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4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浅谈分享阅读活动的授课技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20:56: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浅谈分享阅读活动的授课技巧
                                              李琳
分享阅读是一种不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阅读游戏活动,强调的是享受阅读,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欣然接受教育。它与传统的阅读活动不同,特别重视幼儿自主的提问和参与。通过“分享阅读”幼儿能与他人或同伴进行友好、成功的交流;学习倾听和理解别人的语言和观点;能尝试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疑问和立场,在幼儿与成人和同伴之间形成一种愉快、友好的沟通氛围,增加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如何让“阅读”真正的在成人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达到“分享”目的,这话题引人深思,以下内容根据实践工作整理。
一、多途径导入,唤起幼儿阅读兴趣。
“兴趣”是幼儿学习的最佳动力,如何调动幼儿兴趣,让幼儿自主参与学习尤为关键。
1、依据角色,以游戏形式导入
每个读本中都有极具鲜明个性的角色,教师可以从其中一个或多个角色导入,调动幼儿阅读的积极性。3—6岁幼儿的年龄特征好动、好模仿,因此在活动中我们首先赋予幼儿适当的角色,即运用游戏等形式导入,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如:《机器人》读本中,在导入环节先与幼儿一起玩“机器人,变变变”的游戏,幼儿很快就把自己代入到“机器人”的角色中。接着出示大书,再进行猜图活动。这样,使孩子比较自然地衔接到故事的学习中去,提高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专注性。

2、根据情节,以标题导入。
  一般来说,故事的标题是一个很好的情节线索,在开始介绍大书时,教师可以先把这个故事的名称告诉幼儿。例如在阅读故事《淘气的小猫》时,教师可以先问幼儿“什么是淘气?淘气是什么意思?”“你知道谁很淘气吗?为什么?”这样不仅加深幼儿对词语的理解,更能引起幼儿对阅读故事的兴趣。


3、依托画面,以读本封面或插图导入。
  运用封面直接导入可以说是教师比较常用的一种方法。有的读本封面形象生动,独具一格,深深吸引着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封面,引导孩子观察读本封面的画面,并联系幼儿实际经验,展开一系列话题。例如《我的自行车》,教师可以让幼儿观察“封面上有谁?”“小男孩在做什么?”“你有自行车吗?”“猜猜这个读本中讲述了什么故事呢? ”然后,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幼儿此时非常想知道自己所创编的内容与故事内容是否吻合,阅读图书的兴趣就高涨,阅读时就会特别认真、仔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20:56:35 | 只看该作者
二、多样化阅读,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1、善于引导,学会观察
  读本是我们进行阅读活动的载体,漂亮的图片不仅吸引幼儿注意,更能借助丰富的画面来理解故事,感受故事情节和情感。引导幼儿学会观察画面内容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观察包括很多方面,也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
2、巧妙质疑,尝试解释
  在故事探究过程中,为了让孩子始终保持阅读的热情,就需要教师经常夸张地质疑,从多角度设疑,让孩子探究各种可能、尝试各种方法,积极、开阔地思考,从而锻炼孩子的思维能力。
3、追问结论,引发深思
  在故事情节的转折处进行追问,可以引发孩子深思,引导孩子更好地理解阅读材料,激发幼儿继续阅读的兴趣。
4、抓住主线,讨论汇总
  孩子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是互动分享阅读的重中之重,而教师结合主线抛出的讨论问题,将有效激发孩子的多种高级思维活动,促使孩子全面梳理理解故事内容。对于幼儿来说,讨论的问题在读本中一定要具有代表性,教学中要让师幼讨论一直围绕故事主线进行,而无关细节的过多讨论会影响到主线的把握,从而影响对于书本整体意义的理解。讨论时教师一定要给予孩子充分的思考,可以采用分组、集体讨论方式,运用头脑风暴让孩子思维碰撞,通过讨论由孩子自己发现正确答案,由孩子自己构建故事情节。当孩子活跃的思维遇上生动的话题讨论,孩子的想象便会驰骋。


三、开放式提问,激发幼儿的思维活动
  在阅读活动中,幼儿往往对读本丰富的内涵理解不够深入,对某个情节或画面的观察不够细致。教师要注意挖掘教材,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大胆猜测,用优美的语言来感染幼儿。首先针对幼儿的年龄特征进行有效提问,思考如何做好围绕目标而设问;尝试运用开放性、发散性提问帮助幼儿进行创造性语言思维,调动孩子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尤其对于阅读水平较低的儿童,教师应着重通过提问引导他们对书本主要内容进行把握;另外教师提问的内容还可以针对幼儿的思考过程,即问问幼儿:你如何得出这样回答?通过什么线索判断的?你是怎么想到的?教师通过这样的提问,可以帮助幼儿反思自己的回答和思维过程,同时也有助于幼儿掌握一定的阅读策略。或是在梳理总结时请幼儿自己创设问题,如教师引导发问“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吗?”“有没有那一页看不懂?”,幼儿所创设的问题由同伴或教师回答,这样可以更具体的了解到幼儿对读本的理解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6-8 20:56:39 | 只看该作者
在互动分享阅读教学中,不论孩子回答的好与不好时,教师都要给予及时的评价,不能一带而过。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情况,及时捕捉幼儿回答的信息,进行适当的调整和引导,更好地让阅读活动成为师幼双方积极互动的过程。
  四、拓展活动,延续幼儿的阅读理解
  1、续编故事。互动分享阅读读本中有好多故事结尾意犹未尽,教师可以指导孩子针对故事结尾进行续编。在指导时要注意两点:首先,注重为幼儿创设续编故事的良好氛围,可以创设互动阅读展示区,请家长将孩子续编的故事结尾记录下来,贴在展示区内,增加孩子续编故事的兴趣。其次,选择合适的故事内容进行续编,让幼儿进一步感受到文学作品的无穷魅力,使阅读活动不断延伸。


2、表演读本。孩子年龄小,善于模仿。大多数读本中动物、人物形象生动,我们可以在语言区投放材料,如木偶袋、指偶、头饰等,让孩子来进行故事表演,模仿动物的动作,学学人物的表情、语气。也可以根据故事内容进行分派角色,进行游戏扮演,没有分派角色的孩子可以安排为听众,通过表演让孩子加深体验,为进一步理解故事打下基础。
  3、自制图书。绘画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体现。教师可以指导孩子回家进行图书制作:可以根据读本内容进行绘画;也可以根据自己续编的故事内容画画;还可以根据读本中某一人物或动物进行创作;还可以亲子一起完成,父母协助写上文字,孩子负责画画,然后装订成册,张贴展示。在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下,阅读展示区里琳琅满目地挂着一本本精美的自制图书。

总之,在开展互动分享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幼儿认知规律,利用分享阅读教材,在轻松、愉快、互动的氛围中,通过多途径导入、多样化阅读、开放式提问、互动性拓展等方式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拓展孩子的思维空间,提升孩子的整体学习能力,从而让孩子爱阅读、会阅读,在互动中享受快乐,在快乐中学习阅读,在阅读中悄悄成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00: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