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848|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96-2006年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研究选题的状况与分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作者:刘晶波 王磊 孙永霞
一、问题的提出
  确定研究选题是开启一项研究的关键。十一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就单一研究的深度,还是就整个研究所涉猎范围的广度而言,都取得了相对丰富的效果。在这些研究效果中,我国学前教育研究者都选定了哪些研究问题?借鉴了哪些理论基础?明确这些问题无疑是掌握和评价我国学前教育研究现状的关键。我们以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下简称南京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师大)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为样本,对之进行文献研究,借以厘清当前我国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状况,并为即将进行的研究寻找适当的坐标。
二、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典型抽样法抽取学前教育领域研究实力较强的南京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师大三所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作为样本,时间跨度为1996-2006年,共11年。样本总数为273篇,其中南京师大120篇,华东师大50 篇,北京师大103篇。
  采用内容分析法,具体操作步骤:将所抽取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样本聚集在一起,逐一反复阅读优秀优秀论文的摘要、目录、全文,从中归纳出研究选题、研究方法等分析单位,从而建立起编码系统,再重新对每一份优秀优秀论文进行分析并依照编码系统赋值,最终将数据输入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处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在对学前教育领域的研究选题进行分析的具体过程中,我们先后涉和了以下三个分析维度: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的变化,研究选题种类,研究借用他学科理论的状况。下文我们将逐一进行报告。
(一)学前教育领域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的变化
 1.11年来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的总体变化
  总体来看,11年来我国学前教育领域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迅速增加,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截止到2006年,三所高校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总量已达约273篇。1996-2006年,南京师大、华东师大和北京师大三校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呈明显增加趋势:2006年三所高校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达67篇,是2001年的3倍,是1999年的6倍和1996年的7.4倍。而且在这个增加过程中,2000年是一个分界点(2000年有9篇),之前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平稳坚持在每年10篇左右,5年累计共47篇,占11年优秀优秀论文总量的17.2%,并在1997年有了国内学前教育领域的第一篇博士优秀优秀论文;2000年之后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增幅较大,到了2001年增至21篇,2004年增至41篇,2006年达67篇,6年累计共226篇,占11年优秀优秀论文总量的82.8%。
 2.三校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的分布和变化
  11年来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总量呈“总体增加局部动摇”的变化趋势,那么各学校和不同学位级别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是否也出现出这种变化?各学校的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具体数量分布如何?这些都是我们有待研讨的问题。
  从表2可见,11年来,三所高校中南京师大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总量是120篇,占三校优秀优秀论文总量的44.0%,其中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量分别是101篇和19篇;华东师大学位优秀优秀论文共50篇,占三校优秀优秀论文总量的18.3%,硕士和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分别为43篇和7篇;北京师大学位优秀优秀论文103篇,占三校优秀优秀论文总量的37.7%,其中硕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80篇,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自1998年以来达到23篇。

11年来,南京师大、华东师大、北京师大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变化状况基本相近,大体呈增加态势,尤其表示在2000年以后的变化上,只是某些年份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有所起伏(见图1)。1996年、2001-2005年南京师大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量均高于其他两校;1997-1999年、2002年和2006年北京师大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量均高于其他两校;而2000年之后华东师大才有了学前教育专业的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并且除2005年外,华东师大2000-2006年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明显少于南京师大和北京师大。

11年来各年度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量的增加幅度均明显低于硕士(见图2),尤其是在2000年以后,硕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快速增加,而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则在2002年以后缓慢增加,到2005年达12篇,数量居各年份最高。
(二)学前教育领域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的选题状况
 1.研究选题的类别
  通过对每一份硕士、博士优秀优秀论文选题的反复分析,我们认为学前教育领域所有273篇优秀优秀论文的选题可以划分为14个类别(见表3)。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依据编码系统对学位优秀优秀论文赋值时,为获取每一篇优秀优秀论文的完整信息,采取了对优秀优秀论文重复赋值的方法,这使得14个选题的总频次是466,而优秀优秀论文总数仍是273。①各研究选题的具体说明如下:

“五大领域”指健康、科学、语言、艺术、社会五个领域。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47.6%。其中“社会领域”的研究较多,占“五大领域”选题优秀优秀论文量的28.5%(37/130),涉和到幼儿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社会教育等内容。[1] [2]而“健康领域”研究最少,仅占10.0%。
  “儿童”指儿童心理、行为两方面的发展特点和其教育培养。该类研究81篇,占所有研究选题的29.7%。其中“儿童心理”研究较多,占61.7%,涉和到儿童的童话欣赏心理、元认知等心理发展特点与其教育等内容。[3][4]
  “教师”指幼儿教师的心理特点、观念和行为、专业生长、职业生活等。该类研究63篇,占所有研究选题的23.1%。其中“教师专业生长”研究较多,占23.8%,涉和幼儿园教研活动对教师专业生长的作用,[5] 特级教师专业生长历程等内容。[6]
  “课程”指有关教学活动与反思、课程基本理论、课程历史、课程设计、课程与教师、潜课程等。该类研究48篇,占所有研究选题的47.6%。其中“教学活动与反思”研究较多,占27.1%,涉和到对数学、英语等各领域教学活动的考察和教育反思等内容。[7] [8]
  “教育与社会”指幼儿教育与大众传媒、政府部门、社区和家庭四方面之间的关系。该类研究32篇,占所有研究选题的11.7%。其中“家庭教育”研究较多,占56.3%,涉和家庭教育中的失范行为, 家长教养方式与儿童发展的关系等内容。[9] [10]
  “游戏” 指游戏基本理论,儿童游戏行为,各类游戏活动与教育指导,游戏资料等。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8.4%。其中“儿童游戏行为”的研究较多,占30.4%。[11]
  “教育方法”指教师的教学战略与方法。涉和教师对儿童科学活动的指导战略,情景教学方法的应用等内容。[12] [13] 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7.0%。
  “教育哲学”指对学前教育、儿童、游戏在哲学层面上的考虑。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5.9%。各研究内容没有明显偏重。[14]
  “教育评价”指对儿童发展、教师能力、教学活动、教育机构等的评价。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4.7%。各研究内容没有明显偏重。[15]
  “国外学前”指介绍国外学前教育理论,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中国化,比较学前教育等。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4.4%。其中“国外学前教育理论或实践中国化”的研究较多,占58.3%。涉和多元智能理论与我国幼儿园课程结合, 国外幼教课程软件在国内的应用等内容。[16] [17]
  “政策管理”指政府的幼教行政与政策,幼儿园内部管理等。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4.0%。各研究内容没有明显偏重。[18]
  “教育历史”指对学前教育的历史人物和学前教育制度的历史沿革进行介绍。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2.9%。各研究内容没有明显偏重。[19]
  “0-3岁教育”指0-3岁婴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状况,亲职教育等。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2.5%。其中“婴幼儿教育机构的发展”研究较多,占71.4%,涉和婴幼儿教育机构的亲子园模式, 世界各国婴幼儿教育机构运行模式比较等内容。[20] [21]
  “师幼互动”指对幼儿园环境中师幼人际互动现状的考察和师幼关系的哲学考虑。该类研究占所有研究选题的1.5%。[22]
  总之,以优秀优秀论文数量来衡量,各选题研究数量分布并不均衡,相反存在比较明显差异(见表3):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最多的选题是五大领域,有130篇;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最少的选题是师幼互动,仅有4篇。另外,五大领域、儿童、教师、课程、教育与社会5个选题倍受注目,是研究中的“核心论题”;而游戏、教育方法、教育哲学、教育评价、国外学前、政策管理、教育历史、0-3岁教育、师幼互动9个选题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相对较少,是学前教育领域研究中的“边缘话题”,尤其是教育历史、0-3岁教育和师幼互动3个选题一直以来研究很少。
 2.各类研究选题的年度分布
  我们进一步分析了14类选题在11年间表示出的典型特征,具体状况如表4所示:

从表4可见11年来学位优秀优秀论文选题的总体发展状况:一方面出现出随年份逐渐增加的总体特征,突出表示在五大领域等5个“核心选题”上面。另外,就单个学位优秀优秀论文选题来看,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在某些年度有所增减,尤其是教育方法等9个“边缘选题”的各年度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变化较大,无明显规律,而教育哲学、国外学前研究、政策管理和0-3岁教育等选题在1996-1998年间均无人涉足。另一方面,还可见11年来研究生的学术视野逐渐开阔,不时拓展出了新的研究领域,所关注选题也不时增加。相对于贯穿各年的“核心选题”,新增选题状况是:1996-1997年新增了“游戏”和“师幼互动”的研究;1997-1998年新增了“教育方法”和“教育历史”的研究;1998-1999年新增了“教育哲学”和“国外学前”的研究;2000-2001年新增了“教育评价”和“政策管理”的研究;2001-2002年增加了“0-3岁儿童教育”的研究。值得说明的是,“教育历史”和“师幼互动”两个选题在学前教育领域11年发展的进程中,研究的“间歇期”很长,尤其是“师幼互动”选题自1998年以来已有6年无人涉足。
 3.三校硕士、博士学位优秀优秀论文选题的分布
  从校别和学位级别两个维度来看,各个研究选题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量出现出了不同的分布特征,如表5所示:

11年来,除了“师幼互动”选题外,硕士生在各个研究选题上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贡献量均比博士生多(见表5),但这根本上缘于硕士招生比博士多的原因,而且统计结果标明硕士、博士各研究选题的优秀优秀论文数差异并不显著(卡方值17.488,sig.=0.178,p>0.05)。但从图3还是可以看出:相对于硕士、博士各自的研究群体来说,博士生更倾向于“课程”“教育哲学”“教育评价”“政策管理”“教育历史”和“师幼互动”6个选题的研究。

由表5可见:南京师大在“五大领域”“儿童”“课程”“教育哲学”“教育历史”和“师幼互动”6个选题的研究上学位优秀优秀论文贡献量最大;华东师大在“国外学前”“0-3岁儿童教育”2个选题的研究上学位优秀优秀论文贡献量最大;北京师大在“教师”“教育社会”“游戏”“教育方法”“教育评价”“政策管理”6个选题研究上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贡献量最大。而且统计结果标明:三所高校研究生各研究选题的优秀优秀论文数差异显著(卡方值是75.109,sig.=0.000,p<0.01)。另外由图4还可知:相对于三校各自的研究群体来说,南京师大更倾向于“五大领域”“课程”“教育哲学”“教育历史”4个选题的研究;华东师大对“国外学前”“0-3岁儿童教育”2个选题的研讨较多;北京师大的研究则集中于 “儿童”“教师”“游戏”“教育方法”“政策管理”5个选题。
(三)学位优秀优秀论文借用他学科理论的状况
  由于所有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都肯定要有适当的理论作为研究生发的基础,所以本研究在主要研讨了选题状况之余,还对学位优秀优秀论文借用他学科理论的状况进行了分析。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4-19 22:23:00 | 只看该作者

11年来诸如生态学、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物理学等一些离学前教育领域较远甚至看上去无关的他学科理论也被吸纳来作为研究的理论基础。其中在学前教育领域应用最多的三种他学科理论分别是生态学、语言学和社会学(见表6)。但研究生学位优秀优秀论文应用他学科理论的比例并不高,只有10.3%(100%-89.7%)。对此不难解释,众所周知学前教育学作为教育学的二级学科,更多的是以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等相近学科理论为基础,统计结果也标明应用相近学科理论的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数达245篇,占学位优秀优秀论文总量的89.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5 12:2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