能得出正确答案是B俄国。本题也有情感上面的渗透,通过袁腾飞的形象解读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当时中国面临的困境,落后被挨打的局面,激发学生的积极进取之心。
(原创)7.割占了中国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6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的不平等条约是(      )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D.中俄《改定条约》
【解析】本题考查中俄《瑷珲条约》割占大量领土和学生读图分析能力。中俄《瑷珲条约》是近代史上单次割占土地最多的不平等条约。通过阅读文字,抓住“东北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在地图中找到这一范围,然后对照图例和注记,就能得出正确答案是A中俄《瑷珲条约》。
(原创)8.面对列强的入侵,中国的社会危机日益加深,人民反抗清政府的斗争持续不断。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的(      )
A.太平天国运动  B.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  C.义和团运动  D.李自成起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的背景和特点的掌握。题干中描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背景,抓住“爆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和“规模最大的一次”从而判断正确答案是A。B选项广州三元里人民起义爆发于鸦片战争期间,不符题意,C选项义和团运动爆发于19世纪末,跟题目也不符,D李自成起义爆发于明末,跟题意不符。
(原创)9.1851年,他率众在广西金田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他是(      )
A.林则徐     B.关天培
C.洪秀全     D.华尔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太平天国运动中金田起义的领导者。A选项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前领导了禁烟运动,B选项关天培是鸦片战争中涌现出来的民族英雄,D选项华尔是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被太平军击毙的洋枪队的首领。故正确答案是C洪秀全。
(原创)10.下列有关太平天国运动的史实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天朝田亩制度》②痛击洋枪队 ③定都天京④ 金田起义
A.④③①②    B.①②③④  C.①③②④  D.②①④③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发展脉络的掌握。《天朝田亩制度》是1853年颁布的太平天国运动的纲领性文件。痛击洋枪队发生于1860年,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太平军击毙了华尔。定都天京发生于1853年,太平军攻克南京,改南京为天京并定为都城,正式建立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之后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金田起义爆发于1851年,故正确答案是A。能判断金田起义爆发时间最早,也能用排除法得出答案。
二、非选择题
(原创)1.阅读下列图片和表格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图二:圆明园大水法遗址
材料二:第二次鸦片战争与鸦片战争签订的条约比较表

鸦片战争(1840-1842)
第二次鸦片战争(_______-1860)
签订条约
《南京条约》1842
《天津条约》1858
__________1860
割地
把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img=145,12][/img][img=144,10][/img]
______地方一区给英
通商口岸
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
增开_____、南京等十处
增开_____为商埠
赔款
2100万元
英法得到巨额赔款
增加大量的赔款
其他权利
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纳的关税税率必须和英国协商等。
外国公使可以进驻____,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
_____各口岸自由航行
清政府承认《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犯下的哪些侵华罪行?
2)完成表格空缺部分。
3)有人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你赞同吗?并说明理由。
4)请你选择一个方面结合材料对比鸦片战争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答案:
1)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量领土;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1856、汉口、北京、长江、北京条约、九龙司、天津。
3)赞同。第二次鸦片战争和鸦片战争目的一样,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持续时间更长,侵略国家更多,开放的口岸增多,领土、主权更多地遭到破坏,对中国造成的影响加深,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4)如割地方面:鸦片战争中英国割占香港岛,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国割走九龙司地方一区,俄国先后割走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中国损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开通商口岸方面:鸦片战争开了五口通商,第二次鸦片战争增开了十一口通商口岸,增开的通商口岸逐渐从东南沿海到东部沿海到内地,深入到长江流域。——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只要能结合材料,对比鸦片战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即可)。
【解析】第(1)问和第(2)问,主要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基本知识,属识记层次,较容易。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鸦片战争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关系的理解,需结合所学知识和材料对两次战争的关系进行说明,属理解层面。第(4)问考查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考验学生的综合运动能力、对比分析能力等。本题要求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方面进行说明,体现了开放性和自主选择性,要抓住“选择一个方面”、“结合材料”、“对比鸦片战争”等关键点,从而有理有据得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带来的影响。
(原创)2.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英雄纪念碑——金田起义浮雕
材料二:务使天下共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材料三:“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萁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
——1905 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
1)金田起义的农民领袖是谁?
2)材料中反映的是哪部文件的内容?为什么在当时没能真正实施?
3)导致这场运动最终失败的原因除材料三中的“煮豆燃萁”之外,还有什么原因?            
4)“莫将成败论英雄”,你如何评价太平天国运动?
答案:
1)洪秀全
2)《天朝田亩制度》,具有决定平均主义思想,严重脱离实际,所以在当时的环境下无法真正实施。
3)中外势力的联合镇压、统治者的腐败等。
4)太平天国运动以失败告终,但沉重打击了清政府的腐朽统治;它对外国入侵者的抵抗,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阻止中国完全沦为殖民地的积极作用。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太平天国运动”相关历史知识的了解情况,同时考查学生解读史料的能力。第(1)问,金田起义的领袖属识记层面。第(2)题中第一问,较为容易,对《天朝田亩制度》内容有所了解就能直接得出答案,第二问解读材料和所学知识才能分析《天朝田亩制度》无法真正实施的原因,属理解层次。第(3)问,审题要仔细,首先要分析“煮豆燃萁”指的是统治者得内讧这个原因,除这个原因外的其他原因,考查学生的审题和思维能力。第(4)问,太平天国运动一方面虽然结果失败了,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积极影响。有价值导向作用,评价历史事件要注意一分为二地看待。
综合题:
(原创)1.从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起,中国频繁遭受西方列强的侵略掠夺,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列强入侵面前,中国人民不屈不挠,为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而英勇抗争。
(1)①指的是哪次农民起义?并根据提示一说说这次起义的性质。
(2)②指的是哪次侵略战争?提示二中提到了这次战争中的哪些侵略史实?(不能照抄材料)这次战争对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
(3)根据你的理解,给上图取个恰当的标题。从中你获得了什么启发?
答案:
(1) 太平天国运动;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运动。
(2)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火烧明园、沙俄割占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或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领土和主权,外国侵略势力开始扩大到沿海各省,并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3) 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意思相近也可,突出侵略与抗争);面对列强入侵,中国军民奋起抵抗,珍惜今日时光。(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19世纪中期的两个重大事件,以此为例表现近代中国的屈辱和抗争,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问题(1)抓住“1851-1864年”、“太平军”等信息就能判断此次农民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根据“反清抗洋兵”判断此次起义是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革命运动。问题(2)抓住“1856-1860年”等信息就能判断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根据提示二获取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两次重大历史事件,审题要仔细,注意不能照抄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带来的影响。问题三,根据理解取恰当的标题,要注意兼顾侵略与抗争两个方面;启发有助于学生思维的碰撞和感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02:5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