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6.1 口算两位数的加法》教案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2-12 10:2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口算两位数的加法。(教材第59、第60页)


1.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情境,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难点:掌握两位数加法的口算方法。


课件。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跳绳吗?看这三个小朋友跳得多起劲儿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59页例1题)
生1:我知道了跳绳的三个小朋友跳得不一样多。
生2:我知道小华跳得最少。
……
师:你想知道小红和小明分别跳了多少下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讨论的问题。看谁最聪明能想出好办法来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了解数学信息,引起学生的探索欲望,自然而然地引入新课】


师:小红跳了多少下?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
生:因为小红比小华多跳23下,就是求比45多23的数,所以用加法计算,列式为45+23。
师:你能口算出得数吗?和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算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学生可能会说:
·先算整十数和整十数相加,即40+20=60,再算5+3=8,最后把两次相加的结果合起来60+8=68。
·把23分成整十数20和3,先算45+20=65,再算65+3=68。
……
师:你喜欢哪种方法就用哪种方法计算,再想想小军跳了多少下?你是怎样算的?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说说你的算法。
生1:先算40+20=60,再算5+8=13,最后算60+13=73。
生2:先算45+20=65,再算65+8=73。
师:比较上面两道题在口算时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可以与同学商量商量。
学生交流看法,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看法说一说。
学生可能会说:
·第一题在计算时,没有进位。第二题在计算时,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这两道题在口算时,都可以先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再算个位上的数加个位上的数,最后再相加。
·这两道题在口算时,都可以先把其中一个数拆成整十数和一位数相加,然后让另一个数先加整十数,再加一位数。
……
只要学生说得合理,教师就要给予肯定,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设计意图:学生已有计算这方面的经验,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并交流。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探索交流,鼓励算法多样化,在交流中促使学生优化算法】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课末总结所学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顾知识点的同时,让学生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45+23=68(下)
想: 40+20=60    想:45+20=65
  5+3=8       65+3=68
  60+8=68
答: 小红跳了68下。
      45+28=73(下)
答: 小军跳了73下。




A类


(考查知识点:口算两位数的加法;能力要求:能正确口算两位数的加法)
B类
填表。
水果        原来有        卖出了        现在有
        (  )箱        37箱        34箱
        (  )箱        18箱        52箱
        (  )箱        46箱        36箱
(考查知识点:口算两位数的加法;能力要求:能运用口算两位数的加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堂作业新设计
A类:
40+27=67(个)
B类:
71   70   82
教材习题
第60页“想想做做”
1. 82   89  89  66  75  75  64  70  70
2. 59   64   87   94   68   70
3. 68   92   94   86   55   77
4. 61   70   75   三年级喜欢集邮的人数最多。
5. 小军需要付多少钱?37+42=79(元)(答案不唯一)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18:4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