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桂馥兰香 于 2019-8-11 22:18 编辑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关于“植树问题”的练习。(教材第109~111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条件,解决“植树问题”。
 2.熟练应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3.培养学生研究问题的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能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
 难点:熟练运用解决“植树问题”的方法。
 教具学具
 练习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用这几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  教学实施
 1.解决实际问题。
 (1)板书:
 四(1)班同学办安全小报,全班48人每人展示一张。在每张作品的四个角都钉上图钉,一共需要多少个图钉?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小组讨论,制订方案。
 学生动手试一试。
 小组讨论,看一看能得出什么结论。
 重点是根据条件研究计算方法。
 (4)分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根据不同的方案进行计算。
 ①共1行,每行48张。列式
  1+1)×(48+1)=98(个) ②共2行,每行24张。列式
  2+1)×(24+1)=75(个) ③共3行,每行16张。列式:(3+1)×(16+1)=68(个)
 ④共4行,每行12张。列式:(4+1)×(12+1)=65(个)
 ⑤共6行,每行8张。        列式:(6+1)×(8+1)=63(个)
 还有其他方法吗?
 最简单的方法是48×4=192(个)。
 但是,这种方法比较浪费图钉,生活中一般不会采用这种方法。
 (5)说一说,你会选择哪种方法布置展板。
 (6)观察算式,发现规律。
 2.拓展。
 (1)板书练习。
 李明上楼,从第一层到第三层要走36级台阶。如果从第一层走到第六层,需要走多少级台阶?(各层之间台阶数相同)
 (2)理解题意。
 (3)尝试解答。
 (4)交流反馈。
 (5)教师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讲述:我们把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看作1个间隔,第二层到第三层看作1个间隔,所以李明从第一层到第三层共走了2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求出每相邻两层楼梯之间的台阶数为36÷(3-1)=18(级)。而从第一层到第六层共走了5个间隔,根据“植树问题”的数量关系可得,18×(6-1)=90(级)。
 (6)归纳。
 这道题从表面看并不是“植树问题”,但是我们把层数看成棵数,可以抽象成为一条线段上的点数与间隔数之间的关系。
 三  课堂作业新设计
 1.计划在一条长8064米的水渠的一条边上植树,包括两端在内,共植169棵。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椭圆形的跑道周长是400米。每隔40米装一盏红灯,两盏红灯之间装2盏绿灯。一共装多少盏灯?
 四  思维训练
 舞蹈队排成一个方阵,最外一层的人数为60人,舞蹈队外层每边有多少人?这个方阵共有多少人?
 参考答案
 课堂作业新设计
 1. 8064÷(169-1)=48(米)
 2.红灯:400÷40=10(盏) 绿灯:10×2=20(盏) 10+20=30(盏)
 思维训练
 60÷4+1=16(人) 16×16=256(人)
 教材习题
 练习二十四
 1. 25-1=24(棵)
 2. 12÷1+1=13(个)
 3. 3000÷200+1=16(根)
 4. (36-1)×6=210(m)
 5. 8÷4×(12-1)=22(秒)
 6. 32÷4-1=7(盆)
 7. 42÷3=14(处)
 8. (5-1)×8=32(分)
 9. (51-1)×2=100(米) 100÷(26-1)=4(米)
 10. x=55 x=3.5 x=5 x=3 x=12 x=29
 11. 6+(10-1)×4=42(人) (38-6)÷4+1=9(张)
 12. 60÷5=12(颗)
 13. (60+40)×2÷5=40(棵)
 14*. (19-1)×4=72(枚)
 15*. (15-1)×4=56(名) 15×15=225(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