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29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鉴赏诗歌形象复习指导—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0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三语文组集体备课鉴赏诗歌形象复习指导—鉴赏人物形象教案
备课题目:鉴赏诗歌形象复习指导——鉴赏人物形象
主备人:周南     时间:第五周(9、30)

【复习目标及重点】
1、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掌握人物形象鉴赏的答题思路
【复习方法】例证法、练习法
【复习时间】5课时,本教案为第一课时
【复习过程】
一、了解高考说明
【考点1】:鉴赏作品的形象。
【考点解说】
古诗词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人物形象分类p149:1.诗中刻画的人物形象。在叙事或诗人隐身的诗歌中,诗人往往借助笔下塑造的任务或隐喻的人物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对社会的看法、对人生的领悟,或者寄托自己的理想。   2.抒情主人公的自我形象。就是诗人自己的形象,是“诗化了的作者” 。通过诗中人物的所作所为、所见所想可以推想出诗人的形象特征。
【常见的命题方式】
(1)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2)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具有怎样的特点?
(3)清简要分析诗(词)中诗人(作者)的形象特点。

二、课文回顾
下面的词和诗都是我们课本中的,都蕴含了一个形象,先看第一首,请你说说这首词写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特点和身份)
菩萨蛮·小山重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外貌正面描写)。懒起画蛾眉(动作),弄妆梳洗迟(动作)。照花前后镜(动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意象反衬侧面烘托)。
解:一个慵懒娇美又孤独寂寞无人欣赏的贵族女子形象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09:55 | 只看该作者

江 雪(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意象“江雪”的含义是高洁,用在人物身上则指人物的性格“清高孤傲”。
环境烘托:幽静寒冷;天地之间是如此纯洁而寂静,一尘不染,万籁无声;渔翁的生活是如此清高,渔翁的性格是如此孤傲。(这是一个孤傲清高的渔翁形象)

小结:以上都是我们学过的诗词,回顾了这两首诗词我们可以总结出几点塑造诗歌人物形象的方法:
比如:1、借助意象、重要词语
2、正面描写(神态、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侧面描写(他人的视角、环境的烘托)
3、诗题、背景
所以在复习当中,我们就可以运用这些方法来鉴赏人物形象。下面我们来看看一道典型例题,看看从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能不能灵活运用延伸到考题中来。

三、典题引路: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阮郎归   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问: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1、读懂大意   2、从词的意象、写人物的各角度寻找信息    3、尝试根据诗题、句意分析形象    4、归纳总结答案】
规范答案:
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寂寞而孤独的闺中女子(或者说是独守空房的思妇)。春风吹拂,梅花盛开,可这位女子感受不到春意,闭门不出,可见其孤独寂寞; 她肌肤雪白,面容娇美,然而却无心打扮,脸上脂粉涂抹不均,可见其心情不好;她折梅花想寄给远行的人以表思念之情,可暮色苍茫,云雾弥漫,无法可寄,更让 她怅惘伤感。(概括形象2分,具体分析4分。)

△鉴赏人物形象答题步骤(规范答题的三要素)
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
(1)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性格+身份)
(2)(结合手法)结合诗句分析形象
(3)表达了什么感情或有什么意义。(可用一句话概括总述,也可以放到步骤里合答)

四、实战演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8 09:10:10 | 只看该作者

竹轩诗兴(诗人自己)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分)
①人物身份是什么?
②人物所处的环境是什么?表现出人物哪些特点?
③写了人物哪些行为、神态、心理等内容?表现出人物哪些特点?
④哪些意象与人物密切相关?表现出什么?
析:①人物的身份是诗人
② 从 “竹轩”“柴门”和“狭径”的环境可见诗人生活简朴
从“茶碗”“篆烟”的生活用具可以看出诗人生活闲适
③从“倦卧”和“闲吟”的行为及“预想”冬天景象“更好”和“莫移”“梅”的心理,可以看出诗人生活闲适洒脱
④从“竹”“雪”“梅”等意象,可以看出诗人高雅
答:塑造了闲适、洒脱、高雅的诗人形象。通过对“竹轩”“柴门”“狭径”等简朴清幽的生活环境的描写,表现了诗人日常生活的闲适自得;“倦卧”“闲吟”等反映了诗人洒脱的生活态度;“竹”“雪”“梅”等意象表现出诗人高雅的人生志趣。

五、课堂小结
如何正确鉴赏古诗中的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结合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把握形象。
2、从人物的神态、行动、语言、心理、处境等角度入手分析,关注反映感情的词语(情语)。
3、注意环境(时间、地点、天气、周围景物)对刻画人物所起的作用。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意象的含义,理解这些意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
4、结合诗题和关键语句把握作者情感世界
今天我们和大家主要探讨了如何让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并且帮助大家整理和规范答题的思路和规范,希望大家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之上,不断揣摩不断实践,争取更好的把握这一类题目的解读。真正做好诗歌鉴赏还需要大量诗歌阅读的鉴赏积累,养成长期规范答题训练的良好习惯

鉴赏人物形象常见特点: 
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李白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杜甫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陶渊明、孟浩然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慷慨愤世—苏轼
矢志报国、报国无门、建功立业—南宋
友人送别、爱恨情长、思念故乡
献身边塞、反对征伐、悯农怜农
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            
抨击黑暗,同情人民等

六、课后练习: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近试上张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注:此诗作于应进士科举之前。
问: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6 11:2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