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0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导学案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2-4 22:12: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课题

探索与发现:三角形边的关系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本课时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了三角形含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三角形边的特点,即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注重情境教学。

情境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结合生活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到学习状态,并为学习后面的新知做好铺垫。情境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信心十足地投入到新知的探究中。

2.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通过具体操作掌握判断三条线段能否围成三角形的方法,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直尺 记录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效果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思考:小丽从家到学校走哪条路比较近?为什么?

2.导入新课: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是三角形边的关系。

1.看图说一说,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说明原因:路线①比较近,因为路线②加上路线③一定比路线①远。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小红要去姥姥家,有几条路可以走?走哪条路最近?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20分钟)

1.摆一摆。

课件出示教材27页上面例题,请学生按要求摆一摆。

2.引导学生思考:在摆一摆的过程中,你发现哪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哪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3.思考:怎样的3根小棒能摆成一个三角形?怎样的3根小棒不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算一算,比一比。

4.引导学生对数据进行比较,发现三角形三条边的关系。

5.师生共同小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1.拿出准备好的4组小棒,依次摆一摆,记录摆的结果。

2.说一说摆的结果。

第(1)、(2)组小棒能摆成三角形,第(3)、(4)组小棒摆不成三角形。

3.结合前面的操作进一步探究,将其中两根小棒的长度相加,与第三根小棒相比较。

4.对数据进行比较,汇报发现。

5.明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有6根小棒,长度分别是5 cm、5 cm、6 cm、7 cm、3 cm、10 cm。摆一摆,看看能摆成多少个不同的三角形。

3.在能围成三角形的一组线段后面画“√”。

(1)3 cm、5 cm、8 cm。(  )

(2)2 cm、7 cm、10 cm。(  )

(3)4 cm、5 cm、7 cm。(  )

4.从下面的4根小棒中选出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你会怎样选?为什么?(将理由说给同桌听)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0分钟)

1.从下面5根小棒中任意选出3根,摆出两种不同的三角形。

2.判断。

(1)任意三条线段都可以围成一个三角形。(  )

(2)三角形的三条边可以相等。(  )

(3)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一定大于第三边。(  )

3.如果一个三角形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 cm和8 cm,那么第三条边的长度可能是多少厘米?

1.先选一选,摆一摆,然后小组内交流。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小组合作完成。

明确:最长边小于13 cm,最短边大于3 cm。

5.(  )里最小填几才能使三条线段围成三角形?

(1)4 cm、(  )cm、9 cm。

(2)5 cm、6 cm、(  )cm。

(3)(  )cm、3 cm、10 cm。

6.一个三角形,其中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 cm和2 cm,第三条边的长度应该在什么范围内?

四、课堂总结,拓展延伸。(5分钟)

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布置课后作业。

谈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教师批注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4 19:3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