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05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四个一之原创论文关于语文意识的教学随笔与论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7-1 11:54:2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四个一之原创论文关于语文意识的教学随笔与论文
之前最多听到的什么“语文味”啊、“人文性”啊、“工具性”啊等等。一直以为,语文教学应该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的教学,其实也没错,不是这个语文学科的教学观念表述有错,而是自己对这个概念想得太简单,太简单!人文性是一个共性的概念,工具性亦然。我曾经的思想当中,觉得人文性大抵如文章内涵、叙事说理、人物精神,工具性大概像写作手法、修辞手法、用词造句等等。而且平时以这要的观念来解读课文,分析课文,设计教学,执行教学,也能上得完一节课,但,我觉得如果我这样去解构,我还是停留在表面上,肯定是在原地踏步,不会进步的。
之所以有这样对自己想法的一种审视,是因为听了王老师引用歌德说过的一句话:“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老师还在《“语文”的事》一文中指出,“内容”是第一边界,“涵义”是第二边界,而“形式”则是第三边界。
回想自己曾经的课堂教学,好像一直徘徊在第一边界,有时拾级上一台阶,大概也在教学“涵义”的这一边界,蓦然回首,自己也无非在“第一边界”和“第二边界”之间兜圈子,还是停留在教课文识大意明道理这样的平台上。当然也不是说这些不需要,否则学生无所得。而语文作为存在,本身就是语言的形式存在,形式表现内容,我感觉在自己初读课文时还是以“第一边界”、“第二边界”的视角来读文章的,仍然浮在表面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大致含义。这样的学习课文,本身就不深入、本身就没有真正意会作者写作形式上、语言表现上的特点,怎么能够设计出好的教学思路来呢?怎么能够更好地执教于课堂呢?
  “形式”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秘密”,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是看不见的。有些时候也不是不想去看见独特文章言语表达形式,但靠着钝化的语文素质,凭着一双钝感的眼睛,想要发现却发现不了。缺乏一双“语文的眼睛”,“语文”在我们面前就不成其为“语文”,它只是“内容”、“含义”,只是我们大都数时候都能够感知的“第一边界”、“第二边界”。一想到自己曾经乃至现在仍游离在正确赏析文本形式方法之外,感觉语文真的是白学、白教了,内心陡然充溢万般惆怅。
  原以为看一篇文章,是件舒服、惬意的事,要展开课堂教学只要应用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就行,殊不知教师自己要领会一篇文章是需要极端谨严的和极艰苦的挣扎的过程才可有所为,唉,教学真不简单啊!想要拥有语文意识真的是难啊!
  语文意识,不仅要关注文本“怎么写”,还要关注“为什么这么写”。“怎么写”是“话语形式”问题,要了解这一点仍要有极端严谨的和极艰苦的挣扎才行,仍需要尖锐的敏感才能发现别人之未发。而“为什么这么写”是作者的“话语意图”、“表达意图”、“创作意图”,用王老师的话来说是“境感”问题,这需要良好的境感素养,这又对我提出更严苛的要求。
  想着想着,便觉要树立语文意识,拥有语文意识真是难啊,要面壁十年图破壁么?我的心里仍压着一块石头。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1 18:0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