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085|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在大海中永生》公开课教案推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大海中永生》公开课教案1
[设计理念]
   1、掌握文章情感主线,紧扣“情”字,以读代讲,在读中理解体验,读中感悟。感悟伟人的丰功伟绩,感悟伟人的高尚情怀,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震憾,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
   2、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立足文本,抓住学科特点,以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语文素养形成为目标,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力使三维目标和谐达成。
   3、落实学生主体地位,老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体现整个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心灵对话的过程。
  [教学方法]
   1、以读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语,读中悟情,以情促读,读中深化认识,陶冶情操。
   2、创设情境,引领体验,合作对话,自主构建。
  [教学过程]
  一、音乐导入,提示课题
   1、课前首先让我们一起重温一首熟悉的歌曲,注意用心灵去倾听、去感触。(播放《春天的故事》)
   2、以前听过这首歌吗?知道它歌颂了谁吗?(邓小平)
   3、出示邓小平画面,简介邓小平生平。
   4、揭题、读题。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却悄然闭上了眼睛,离我们而去了。他的离去是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溺在无比悲哀之中。今天,让我们再一起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板书课题:在大海中永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顺序
   1、请同学们放声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师巡视,指导)
   2、说说课文主要讲什么?能根据教师提示补充小标题吗?
     飞向大海——(撒向大海)——(告别大海)
  三、精读品味,深入感悟
   A、细品第一局部
     1、让我们先回首到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离开我们飞向大海的那令人心碎时刻。再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当时人们是怎样的心情,你又有何感受?
     2、读书交流,引导感悟。
      (1)、谁愿意来读读自身最想读的句子?并谈谈感受。
      (2)、引导学生抓住重点句,精读体会。第一句扣住关键词“低低地”、“缓缓地”,领会人们当时的不舍与悲哀。对第三句中“崭新历史”、“最后一个篇章”,老师适当点拔说明,以增进学生对邓小平的了解,进一步感悟其伟大。再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读出内心的感受。通过朗读展现当时情境。
   B、细读第二局部
    1、让我们再看看当时首都各界群众送别邓小平的感人局面,(多媒体播放当时情景),可无论人们怎样振臂呼喊,无论人们怎样挥手挽留,这位为国家和人民奋斗一生的人,一位受亿万中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无比敬重的人,都将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带着沉痛齐读第二自然段。
    2、想象补白,加深体验。
      悲哀的不只仅是人们,苍天也为之动容,大海也为之哭泣。涛声中你是否听到大海在哭诉些什么呢?
      千言万语都可以汇成一句——小平爷爷,您别走!让我们再次把感受溶入我们的声音,齐读第二段。
    3、我们不由要问,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呀,你准备把他的骨灰送往哪里呢?分组读第三自然段四个“也许”句子。(师提炼出“万里海疆”、“澳门、香港”、“宝岛台湾”、“三大洋”)
    4、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些什么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5、根据学生回答,老师适时在每个“也许”分句后补充如下资料:
      第一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他开创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处处气象万千,后继有人,大有希望。
      第二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即将成为实际。香港回归即在眼前,澳门回归也指日可待。
      第三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他也是海峡两岸中国人的一起心愿,骨肉同胞终有一天会团圆。
      第四个分句后补充:小平回眸应笑慰。海外侨胞为祖国在改革开放中腾飞而骄傲;各国政要和人民盛赞小平:“二十世纪罕见的杰出人物”、“本世纪公认的世界级领袖”、“邓小平的影响逾越时代逾越国界”……
    6、引导学生理解感悟骨灰分别送往不同地方是暗含小平同志影响之大,影响之深远。
    7、指导朗读。(把原文与补充进的资料溶入一起,师生合作读或学生合作读)
    8、出示世界各国政要对小平同志的高度评价语。指导齐读。
    9、读着各国元首的评价,你为拥有这样的伟人自豪吗?为拥有这样的伟人振奋吗?对这样的伟人敬仰吗?带上你的感受齐读本段最后一句。
    10、就是他带领中国人民富裕起来了,就是他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走向了世界,也让世界人民了解了中国。
      可是,他走了!让我们再深情唤一声:出示:“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让我们再遥遥地祝愿他:小平爷爷,您走好!(生读)
   C、细读第三局部
    1、“骨灰撒大海,鲜花送伟人”时近中午,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让我们再看看(引读看的内容),再听听(引读听的内容)
    2、重点理解感悟“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句。
     (1)邓小平爷爷走了,可是他的话语却永远萦绕在我们耳边,永远回荡在我们心田,让我们铭记——(齐读上句)
     (2)透过这句朴素的话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小平爷爷的拳拳爱国之心,强烈的爱国爱民精神,广博的胸襟……)
     (3)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四、揭示主题,升华感情
   1、他走了,什么也没有留下,他把自身的一生都毫无保存地献给了自身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他走了,他离我们而去,他真的走了吗?
   2、指名说。(引导学生理解他人,虽然去世了,可他的思想、精神、业绩将永存。)
   3、(过渡)他走了……他没走,他的思想,他的风范,他的业绩,他的英名将永载史册,他走了,带着深深地眷恋,离开了这块他曾经为之奋斗了一生的热土,但他的思想,他的精神,他的英名,他的风范将永垂不朽。……他没走,他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4、让我们再遥遥地呼唤他:小平爷爷,您没走!
     让我们再深情地呼唤他:小平爷爷,您没走!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1:00 | 只看该作者

   5、(过渡:如同一朵浪花,他从故乡的山溪流入嘉陵江,长江,然后穿云雾过三峡,奔腾而下,经过九曲十八折,最终汇入浩翰的大海。)齐读最后一段。
  五、总结全文,回归课题,首尾照应
    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在大海中永生,让我们再齐声呼唤他——邓—小—平!(音乐《春天的故事》随之响起)
  [教学反思]
  这是一篇情感浓烈的课文。文章运用拟人、排比、对偶等手法,以充分的激情,生动的语言记叙了历史伟人邓小平同志的骨灰撒放大海的动人情景。讴歌了伟人的不朽功绩和高尚情怀,表达了人民对伟人的敬仰与深深思念之情。由于邓小平逝世时,学生都还小,对当时情景知之甚少,对邓小平生平了解也很肤浅。如何让学生透过文本语言,感悟其高尚与伟大,让学生情感与文章意境相融合,达到“人”与“文”的情感相通是本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基于这点,本教学紧抓“情感”这根主线,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中体验,在读中学习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人文感染与熏陶。
  由于全部的感情基调是悲哀、低沉的,为让学生进入情境,在教学中我采取先抑后扬的方法。首先,播放歌颂伟人小平同志的歌曲《春天的故事》,让学生在歌曲中对小平同志有模糊的感触,激发其了解欲望。然后教师再适时引进补充资料,对邓小平生平进行简要介绍,增加学生的感情积累。再揭示课题,让学生带着考虑走进文本,整体感知当时情景,并理清文章脉络(文章线索也很清晰)。再紧扣“情”字精读细悟,层层铺开,步步深入。最后,水到渠成,升华感情,揭示主旨,回应课题,首尾呼应。全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置,教学环节的设计布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巧妙组合,使得整堂课格致精雅,浑然一体。
  1、在内容处置上,紧抓主脉,明暗相通,双线并进。
  文章依照“飞机飞向大海——骨灰撒向大海——飞机告别大海”的线索组织资料,这是事情发情的明线,清晰可见。但依据情感发展,我提炼设计出一条与之照应的暗线(即人们的留恋“您别走”——人们的祝愿“您走好”——人们的怀念“您没走”)。这样明暗相合,依次推进,渐入高潮,升华主题。
  2、在教学方法手段上,以读代讲,入情诵读,忘情想象。
  (1)入情诵读
  在学生读流利的基础上,再精读细味,每个环节都抓住重点词句进行理解朗读。第一局部引导学生抓住“低低地、缓缓地、呜咽、痛悼”等关键词读出人们的悲哀不舍,也读出自身内心的不舍。抓住对“崭新历史”“最于后一个篇章”的理解,读出邓小平爷爷的伟大与高尚,读出对小平爷爷的敬仰,更读出人们与自身内心的悲哀与不舍。第二局部是全文重点。感情凝重,气势恢宏。老师适时把补充资料溶入文本,并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骨灰送往不同地方的隐含意义,然后通过分组读,学生合作读,师生合作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来展现情境,读出文章的内涵,读出小平影响的深远,读出人们的深情,既增强文章气势,更加深读者内心体验。第三局部紧扣小平爷爷那深情的话语——“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和最后一自然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揭示主题、挖掘内涵,并入情入境地读,读出小平爷爷的广博胸襟和高尚情怀,读出人们的无限怀念与美好祝愿!这样在读中落实了语言训练,培养了语感也加深了理解与体验,做到了意文兼顾。让整个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老师、文本、作者之间心灵深处的对话过程。
  (2)、忘“情”想象
  整堂课老师积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把自身融入课文中,自由地、忘情地想象。如第一段,透过语言文字想象当时情境,边想象边读,边读边想象。第二自然段根据省略号,让学生补充想象,想象呜咽的大海在诉说什么?第三自然段想象骨灰送往不同地方后,小平爷爷会怎么想等等。通过一连串的想象使学生进一步感受语言,感受深情。
  另外,老师诗意的教学语言,充分的激情也深深地染化了学生。学生活跃的思维,深情的朗读又感染着老师,师生互动,入情入境,感同身受!适当的多媒体图像音乐的运用也起了很好的渲染效果。总之,这堂课是充溢情智的,充溢诗意的具有生命活力的。
  本教学缺乏之处体现在老师的引导稍多,学生的自主发挥欠少。并且学生差别性也不能很好体现。如何在课堂中引进质疑问难;如何结合阅读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揣测其表达方法;如何让读写有机在课堂中结合等等也有等研究提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在大海中永生》公开课教案2
教学要求:
   l、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3、学习用摬唤觥??病?瓟造句。
   4、继续学习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5、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3自然段由撒骨灰而引起的联想,体会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感受人民对小平同志的深情。进而理解课题撛诖蠛V杏郎鷶的真正含义:不是指具体的生命,而是伟人的不朽功绩。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点击邓小平画面)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点击名字)
    谁来介绍他一下。
    是呀,邓小平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对世界都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开创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康庄大道              (直接点击邓小平资料)
    师读资料
    (定格在邓小平画面)
    然而,1997年2月19日,这位历史伟人——我们敬爱的邓小平爷爷在北京逝世。他的离去,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巨大损失。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国各族人民都沉溺在无比的悲哀之中。
    现在,让我们随同着沉痛的哀乐,去重新回顾这位伟人把自身的一切都交给了人民,而逝世后,骨灰撒向大海的情景。
    (播放录象资料两段、定格在邓小平画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23课,再来缅怀这位历史伟人,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点击课题)齐读课题
    (点击“永生”)“永生”是什么意思?
    人们明知这位伟人已与世长辞,但仍希望他在大海中获得永生。
    表达了人们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让我们一起带着悲哀、赞颂、怀念的感情再来齐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一起去为这位伟人送行
    (点击邓小平画面,定格)
  二、自读课文
    请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检查自学
   1、老师知道大家有一个很好的学习习惯,那就是预习,那么通过预习以和刚才的自读课文,现在这些生字你们认识吗?(点击生字)
    (1)指读、齐读、
    (2)老师这里一个红字在课文中读——ye,组的词语是——呜咽,那么你知道它还有一种读音吗?yan
       谁能给它组个词?
   2、生字我们解决了,那词语你行吗?(点击词语)
     练读、指读、齐读
     (定格在邓小平画面)
  四、跟读课文,渲染感情
   1、同学们读得真不错,一下子就把这些生字词给解决了。现在请大家听课文录音朗读,用心好好感受,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放录音磁带)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想对邓小平爷爷说些什么呢?
     (悲哀;繁重;邓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邓小平爷爷我爱您;邓小平爷爷,您不要走;)
  五、学习第一段
   1、过渡:让我们一起再回到1997年3月2日那令人心碎的一天
   2、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看看这一段中共有几句话?你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主要讲了什么?
     (1997年3月2日上午,飞机载着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飞向大海)
   3、你能体会,在“飞机飞向大海时”,人们是什么样的心情?(悲哀、伤心、不舍)
    (1)些语句最能体现这种心情?
       (相机点击第一句话)我们女生来读这句话
    (2)理解“低低地缓缓地”
       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相机点击变色)
    (3)飞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说明什么?
      (表示人们不忍伟人离去的悲哀心情;也暗示人们,伟人仿佛不忍离去,在离别之际忍不住还要最后再看一眼他的人民以和这块他为之奋斗了一生的土地。)
    (4)指导朗读:所以我们在朗读的时候特别要注意这两个词语,(读时语速——徐缓、语音——低沉,读出人们悲哀不舍的心情)
    (5)你能读出你的感动吗?谁来试试?
    (6)现在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一起来朗读这句话
   4、邓小平爷爷,一生汹涌澎湃的伟人,可是此时机舱里
    (引读——)(点击第二句话)
    (1)请同桌互读,把你们此时的心情读出来?
    (2)指读
    (3)齐读:是啊,伟人离去,天地同悲。让我们男生来一起深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5、(引读)这一位——
     (点击第三句话)齐读
    (1)同学们,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崭新历史”是什么意思?(点击出示)
       “最后一个篇章”是什么意思呢?(点击出示)
       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邓小平爷爷把一生毫无保存地献给祖国和人民,这是他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
    (2)范读:同学们,到这里,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来赞一赞这位历史伟人,你们同意吗?
      老师读得好吗?
    (3)让我们一起学着老师怀着敬重的心情来读这一句话
   6、同学们读的真不错,把你们的理解全都读了出来,让老师感受到了你们发自内心的感情。现在就让我们怀着这悲哀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用低低地缓缓地语调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点击出示)(放哀乐)
  六、总结
    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他使古老的中华大地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我们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的的丰功伟绩,不会忘记邓小平爷爷为我们所发明的一切!
    邓小平爷爷的一生是辉煌的一生,他的丰功伟绩,他的卓越贡献将永留史册!万古流芳!(点击播放录象资料,定格画面)
    一个铭刻在亿万人民心中不朽的名字——邓小平,您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现在,您将在辽阔的大海中找到归宿,您也将在人民的大海中永生。
    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课题(点击标题)
  七、朗读课文
    同学们,本文是一篇通讯,它以生动的语言、充分的激情使课文极具感染力与震撼力,同学们一定很想把它读好,现在就请你选择自身喜欢的段落,来有感情地朗读给大家听听。(轻放哀乐)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2棗4节。
   3、学习用摬唤觥??病?瓟造句。
   4、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体会人民对他的怀念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读生字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主人公邓小平爷爷的情况、分段和段落大意)。
   3、上节课同学们还提了很多问题没有解决,比方撘丫?压腔胰鱿虼蠛A藬,为什么还能懹郎鷴呢?这节课上我们就把这些问题都消灭了。
  二、精读感悟
  (一)、细读第1段:
   1、齐读第1段。你从第1段中读出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出来呢?
   2、引导朗读以下的句子,感受人们悲哀不舍的心情:(播放录音朗读)
     1997年3月2日上午,一架银色的专机离开北京西郊机场,在首都上空低低地缓缓地绕飞一周,然后穿过云层,飞向祖国的辽阔大海。(引导读好低低地缓缓地)
    (1)指名读,组织学生评议。
    (2)听录音。
    (3)再指名读,然后齐读。
   3、师:“崭新的历史”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课文中说“今天将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最后一个篇章又指的是什么?(邓小平爷爷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遗体,不留骨灰、撒入大海。这是他把一生精力毫无保存地献给祖国和人民的遗愿,也是他留给党和人民的一份珍贵遗产。所以说骨灰撒放大海是“完成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
   4、理解的基础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语速徐缓,语音沉稳,体会当时人们的悲哀不舍的心情。
   5、谁来试着背诵这一节?
     过渡:邓小平爷爷的一生都献给了他深爱的中国人民,用他的聪明智慧,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实行了“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十亿中国人民解决了温饱:他发明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方针,使香港在1997年7月1日、澳门在1999年12月20日都顺利地回到祖国的怀抱……他临终前,再三叮嘱,死后捐献角膜、解剖尸体,不留骨灰,这是何等高尚啊。人们的心情多么矛盾,不想小平同志离开,又不忍心违背他老人家的遗愿,所以……(引读第2节)
  (二)细读第二段并背诵
   1、学习第2节:
    (1)引导理解“呜咽”“痛悼”的意思。
    (2)最后的省略号起什么作用,后面省略了什么内容?在涛声中你似乎听到了什么?
    (3)有感情地齐读第2节
    (4)学生再次自由朗读,读出人们悲哀不舍的感情。
    (5)练习背诵。
   2、学习第3节:
    (1)  投影出示第3节(师:但是伟人还是离去了,也许……引读第3节)
    (2)  师:a “奔腾不息”是什么意思?
          b 那奔腾不息的浪花将骨灰送到哪些地方?
         c 为什么会有这些想法? (介绍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和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化,说明邓小平爷爷的伟大功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并说明因为小平爷爷是2月19日去世的,没能亲眼看到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所以低低地缓缓地,不忍离去。)
          d 四个大组分别读四个带“也许”的分句,比比哪组读得好。
   (3)四个“也许”能颠倒吗?为什么?
   (4)增强气势朗读第三节的四个带“也许”的分句(第一组朗读第一分句,第一、第二组合起来读第二分句,依次类推)
   (5)师:邓小平爷爷的影响太大了,他的影响逾越了时代,也逾越了国界。
      (出示投影)“邓小平爷爷的影响逾越时代,逾越国界,他不只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
    a 让学生齐读这句话。
    b 师:逾越时代指的什么?
      逾越国界有是什么意思?
    c 师:这句话应该怎么读,读出什么感情?
    d 指名读,组织评议。
    e 小结:这句话句式整齐,情感充分,要读出这样的内涵:小平爷爷和其丰功伟绩人民不会忘记,他的形象不可磨灭,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f 再次齐读。
    g 用“不只……也……”造句。(引导学生发现也后面的感情更强烈)
   (7) 练习背诵第3节。
   3、学习第4节,读出感情。
   4、齐读第二段。
   5、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课文的前两局部:飞向大海和撒向大海,知道了小平爷爷的丰功伟绩和人民对他依依不舍的感情,下节课继续学习第三局部。
  三、作业
   1、语文练习册上的23课练习。
   2、用摬唤觥??病?瓟造句。
   3、背诵并默写1棗4节。
  板书设计:
                 23  在大海中永生
           飞向大海:低低地 ??  缓缓地  ????(悲哀不舍)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逾越时代、逾越国界  (歌颂)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的5、6、7节。
   3、理解课文内容,缅怀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他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A、上节课我们学习哪两局部,大家回想一下,第一局部写了什么?
       B、那架专机是怎样飞向大海的?
       C、摰偷偷兀?夯旱財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D、大家想看看当时的情景吗?(播放录象)
       E、配乐齐背第一段。
   2、师:A、飞机飞到了祖国的辽阔大海,去完成小平爷爷最后的遗愿,把骨灰……
        (生齐说:撒向大海)
       B、播放骨灰撒大海的录象。
       C、小平爷爷还是随着奔腾不息的浪花离去了,而浪花会协助小平爷爷完成他未了的心愿,把他带到他生前希望去的地方。也许……(引读第3节)
       D、起立齐背2、3小节。
   3、小平爷爷的遗愿以已经完成了,人们也要……(生:告别大海)
  二、精读第三段:
   1、指名朗读第三段,其他同学认真听后评议。
   2、师:撍?煲簧珨是什么意思?课文中又指什么?
   3、师:摯幽怯啦煌O⒌奶紊?校?嗣欠路鹛?健?瓟
     A 、听到什么了?
     B 、体会一下小平爷爷说这句话时的心情,谁来试着读?
     C 、为什么说是“仿佛听到”?
     D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请同学读这段话“从那……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4、有感情地齐读5、6两节。
   5、请一个小组读第7节。
     师:A 、其他同学想想它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全文作结,并点明课题。)
     B 、你是怎样理解“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的?
     C 、“在大海中永生”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已经把骨灰撒向大海了,还能??“永生”呢?这样写表达了人民什么样的感情?
     D 、有感情地齐读第7节,试着背诵。
     E 、播放录象,师总结。
       总结:小平爷爷把自身的一生都毫无保存地奉献给了他深爱的祖国和人民,使祖国更加繁荣,使人民更加幸福。虽然小平爷爷离开我们已经有七年多了,但他的光辉形象与大海同在,与祖国同在,与人民同在,小平爷爷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6、齐读全文。
  三、情感延伸:(投影小平爷爷的照片)
   1、师:学习了这篇课文,同学们觉得小平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2、师:今年是小平爷爷诞辰100周年,同学们有什么美好的祝愿想送给他吗?
  四、总结全文。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练地背诵课文,默写5棗7节。
   2、搜集小平爷爷的资料,以便更全面地了解他。
  板书设计:
                23  在大海中永生  棗  丰功伟绩
              飞向大海:低低地   缓缓地
                                       最后一个篇章
              撒向大海:呜咽    痛悼
                   也许……也许……也许……也许……
                                       逾越时代、逾越国界
              告别大海:与……同在
                                       在大海中永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在大海中永生》公开课教案3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
   3、理解重点词句,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表达人民对伟人的一片深情。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感受伟人爱祖国、爱人民的高尚情怀。
  教具准备:电视录像设备,投影片,资料卡片。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学习主要生词。
  教学目标:初步感知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进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谁吗?[点击鼠标,屏幕出现邓小平的画像]谁来简单介绍一下?
    2、指名学生介绍
    3、小组内阅读邓小平的有关资料。[师分发给小组资料]
  二、揭示课题,解题
    1、请同学们看段录像。[播放小平骨灰撒落大海的录像]
    2、板书课题:23、在大海中永生
    3、解题:
     (1)“永生”,你是怎么想的?
     (2)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吗?
  三、初读课文
    1、带着刚才的问题,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2、小组学习,完成下列要求:
     (1)自由读课文,标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划出难理解的词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自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写的是什么事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并按顺序给课文分段。
    3、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4、听课文录音,再次整体感知全文。
     (1)了解邓爷爷生前的伟大功绩,听着课文录音,你又有了什么新的想法、新的问题,请同学们好好的想一想。
       [1]小组内自由讨论,提出问题并解决。
       [2]小组之间进行交流讨论
       [3]班级交流汇报
     (2)师归纳总结学生已解决的问题和未解决的问题
       [未解决的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逾越时代、逾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3)这节课我们自身解决了不少的问题了,但这几个问题还未解决,同学们说该怎么办?请同学们说一说。
    5、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
  板书设计:
  安排作业:
   1、课后熟读课文
   2、课后进一步查阅有关资料,以解决遗留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从三个问题入手,细读全文。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重点句,感受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以和人民对他的深厚感情。
  教学进程:
  一、谈话直入主题,引出问题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在大海中永生》,通过阅读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上同学们提出了一些问题,有些我们运用课前学习的资料,通过读书、讨论已经当堂解决了。有些我们感到还需要在课后带着这些问题,再去寻找有关资料,进一步了解情况。是哪几个问题呢?
    指名说说,师相机出示:
    [共三个问题:1为什么说邓爷爷的影响“逾越时代、逾越国界”?2、“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怎样理解?3、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
    好!让我们联系自身搜集的资料,再来读读课文,想一想这几个个问题自身是怎样理解的,然后和周围几个同学互相交流一下。
  二、学生自读课文,考虑并查阅资料。
   1、教师深入小组,适时给予指导,同时参与讨论。
   2、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解决第一个问题。
     [师点击鼠标,屏幕显示:邓小平的影响逾越时代、逾越国界。]
     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身的理解。(结合查阅资料回答)
     过渡:是啊,邓爷爷不只对中国,而且对世界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影响逾越国界。他为什么能做出这么多了不起的事呢?我们来读读他的这句话,体会体会。
     解决第二个问题。
     [点击鼠标,屏幕显示: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1)学生自读。
    (2)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
    (3)学生谈谈自身的体会。
      小结:同学们说得真好,那就让我们再来读读邓爷爷的这句话,好好体会邓爷爷对祖国对人民深切的爱。
   3、学生集体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让我们随着课文,再次回到那揪人心腑的1997年3月2日,去送别敬爱的邓爷爷。
   4、引导学生理解第三个问题
    (1)观看录像,代替讲读。[点击鼠标,播放录像片断:邓爷爷的骨灰正撒向大海(第二节内容)]
    (2)指导朗读第一节
      飞机飞向大海,带着全国人民无限的哀思、缅怀。深爱着祖国和人民的邓爷爷离我们远去了,多么令人悲哀!让我们各自读第一段,想想怎么读才干把我们的这种感情表达出来?
      学生各自认真读第一段,随意的发挥想象去读,可大声读,可小声读,也可站着读。
      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谁来读给大家听听?
      学生朗读,师适时指导。
    (3)指导朗读第三节
      过渡:读了第二节,我们是不是好像也来到了大海,也在目送伟人离去?
      此时此刻,我们又会想些什么?你是不是还仿佛看到了什么呢?让我们各自读读课文的第三节,好好想想。对“邓小平爷爷的影响逾越时代,逾越国界”这句话,你现在又是怎么理解的?
      学生读一读课文,小组里互相交流。
      老师参与小组讨论。
    (4)指名说一说。
      这一段饱含激情的文字,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邓爷爷的丰功伟绩和深远影响。这段话想读读吗?怎么读呢?
      由学生推荐一名学生有感情朗读。
      读得真好,老师听了深受感染,也想放声读读这一段,表达对邓爷爷的热爱和怀念,行吗?
      师放声读,并渐渐转为背诵。
      来,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一段,让我们把邓爷爷的慈容笑貌、丰功伟绩永远记在心里。
      集体朗读。(能背的试着背)
      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现在大家都理解了吗?[点击鼠标,屏幕显示:为什么说邓爷爷在大海中永生?]谁讲给大家听?
      学生同桌考虑讨论。
      自由发言,谈谈自身的理解。
      师进行小结。
  三、回顾全文,加深印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楼主| 发表于 2010-5-18 21:52:00 | 只看该作者

    本文一定有你最为感动、最觉动情的地方,请你选择一处,反复读读,读出自身的感情来。
   1、学生认真读自身选择的句段。
   2、指名朗读,鼓励学生试着诵读。
     读得很感人!老师还发现有些同学读的时候很少看书,看来,他们已经把这些语句记在心里了,课后请大家把全文连起来再读读,试着背诵。在读读背背的过程中,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新的问题,好好想想,并写下来,好吗?
  板书设计:
  23、在大海中永生
  安排作业:
   背诵课文。
   随时记下读背读课文中的新体会、新问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7 05:5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