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4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师的态度是怎样影响同学的生长呢?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13:15: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这里,教师的态度主要指教师对同学的态度,也包括教师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以和相关的心理品质和人格特性。有一句话说得好:态度决定一切。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同学,决定着同学的生长;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决定着工作的成败。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曾深情地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育的胜利和失败,‘我’是决定性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小朋友们活得愉快或凄惨,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启发灵感的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也能救人。”
当过教师,都有这样的体会:当我们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同学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我们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同学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身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我们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同学,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同学,他们的心里会充溢幸福与喜悦,表示得很兴奋;我们指责、挖苦、嘲讽同学,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繁重的乌云。
教师对同学的态度的核心是对同学的关爱、尊重,态度既是内隐的,又是外显的,其表示方式主要有:
(1)语言方式
言为心声,语言是心灵的外壳。不同的语言表达不同的态度情感,教师应该善于用语言来表达自身的态度情感。如请同学回答问题时,应该用鼓励性、期望性的语言;同学回答正确时,应该用肯定性、赞扬性的语言;同学回答不对时,应该用谅解性、引导性的语言。这样的语言就比较容易发生心灵上的共鸣。
2.动作方式
“情动于中而形于外”。一个人的态度情感往往有意无意地通过外部的表情动作而流露出来。同样的道理,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身对同学的态度,达到同学心灵交流的目的。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等都可表达教师对同学的爱心和善意,使同学有被重视感和被关怀感。这里要特别强调微笑的价值。微笑是最能表情达意的面部表情动作。微笑能表达友好态度,微笑能使同学的心里感到轻松。借助微笑可以表达出教师对同学的积极态度,发自内心的微笑意味着:“我喜欢你们”,“对你们的回答我很感兴趣”,“和你们在一起我很愉快”,以和“我相信你们也会喜欢我”。相反,假如一个教师不懂得微笑,那么同学可能会认为这个教师对他们并无好感,或者认为这个教师冷漠无情,不好接近。如此,师生心灵交流也就不可能发生了。
3.眼神方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俗语说:“眼睛会说话”,就是指不用有声语言时,眼神也能传送情感和态度。课堂教学中的眼神交流要求教师要积极地关注班上的每个同学,教师讲课时,眼睛应该与同学坚持对流,使连坐在角落的同学都能感受到:“老师看见我了,老师在跟我点头呢!”请同学起来回答时,教师更应全神贯注地、亲切地注视着他(她)。有些教师讲课时,眼睛往往只看着他的几个最得意的同学而忽视其他同学,使这些同学感到受到了冷落;还有一些教师往往只习惯看着前排的同学,不注意看后排或角落的同学,使这些同学发生了自身不受重视的感觉。
在国内一次调查中,同学对不喜欢的教师进行了一番描述,其中有“不耐心”,“情绪不稳定”,“过于严厉”,“粗暴不讲理、讲话刻薄、讥讽挖苦人”,“表情严肃、不和蔼,整天脸无笑容”等内容。而美国一位教育家在对九万多名同学进行调查后,归纳出好教师的12种素质:
(1) 友善的态度——“她的课堂犹如一个大家庭,我再也不怕上学了。”
(2) 尊重课堂上的每一个人——“她不会把你在他人面前像猴子般戏弄。”
(3) 耐性——“她绝对不会放弃要求,直至你能做到为止。”
(4) 兴趣广泛——“她带我们到课堂外去,并协助我们把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
(5) 良好的仪表——“她的语调和笑容使我很舒畅。”
(6) 讼正——“她会给予你应得的,没有丝毫偏差。”
(7) 幽默感——“她每天会带来欢乐,使课堂不致单调。” .
(8) 良好的品性——“我相信她与其他人—样会发脾气,不过我从未见过。”
(9) 对个人的关注——“她会协助我去认识自身,我的进步赖于她使我得到松弛。”
(10)伸缩性——“当她发现自身有错,她会说出来,并会尝试其他方法。”
(11)宽容——“她装作不知道我的愚蠢,将来也是这样。”
(12)颇有方法——“忽然,我能顺利念完课本,竟然没有发觉到这是因为她的指导。”
显然,同学对好老师与坏老师的评价主要是以教师的态度为参照规范的。教师对同学的不良态度被认为是对同学的“心灵施暴”或“心理虐待”:施暴和虐待有的是有形的,有的则是无形的。所谓有形的是指教师直接用语言、手势、强烈的脸部表情等,来讪笑、侮辱同学,使之受到伤害,既然是有形的,自然也就可“捕获”。而无形的则更可怕、更隐蔽。国外有的心理学家称之为“看不见的灾难”。其主要形式有:①支配。教师在教学中不尊重同学的独立人格,随意支配、吆喝同学,从而使同学的自尊心、自信心受到伤害,心理得不到健康的发展,甚至生理发育也会受到阻碍。②冷漠。教师对同学缺乏热情,不为同学的成果和进步而高兴,也不为同学的失败而难过。同学感到与教师形同路人,这种陌生感大大减低了同学的学习热情和乐趣。③贬低。这是一种糟糕透顶的心灵施暴,它大大地抹煞了同学的存在价值。对于性格外向的同学,这是尤其严酷的打击。
新课程实施几年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强烈冲击下,师生关系在朝着民主化方向前进了一大步。教师对同学的态度也有明显的改善,但是由于师道尊严的保守文化的根深蒂固的影响,建立基于尊重体现发展精神的民主、平等、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尚需不时的努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4 05: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