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6|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作文500字600字六年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12:14:1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作文500字600字六年级
刘海粟小学六(3)班  李阳
古今中外,许多名言流传千古,从国内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到国外的“无知是可耻的,有知识的人是令人崇敬的”等等,其中,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要属“胜利属于最坚韧的人”。
在一个寒冷的冬天。人们都坐在火炉边取暖或是躺进了温暖的被窝。我却在书房中写着作业,刺骨的寒风不时吹进窗户,令我瑟瑟发抖。写作业的手也冻得红红的,略有一些紫色,看着都有些怕人。见此情形,我边写作业边抱怨着这鬼天气,我叹息着,一会写,一会停。最终我实在是忍不住了,将笔扔在桌子上,带着对这寒冬的怒火,冲进了被窝,被窝早已被电热毯捂暖,我如同被春天姐姐拥抱在怀中,渐渐进入梦乡。美好的梦境开始在我脑中浮现:我摘着果子,一口咬下去,十分甘甜。这时不知哪蹦出来的一匹彩色鹿,打断了我的享受,“你忘了?胜利属于最坚韧的人。”一个甜美的声音在我耳畔回响。我猛然惊醒,睁开双眼的那一刻,我做着激烈的思想斗争,回想梦中的情景,我推开春天姐姐的怀抱,重新回到那冰冷的写字台前,继续挥舞着笔,“沙沙沙”的声音不绝于耳,我仿佛是在听什么著名的音乐,心情十分愉悦。终于,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把作业写完了。关键时刻,是那句名言给了我力量,给了我勇气,让我坚持了下去,并且成功的克服了困难。
由我的事件,我又想到:古代皇帝拿破仑在指挥将领、士兵冲杀时,不慎摔了一跤,但他又爬起来继续指挥。后来在第七次大战中,因为一些将士的失误,导致满盘皆输,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滑铁卢战役。这位曾经是法国皇帝,雄霸欧洲的拿破仑就是最好的证明。我听说了拿破仑的各种不可思议的事迹是由这句名言给了他力量时,不由得对它的喜爱之情陡然增加。
我以后要将这句名言——“胜利属于最坚韧的人”作为我的座右铭,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它一定会给我力量,令我有勇气去面对,它将陪伴我一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12:14:16 | 只看该作者
我最喜欢的一条名言
刘海粟小学六(3)班  周涛
有那么一条名言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它时刻激励我,鞭策我,让我坚持不懈地去做每一件事。这句名言是:“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这句名言告诉我:只有日复一日,持之以恒地去完成一件事,绳终能将木头锯断,水终能将石头滴穿。
古今中外,许多名人都是这样的,如:美国大发明家爱迪生,他虽然家境贫寒,但他却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发明事业,在当小贩、服务员等挣钱维持生计的同时,他用积蓄购买实验器材。尽管他在发明身涯中,饱遇坎坷,但他毫不气馁,最终走向成功。
我国古代医学家李时珍,发现历代本草书籍错误百出,于是广泛搜集资料,一路上披荆斩棘,攀山越岭。但他不怕累,不怕苦,冒着生命危险,亲自尝遍百草,最终完成巨著《本草纲目》。
就是这样一句名言,一位位名人的经历,使我受益匪浅。我在自己的跳舞身涯中,最开始,我动作十分笨重,每次挥汗如雨,累得全身肌肉反应,有时摔伤过手和脚,在家休息了几天才能动。一次次想放弃。可是我的脑海里不断映现一句话:“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结果我一次次把这个想法抛到九霄云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我的不懈努力,我跳舞的速度越来越快,脚步越来越轻,舞技越来越厉害,在很多比赛中,我屡次夺奖。
在学校的冬季长跑中,每天阳光普照大地,热得人马上要晒成烤肉了,加上一千两百米的长跑,累得人马上要窒息了。很多人却以病为由,推辞不跑。而我这位小胖子有时带着受伤的脚在跑道上奋斗着。跑步跑到一半时,我的汗早已像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累得真想找理由退出跑步。这时,这句神圣的名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又降临在我的脑海里。我心想:再坚持一下,跑步就结束了。终于,我以坚持不懈的毅力跑完了全程。
现在,我把这句名言——“绳锯木断,水滴石穿”作为我的座右铭,以此来时刻激励我坚持不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7-4-6 12:14:20 | 只看该作者
【点评】世界上的名言多的数不胜数,几乎每个人都有一句自己情有独钟的名言,两位小作者通过自己的描写,写出了对名言的喜爱之情。
指导老师:壮凌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5-20 04:2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