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中学生人文素养的中学音乐论文
刘欣欣
摘要:“美”作为一种表现形态,以内在和外在等各种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中,而中学教育中的美育则着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领悟美的能力,这种能力所折射出的人文素养又是中学生由青少年到成人的成长关键要素和衡量指标。
关键词:音乐课程 美学教育 人文素养 传统音乐、
“美”作为一种表现形态,以内在和外在等各种形式存在于现实生活的各个角落中,而中学教育中的美育则着重培养中学生的审美观,培养其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领悟美的能力,这种能力所折射出的人文素养又是中学生由青少年到成人的成长关键要素和衡量指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进美学教育,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是党的基本文献中对于美育的要求最具体的一次。怎样将提出的内容更完善的实现?则是融入到学生的在学校生活中。教室课堂上、教学中,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教学内涵,以灵活生动的课堂教学,潜移默化地将美的教育天衣无缝的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的情感世界高尚而充满爱,为学生打造一个处处有“爱”、处处有“美”的生活学习氛围,提高中学生内在人文素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音乐课程的学习在美育的教学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音乐要首当其冲的走在改变传统教学方法的前列,有着排头兵的作用,转变传统的传授式教学,充分运用多媒体与情景教学合一等创新方法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走入美妙音乐的世界,使学生在音乐课程中通过主动积极探究合作的新课标要求的方式中不断提升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互动,提升学生艺术素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的提升,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在音乐方面,改进美育应从各方面入手,共同促进形成大环境的形成。
一、积极发挥教师、学校的组织引导作用。
在中学音乐课堂上,中学生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难免存在社会价值和功利化的倾向学生情感中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成分,所以在音乐欣赏方面,艺术素质存在较大的差距,尤其部分偏远地区,教育资源匮乏,普遍学生缺乏对艺术作品起码的欣赏能力,对高雅音乐不闻不问、嗤之以鼻,却对低俗音乐偏爱有加,常期的偏离常规。对于一些国外优秀电影的欣赏后,不但体会不到其文化背景和人文内涵,反而扭曲了电影本身的人文意义。不少中学生学电影里的人物造型,男生留起了长发、女生以身上有纹身作为美的象征、甚至学起电影中大尺度的穿着上学。这种歪曲实际意义的欣赏方式不但是对电影作者的不尊重,更是对中学生心理发展造成了恶劣的影响。由此大可见目前部分学生艺术的审美浅薄。所以在音乐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学生的艺术素质修养,联系实际学生的认知情况与地区的特点,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模式。从音乐教学中渗透美学的教育,教师在教学中及时得到学生对学习内容和接受情况的反馈,教师及时在学生学习中起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的欣赏艺术。
在教学中,学校和教师也应注重学生对传统民族音乐的欣赏,部分学生知道钢琴、萨克斯、小提琴,却不知何为埙、笙、编钟。所以在音乐的教学中要融入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增强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了解。例如:在欣赏课程中加入古典民族音乐;在中学学习中开设艺术选修程,让学生有选择性的学习一种乐器;定期有组织的带领学生观看民族交响乐的演出等。以各种形式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通过积极向上的音乐,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中的美,特别是通过民族音乐课激发学生了解祖国的美,激发热爱祖国的热情,在思想和情感上得到美得启迪,感受祖国悠久历史文化的魅力,在传统文化中培养审美能力,培养思想品德,树立坚定的信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