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69|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公开课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公开课教案1
一、揭示课题、创设爱的氛围
   1.同学们,静静地看……
    板书:高尔基
    △知道他吗?你对他知道多少呢?能不能用一两句话简单地介绍一下。
   2.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这位文坛巨匠与儿子之间发生的一段美丽的故事。
    板书:和他的儿子
   3.谁来读读课题?
    表示人名的词儿连读,意思可以表达得更清楚: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4.有一年,高尔基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岛上休养,他的妻子带着儿子前来探望他。
    △父与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请打开书,自身读读课文。
  二、品读“栽花赏花”,感悟父子情深
   1.儿子是怎样种花的?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他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栽种各种各样的花草。)
     只有一句话,看似简简单单,其实字里行间蕴藏着动人的小故事。仔细品一品。
   2.全班交流:
    (1)顾不上休息,一直,忙着,整个假期没有停止过,很辛苦。
    (2)各种各样,品种繁多,千姿百态
     △让我们了解一下:儿子有多大?
     △对儿子来说,种这些花很不容易。那他是种着玩的吗?
   3.闭上眼睛(学生),老师和你们一起来到这块芳草地。
     师范读第四自然段。(配乐)
     △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
     看到:花儿争奇斗艳,争着比美
     五颜六色的花儿在风中跳舞,摆动着美丽的衣裙,扭动着腰肢。
     听到:风儿和花在做游戏,小蜜蜂边飞边歌唱。
     闻到:阵阵芳香,沁人心脾
     师叙:这儿原本只是一片普普通通的地,一个普普通通的院子,现在却开满了各色的鲜花,到处充溢着沁人心脾的芳香,引来了小生灵——蜜蜂、蝴蝶……它们嗡嗡的飞着,似乎在哼着一首春天的歌。
    △想亲自去吗?美美地读读吧。
    △这些盛开的花儿在你的眼里,就像什么?
    △在父亲的眼里呢?他有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个打比如的句子,这样的比如恰当吗?
    △你能读出感受来吗?试一试。
  三、品读“写信教子”,感悟信的内涵
   1.儿子思念父亲,父亲又何尝不想着儿子呢?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
    (1)捧着父亲的信,儿子会怎么读?请同学们自身读读7—9自然段。
    (2)父亲的希望,儿子能读懂吗?你们能读懂吗?
     △第二段信的内容中,父亲再次提到美好的东西,是什么?
      (花、协助、关爱、为他人奉献……)
     △给什么?给予、奉献,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什么?索取,一味得到他人的关怀而不付出。
      是的,当一个人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在大家心中是那样重要;当一个人把协助他人、为他人奉献爱心当成是一件自然而然的事时,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得出那样的人生因此而快乐吗?
    (3)连起来读读这封信的内容,想读给谁听,就去吧,把内心的感受告诉他。
    (4)你们小小的年纪,也许父亲的话语并不一定完全理解。但不要紧,随着年龄的增加,你会有越来越深刻的体会。张老师也是在童年时第一次读这个故事,十几年过去了,是这句话随同着我长大的,生活的体验告诉我,付出真的是一种快乐。请允许我来代替父亲,代替高尔基向大家诉说他对儿子,更是对每一位小朋友的期望,好吗?
   2.听了父亲对儿子的希望,看到儿子为父亲种的花,高尔基广博深沉的爱包围着我们。
     板书:爱
   3.老师再送两句高尔基先生的名言,希望它们能随同你们长大!
     幻想,使精神得到休息,还可以打扫一下心头的生活灰尘。
     每个人都知道,把语言化为行动,比把行动化为语言困难得多。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段话的意思。
   4、教育学生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重点:感情朗读课文,理解高尔基信中最后两句的意思。
  教具准备:投影、录音、音乐磁带。
                   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导入新课。
   1、出示画像(高尔基像)
     同学们,你们知道画中的这位老人是谁吗?告诉你们,他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中的主人公之一——高尔基。
     (板书:高尔基)高尔基是谁呢?预习过课文的同学一定知道,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简单介绍一下?
     (高尔基是一位伟大的作家)
   2、知识扩展
     高尔基简介——高尔基是前苏联无产阶级文学的伟大代表,他出生于一个贫苦的木工家庭,早年丧父,寄居外祖父家中。8岁就开始独立谋生,做过各种各样的苦活儿,工余渴求知识的他勤奋读书,终成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很多,著名的有《在人间》、《母亲》、《海燕之歌》等。
   3、揭示课题。
    (1) 我们这篇课文中还有一个小主人公,他是谁?
      (明确:文中小主人公是“他的儿子”,“他”指“高尔基”)
      (板书:他的儿子)
    (2) 老师还没有将文题写完整呢,同学们看还差一个什么字?(明确:差一个“和”字。提示学生这篇课文讲述的就是发生在高尔基与他的儿子这对父子间的几件事)
  二、初读课文,自学:
    要求:
   1、学生出声试读课文。
   2、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3、标自然段序号。
  三、检查自学情况:
   1、生字读音指导。
     教师示范,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欣”是前鼻音,“芳”是后鼻音。
   2、结合课后习题3,进行“读一读”的训练。
   3、生再读课文,教师行间巡视,相机指导。
   4、学生轻声齐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过渡:经过课文的初读、再读,相信同学们画出的生字字音一定能读准了,这些生字应该怎样正确书写呢?
   1、提示“妻、瞧”二字的正确笔顺,这两个字笔画繁多,书写时要学生注意字的形体须匀称。“芳”要注意把中间一“横”写长一些。“欣”是左右结构,且左右相等。
   2、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行间巡视,进行辅导,提示写字姿势。
  五、作业: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妻、芳、欣、瞧、镢”,要求学生齐读出正确读音。
   2、填空:
     xiu xin fang cha yan
     养赏香紫红
  二、精读课文,感悟整体
   1、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分别是谁?(明确:高尔基、他的儿子)
   2、课文中讲述了关于伟大作家高尔基与他的10岁儿子之间几件生活小事。(明确是两件生活小事:一是“栽花赏花”,二是“写信教子”)
   3、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一件小事?(明确:第2~5自然段)
   4、哪些自然段讲述第二件小事?(明确:第6~9自然段)
  三、学习第2~5自然段
   1、学习第2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同学们具体谈谈。(有一年、意大利的一个小岛)
    (3) 学生试背诵。(这一自然段进行了背景交代,简洁明了)
   2、学习第3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提问引读:高尔基的儿子几岁了?能不能将“只有”去掉换成“高尔基的儿子10岁”?为什么?(去掉后就不能体现强调年龄小的意思了。而且,这里的“只有”与下一句“还没有镢头那么高”语意紧密相联,去掉了语意就不连贯了)(板书:只有
       还没有)镢头有多高?师比画一下。
    (3)到岛上后,他的儿子做了些什么呢?(明确:种花。用文中原句表达)(板书:顾不上一直各种各样)
    (4) 你们猜一猜,这个小小年龄的小朋友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明确:“只有10岁”的儿子这样做,是用自身独特的方式向父亲表达爱)(板书:爱)
    (5) 同学们与文中“儿子”年岁相仿,你们有没有向爱你的家人表达自身的爱?(学生自由发言,进行说话训练和保守美德的教育)
    (6) 试背诵
   3、学习第4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用文中一句话概括这个自然段的大意。(明确: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
    (3) 这一自然段写得很美,同学们一定和老师有同感,美在哪儿呢?)(色:万紫千红;味:阵阵芳香、引来一只只蜜蜂)
    (4) 写作指导和训练,学会课文的写法。(同学们平时作文时应学会观察,从不同角度去描写事物,这样就会使文章增色。)
    (5) 试背诵。
   4、学习第5自然段
    (1) 指名朗读。
    (2) 高尔基欣赏儿子种的花时心情如何?为什么?(明确:“心里说不出的高兴”,“说不出”极言高兴,不只仅是高兴,还有对远方儿子深深的思念之情,他把“盛开的花朵”比作“儿子红扑扑的脸庞”,由此可见)
    (3) 试背诵。
  四、研讨第6~9自然段
   1、指名朗读。
   2、关于标点符号使用的说明。(两处半引号表示引用了信中的两个自然段,末一句中的单引号表示信中的引用局部)
   3、提问引读:“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一句中“美好的东西”指什么?(指鲜花,破折号起解释说明的作用)
   4、提问:这封信中最重要的一句话是什么?(明确:“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更愉快”)他为什么这么说?
     讨论:联系第7、8自然段,理解“给”、“拿”的内涵。(明确:“给”是留给人们美好的东西,“拿”即是向人们索取。付出永远比索取更令他人和自身愉快)(父亲在信中谆谆教诲自身的儿子,希望他成为一个人格高尚的人,这更是一种广博深沉的爱)(板书:爱)
   5、说话训练:结合实际或联系课题,说说自身对“‘给’,永远比‘拿’愉快……一句的理解。
   6、试背诵6—9自然段。
  五、播放音乐,指导背诵
    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指导背诵。
  板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高尔基
                 赏   写  只有  还没有
                 花 爱 信  顾不上 一直
                 栽   收   各式各样
                 儿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公开课教案3
  教材简析: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是苏教版第九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讲读课文。课文通过高尔基和他10岁儿子之间发生的“写信”以和“种花”两件生活小事,写出了高尔基和他儿子之间的浓浓亲情,表示了高尔基注重培养儿子美好心灵的拳拳父爱。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高尔基信中“给”永远比“拿”愉快的含义。
  根据学生实际和教材特点,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创设情境,品读语言,感受父子之爱,初步懂得人生快乐在于付出的道理。2、通过实读创读,展开想象,相互言说,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受到感染启发。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战略:
  基于我校“理解型教学研究”课题下语文“从实到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以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为纽带,充沛尊重学生的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一文,无论是从课文主题看,还是从人物形象看,都是实施理解教育下语文“从实到创”教学模式的极好载体。理解,在于高尔基和他的之间,在于学生与文本之间,在于师与生、生与生之间。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理解操
  二、沟通理解
   1、导入课文: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前苏联的文坛止,有一颗耀眼的明星,他的名字就叫高尔基(出示高尔基的图片)板书:高尔基
    通过课前的预习,相信大家对高尔基有所了解吧?谁先来谈一谈呢?(指名学生自由说)
    [设计意图]“教材无非就是个例子。”仅仅以本为本,是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语文学生的最终目标是达到知识、情感、能力的提升。因此,有必要依托教材,并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课前完成探究性准备。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有关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的故事(出示儿子的图片)(板书:和他的儿子)。(齐读课题)
   2、初读课文: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究竟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请你自身读读课文。假如你觉得读一遍不够,可以多读几遍。假如你有困难,你还可以跟你的同桌一起商量商量。
    学生自学。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呢?读完后指名答。
    [设计意图]教师引导学生从认识故事中的人物入手,引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掌握故事的脉络,让学生在学习课文前,对全文胸中有数,有利于对文章内容全面、系统的理解。巧妙的公开课教案能体现清晰的教学思路。
  三、实读,读出愿意。
    对,儿子去看望父亲时,种下了花,(板书:种花)儿子走了,父亲高尔基看到儿子栽下的鲜花盛开了非常高兴,于是,他给儿子写了一封信。(板书:写信)在信中,高尔基把儿子栽下的鲜花称做什么?(美好的东西)是啊,高尔基在信中说,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课文的4~5自然段就写了春天鲜花盛开时的情景,你能读好它吗?先自身试着读一读吧。
    指名学生朗读,读后评价。
    重点指导学生评价:
    (1)春风吹来,万紫千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朗读时眼前出现了春天鲜花盛开的迷人景象)
    (2)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读了这句话,不但能体会到高尔基很高兴,而且我们还读懂了儿子对父亲的关爱。)
    让我们一起来朗读4~5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这鲜花盛开时的美好情景。
    [设计意图]“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语感、语文能力的重要途径。这一个教学环节的设计,由高尔基信中“美好的东西”带动第4、5自然段的教学,从中体会到那些花的美,感受到它们的确是美好的东西,引导学生在朗读与评价中深深地体会到高尔基为什么会因此而感到特别的快乐,是那么美的景色让他想到了美的发明者——儿子。
  四、创读,读出新意。
    瞧,黄昏时分,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出示鲜花的图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这些盛开的鲜花多象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同学们,儿子在岛上种下了花,想对父亲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快速地读读课文的2~5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内容想想,假如你就是儿子,此时你会说些什么?你可以先自身在心里练习说一说。
    指名说。
    小结:是呀,儿子留下的不只仅是鲜花,还留下了对爸爸的一份浓浓的情意,留下了一份深深的祝福。
    [设计意图]设计这次创读,使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情感与课文中的主人公有机融为一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不但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加深了对人物内心的的体验。
  五、实读,读懂原意。
    高尔基很高兴,就给儿子写了一封信。请同学们认真读读高尔基写给儿子的这封信,想想你读懂了什么?读完后跟学习小组里的伙伴交流交流。
    重点指导:“给”永远比“拿”愉快。(这句话的意思就是给他人美好的东西,自身也是快乐的。)
    师指导:是啊,儿子留给了高尔基鲜花,高尔基很高兴,儿子也很高兴;这样的体验,你有过吗?(指名两个学生说)
    是啊,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是多么愉快啊!)到了那个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会需要你,这就是“给”永远比“拿”愉快(板书:“给”永远比“拿”愉快)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
    小结:这是一封简单的信,却意味深长,让我们一起用心地、好好地来朗读这封信。
    [设计意图]语文是人文性学科,是借助教材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的有效载体。在这过程中,如何震动学生的情感就显得尤为要。这样的实读设计,通过学生谈自身理解的句子含义,联系实际谈谈自身对这句话的体会,将课堂与生活“链接”,使得学生的情感随之融入课文之中,整个设计在不经意间震动了学生的心灵。
  六、创读,读出新意。
    儿子收到了高尔基寄来的信,很激动,决定也给爸爸写一封回信。同学们想一想,儿子的这封回信应该写些什么内容呢?(指名说)①爸爸,读了你的信,我知道我种的鲜花开了,你很高兴,我也很高兴。……②读了你的信,我懂得了一个道理。……
    请你把这封回信写下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想象练说、练写,将自身这节课学习的所有体会予以表达,营造了情感高潮。这种这次创读的处置,使得学生再一次深深体会到:高尔基的儿子不只给高尔基留下了美好的东西,也给我们带来了美好的感受!快乐,不单半日属于当初在岛上栽花的高尔基的儿子,也不只仅属于高尔基,每个知道这个故事的人都应该感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并且也由此深深体会到:给他人快乐,自身就会更快乐!
  板书设计:     高尔基和他的儿子
             写信  种花
          “给”永远比“拿”愉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2:5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