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5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00:16:1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读罢《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我着实替他悲伤了好几天,尽管我知道这只是一个作者构思出来的虚假人物。但是涂自强的生活中的一些情节却是实实在在的正发生在张自强、李自强和更多的某自强的身上……

  涂自强来自湖北农村,依靠乡亲们凑钱和自己一路打工勉强交上学费,一直闷头努力从不松懈,终于积劳成疾……为了打工挣学费,他不仅在学校食堂打工,周末还要去做家教。他的时间每一分钟都有安排,没有给自己留下一点喘息的机会。毕业之后又呆在武汉,一直干着薪水很低且不稳定的工作,还要负担占工资比重很大的房租,日子非常拮据,生活极其清苦。最后终于积劳成疾患了肺癌,发现时依然到了晚期,没有医保,无钱医治,经过一番痛苦的思虑之后决定对母亲隐瞒病情,从容地等待死神的召唤……他冷静的安排好母亲,走了……

  如果涂自强没有考上大学,以他的聪明和勤奋在农村创业不一定会有惊人的发展,但肯定也会生活富足。如果他没有考上大学,他可能会跟采药结婚生子,过着幸福的生活……如今他的生活还没有开始便结束了!

  毕业的时候如果他回到家乡寻找发展的机会,可能也会过得很幸福,会有喘息的机会,那样至少不用担负很贵的房租,呆在武汉,可能确实多挣了一点钱,但是他的生活却没有一点保障,多挣的一点钱也都交了房租!!经济上、精神上压力都很大。

  上大学是涂自强悲剧的开始!大学早已不是以前的大学,涂自强们真的不如拿着交学费的钱自己创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00:16:19 | 只看该作者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在不惑之龄,读到了这篇小说。在不得不放手的艰难抉择时刻,读到了这篇小说。在好久以来情感处于死水的时期,读到了这篇小说。不得不说:这是一种缘分。

  我和涂自强一样,都是来自农村,都是想靠自我奋斗成就自己。不同的是:我是70后,而他是80后。我凭着自己的拼命在城市里扎下了根。而他则默默地走向了死亡。

  这是个人悲伤还是时代悲伤?

  在前面的三十年,我可以凭借个人的努力考上大学,分到工作,又凭着个人的努力,从乡镇中学来到城市重点中学。但是在四十岁的时候,在工作岗位上一直勤奋地教书,有良知的教书,爱学生的教书,不断专研的教育教学方法的我却在评职称的时候屡屡受挫,当班主任的年限是最久的,硬件材料是最多的,学生评价是很高的,评职年限是很长的,但是但是,一年一年,职称的名额很少,很不如自己的人一个一个都上了,自己却年年落榜。勤奋不有结果,优秀就可得到,我的理念一直是这样的,但是这个观念却不灵了。正如学校书记问我:你知不知道,每年评职的时候,有多少人打招呼,这里有各个层面的人。所以,我可以几乎年年都评了优秀,但是有实际意义的职称却与我无缘。

  今天,看了这篇小说,我恍然大悟:为什么在这个时代我从不松懈,却从未得到。这不是我的个人悲伤,而是时代早已变化。很庆幸的是,生于70年代的人比80年代相同出身的人更加幸运,这是时代的幸运,我的前半生至少可以靠个人的奋斗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而80年代出生的人却是无法做到的。他们也不永远都会是从不松懈却从未得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00:16:24 | 只看该作者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很多人看完《涂自强的个人悲伤》总结道,这不是个人悲伤,是大众悲伤。当然文章要表达的也是这个意思。虽然在看这本书之前,我已经知道故事梗概,可是看完还是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回味,悲悯。而这样的感慨好像也用在自己身上也同样适合。就像听歌词一样,不自觉地把自己套进故事里。情真意切,似曾相识。

  也许故事发生在90年代,可是对于我这样90年出生的人,我们竟然有了相同的轨迹。而这,源于我们同样出身于农村。

  我不想说童年有怎样催人泪下的经历,只想说说大学。我这个年代出生的人日子也不至于苦成主角那样。上了大学自然是全家高兴的事,说出去也有面儿。我的父亲并不像大家的父亲那样循循善诱,也不是一副老好人的形象。他被起外号叫“酒鬼”,他和很多人都处不好。不知道为什么年纪越大脾气越怪异。我上了大学,即使不是一流大学,在家族当中也是第一个,亲戚自然都厚待我。高考后的那个暑假,去亲戚家串门,红包收了不少。我的父亲也经常和别人提起我,告诉别人我在学校的情况,似乎在给大家做普及。

  大二那年,学校决定向获得奖学金的同学家里寄奖状,我刚好在那是争取了一个励志奖学金的名额。村里的信统一放在姨夫的药店里。我的父亲看是学校寄来的东西,顿时对这信件重视起来。我没告诉他这是奖状。我害怕他到处宣扬这根本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回到家拆开信封,父亲便迫不及待地要把奖状贴在墙上,就像小时候六一儿童节时拿到奖状时一样,父亲把这样的荣誉看得至高无比。而我觉得励志奖学金说明不了什么,不值得这样粘贴在大厅这样显眼的位置。可是,不管我百般不愿意,父亲仍是坚持己见。

  和故事的主角一样,农村人上了大学,在家人眼里似乎就等于走上了飞黄腾达的道路。而作为农村人,民族式的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传承得特别好,任何事都愿意极尽全力。什么都靠不了,唯有自强。自己描画的虚无缥缈的未来为我们加班努力找到了无懈可击的理由,不愿辜负自己,认为只要坚持下来,是不会受亏待的。

  然而,生活往往就是一个黑色幽默,被上帝玩弄于掌心的却浑然不知。窗与门的理论或许不会在个体身上体现,能量守恒定律也不一定是人生的不二法则。生活的错觉,学会接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00:16:30 | 只看该作者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涂自强要去武汉上大学的消息,让平静又贫瘠的山村蒙上了一层又一层的喜庆。山里人贫穷但却质朴,用自己微薄的力量资助涂自强的学费。尽管如此,涂自强还是不能高枕无忧。为了减轻父母的负累,决定行走千里去到武汉上学。一路上,他的自信乐观和坚强,感染着每一个觉得必须帮助他的人。一路走来,他是快乐的,是感恩的,是憧憬的。

  应该说,涂自强是一个算不上有远大理想的人。他不怕吃苦,不怕劳累,省吃俭用,无非为了自己有朝一日能够在大城市有一方立足之地,能将劳苦了一生的父母接到城里享享清福。可是,他的命运似乎总是跟他作对。当他全身心考研,走他留校的路时,父亲因祖坟被毁而气郁成疾,最终病死。那个依仗权势的卢家,不为民主持公道的镇长,就是涂自强父亲死亡的祸首。一个弱如莠草劣根毁掉了涂自强的第一个留校梦想。

  毕业后,他走着努力、勤俭、打拼来实现立足武汉,与母亲相聚武汉的路。如果说父亲的死,让涂自强哀叹自己无用,沉浸在自责里,那么老板的无故失踪,自己辛苦所换的血汗瞬间变为乌有,就让涂自强又有了一种对繁杂社会的无奈和气忿。但这只是短暂的情绪,很快他又回到了继续奔波的求生路途。

  将母亲接到武汉,并非因他拥有了立足武汉的条件。而是因老家的房屋跨塌,母亲受伤,丢掉了很有可能让他晋升的工作得以实现的。老板口中的“后果自负”最终变成了失业后果。谁叫他把寡母看得比自己生存还重要呢?

  奔波、劳累、勤俭一如既往,却没能给涂自强带来生活上的一丁点改变。唯改变的,是他的心情和更加努力让母亲生活好点的愿望。愿望使他无休止地奔跑,消耗着满满的信心和耐心,以及身体的能量。原以为只要自己努力工作,就能给母亲一个较安稳的日子。谁知命运却总是那么残酷,总不愿让人心想事成、高高兴兴地生活。“肺癌晚期”四个字,让涂自强的天塌了,压垮了他天生拥有的乐观心态,毁掉了在普通人眼里算不上理想,在他的世界里却是付尽一生也达不到的愿望。

  既然自己的生命已然走到了尽头,但年老的母亲,孤苦无依的母亲,又该怎么生活下去?如果让母亲守着自己的躯体变为僵硬冰凉,她怎么能够承受?涂自强必须瞒着母亲,一边忍受病痛的折磨,一边寻找着母亲的安身之所。那个坐着普渡众生的菩萨的寺,那个供奉菩萨的尼姑,终就让涂自强放下了死难冥目的心。

  母亲既已有了安身之所,涂自强对母亲撒着到美国工作的谎言,他要留给母亲美丽的期望。然后,就该是自己悄无声息地离开人世的时候。

  看到小说结尾的这样一段话:这个人,这个叫涂自强的人,就这样一步一步走出这个世界的视线。此后,再也没有人见到涂自强。他的消失也没有被人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人该有多么的孤单,他生活的这个世道,根本不知他的在与不在……心情不但是沉重,而且还有在心底刮起的呜呜之风响起。这“呜呜”为着曾自信、坚强、乐观的涂自强,也为着命运的不通情理。“呜呜”之后静心想想,涂自强的悲伤是他一个人的悲伤吗?好像不是。这悲伤应该说是来自像涂自强一个阶层的共同悲伤。

  产生这悲伤的,也不单是命运的付与,应该还社会劣根性的付与吧?

  这篇小说前半部份,充满着人性光辉的力量,读之让人心境豁然开朗,笑从心生。后一部份则随着主人公踏入社会,用主人公的渴望和看见光明时的瞬间黑暗,展示着现实和理想的差距。这一个个文字,一句句描述,皆让读者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感受着他的乐,感受着他的悲、他的无奈、迷离和彷徨。

  “他从未松懈,却也从未得到。”无奈之语,诠释出了“悲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00:16:35 | 只看该作者
涂自强的个人悲伤读后感

  是在一个黄昏,读完方方的小说《涂自强的个人悲伤》。合上书本时,外面已是万家灯火。北京的夜,象生活一样真实,夜幕下,那些匆忙赶路的人流和车流,一起涌向现实的海。

  人在异乡,总会容易被触动,一首歌,一段文字,一阵阵还有些凉意的风,一个与我的小城迥然不同的春天。可是,今天,今夜,真正触动我的,是涂自强的命运。看完最后一个字,合上书本的那一刻,我还是流下了泪。

  涂自强出生贫寒,从小生活在一个闭塞的山村,考上大学后,是村里的乡亲们用零碎的钱帮他凑足了学费。至于生活费还要靠自己去想办法。为了省钱,涂自钱一路步行去武汉,路上,他做过水泥工,洗碗工,洗车工,不仅混饱了肚子攒了点钱,还得到不少陌生人的帮助和温暖。这让初入社会又从未见过世面的涂自强,很是满足。他觉得外面的世界真好。他完全相信,这样一个美好的世界,一定会给他一个美好的未来。

  大学四年里,为了可以不花钱又能够吃饱饭,他利用课余时间,在学校的食堂里打工,做家教,涂自强不想其它,只想学习,学习,学习,省钱,省钱,省钱。因为,他知道,只有学习好了,余到钱了,他的生活才有出路,他的父母才有希望。然而,就在涂自强准备考研之际,他的父亲去世了。

  村里在修路,原本是经过卢家的地,可是,卢家在县城里有人,硬是让人给改了线,最后变成从涂自强家的祖坟上经过了。涂自强的父亲知道此事时,路已修到十几里以外,自己又无权无势,也无处理论,因此,一急之下竟然大病不起,最后死在了新修的路边,那是他爹娘的埋骨地。家态艰难,涂自强只好也只能放弃考研。

  毕业后,没有经济基础,没有人脉、没有门路,没有任何背景的涂自强,在城市里找工作四处碰壁,他租住在一个脏乱差的贫困区,经历了被骗,欠薪,他在工地做过水泥工,给保险公司做过推销,给电器商场送过货。最后,在底薪只有700元的广告公司上班时,涂自强为自己的日常开销列了一个清单:

  房租水电:一百四十元;

  乘车电话费:一百二十元;

  吃饭:三百元;

  生活杂用:四十元;

  机动;五十元(买换季衣服鞋等);

  总计:六百五十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6-5-28 00:16:39 | 只看该作者
他所有的费用都必须控制在底薪七百元之内。这样,他每个月还可以省下五十元来给母亲。

  涂自强就是这么一分一分地算计着,勉强支撑着。然而,祸不单行。他家的老屋塌了,母亲又砸伤了腿,涂自强决定把母亲带到武汉,自己打工赚钱,与母亲生活在一起。

  为了谋生,涂自强在许多小公司,小老板之间周旋,疲于奔命。结果,因长期劳累,平时生病又得不到正常的及时的治疗的涂自强,终于,积劳成疾,经医院检查,已是肺癌晚期。坐在医院的角落里,他呷着水,脑袋一片空白。

  医生问:要住院吧?

  涂自强说:我大学毕业,靠打工谋生,还得养活一个老母亲,没有什么存款,也没有医保,医生便不做声了。沉默良久后,医生苦笑着说:好好的生活几个月吧。涂自强便明白了所有。

  走出医院,满目是世界的凌乱。他走向了无人的东湖深处。在湖边的草地上躺下。隔着树枝,他看见蓝的发白的天空,空中悬着如丝如片的云。他想,人生还有多少美好啊,而他却要别它而去。涂自强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这个人,这个叫涂自强的人,就这样一步一步地走出这个世界的视线。此后,再也没有人见到涂自强。他的消失甚至没有被人注意到。这样的一个人该有多么的孤单。他生活的这个世道,根本不知他的在与不在。或者说,他渺小到人们根本不可能去记得他。”

  这个一直在闷头努力的人,就这么与这个世界彻底告别。然而,在他年轻的生命里,他从未松懈,也从未得到。

  读到这里,我无法阻止自己的悲伤。这样一个积极向上,善良勤奋,始终挣扎在饥饿边缘的人,这个永远没有抱怨,永远怀着感恩之心的人,这个热爱生活并坚信有美好未来的人,为什么让他活得如此艰难?

  “穷人家的孩子,读了也找不到好工作,而有权有势又有钱人的孩子,不读也有好工作等着。”现实里,我们常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这种现象的背后究竟是怎样一个体制?如果,象涂自强这么用力生活的人,这个社会都不能给予他一个好的未来,让他在百般的努力后,依然找不到生路,那么,它的前景何在?

  我们都能看到,现在大学毕业的学生、普通人家出生的孩子,尤其农村出来打拼的年轻人,他们的付出是多么沉重,他们要想改变命运有多么艰难。考上大学没有出路,但不考大学就更没有出路。

  体制不公,给这些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人脉的年青人带来发展的屏障,权力通吃,给这些年轻人带来成长的坎坷;资本的强势,使这些年轻人失去美好的机会;文化的多元,让这些年轻人进入价值分裂的尴尬里。正如有人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有太多的年轻人,在这样一个时代,带着伤痛丢掉理想,最终,不得不向现实靠拢投降。

  请问:这是怎样一个时代?这到底是谁的时代?

  我知道,它肯定不是涂自强的时代。而涂自强的悲伤,也不可能是他一个人的悲伤。而是如涂自强一样的所有弱势群体的悲伤,甚至是整个时代的悲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2 23:5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