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2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古诗文阅读训练155:《送东阳马生序》《送天台陈庭学序》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5 01:35: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2分)
【甲】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______?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天台陈君庭学,能为诗,由中书左司掾①屡从大将北征,有劳,擢②四川都指挥司照磨③,由水道至成都。成都,川蜀之要地。扬子云、司马相如、诸葛武侯之所居,英雄俊杰战攻驻守之迹,诗人文士游眺饮射、赋咏歌呼之所,庭学无不历览。既览必发为诗,以纪其景物时世之变,于是其诗益工。越三年,以例自免④归,会予于京师。其气愈充,其语愈壮,其志意愈高,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
予甚自愧,方予少时,尝有志于出游天下,顾⑤以学未成而不暇。今欲如庭学之游,尚可得乎?然吾闻古之贤士,若颜回、原宪,皆坐守陋室,蓬蒿没户,而志意常充然,有若囊括于天地者,此其故何______?得无⑥有出于山水之外者______?庭学其试归而求______?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节选自《送天台陈庭学序》,有删改)

【注释】 ①中书左司掾(yuàn):古代官职。②擢(zhuó):提拔,提升。③四川都指挥司照磨:古代官职。④自免:自请免职。⑤顾:只是,但是。⑥得无:莫非。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言和而色夷(平易)
B.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骄傲)
C.其志意愈高(意趣,情趣)
D.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大,广)

2.根据语境,给下列问句填上恰当的语气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______?
(2)此其故何______?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___?庭学其试归而求___?
A.哉焉乎也       B.哉乎焉也
C.哉乎也焉              D.哉也乎焉

3.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4.【甲】【乙】两文都是宋濂赠送后学之作,但对他们各自提出的希望、要求不同,请结合文本分别加以简析。(4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6-15 01:35:56 | 只看该作者
参考答案
图片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3分)
A.言和而色夷(平易)
B.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骄傲)
C.其志意愈高(意趣,情趣)
D.盖得于山水之助者侈矣(大,广)
解析:“骄”,对……骄傲。

2.根据语境,给下列问句填上恰当的语气词,正确的一项是(  D  )(3分)
(1)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予者______?
(2)此其故何______?得无有出于山水之外者___?庭学其试归而求___?
A.哉焉乎也       B.哉乎焉也
C.哉乎也焉              D.哉也乎焉
解析:(1)是个反问句,结尾用表疑问或反诘的语气助词“哉”。(2)结合上下文及句意可知第一个问句后使用语气助词“也”,第二个问句后使用语气助词“乎”,第三个问句后使用语气助词“焉”。

3.请用“/”为【乙】文中画横线句断句。(断两处)(2分)
  苟有所得/则以告予/予将不一愧而已也

4.【甲】【乙】两文都是宋濂赠送后学之作,但对他们各自提出的希望、要求不同,请结合文本分别加以简析。(4分)
  【甲】文以“为学之难”激励马生再接再厉,不断进取。【乙】文勉励陈庭学要像古之贤士“坐守陋室”那样,甘居一室,深入思考,心纳天下,进一步提升自我修养和精神境界。

【参考译文】
【乙】天台陈庭学君,擅长作诗。他以中书左司掾之职,屡次随从大将北征,颇有功劳,升任四川都指挥司照磨,从水路到了成都。成都,是四川的要地,是扬雄、司马相如、诸葛亮等名人住过的地方。英雄豪杰曾在此攻伐征战、驻扎防守过,诗人文士也曾在此游览登临、饮酒射投、赋诗咏诗。庭学没有不去游历观览的,之后必定写诗抒发感受,用来记录这些地方景物和时序的变化。由此他的诗歌愈加精湛。过了三年,庭学依照惯例辞官归家,在京城和我会遇。他的精神更加饱满,言谈愈发宏壮,志向意趣益加高远,这大概是因为在川蜀山水中得到了很多的助益吧。
我很惭愧,当我年轻的时候,曾经有出外游历天下的志愿,但是因为学业未成,没有空闲的时间。如今想要再像庭学君那样去游历,还能够实现吗?不过,我听说古代的贤士,如孔子的弟子颜回、原宪等,大都坐守乡间甘居陋室,蓬蒿杂草遮没了门户,但他们的志向意趣却经常是很充沛的,好像他们的胸中存在足以包容天地万物的精神力量。这是什么原因呢?莫非有超出于山水之外的东西吗?希望庭学君归去之后,尝试探求一番。如果庭学有什么收获,就请把它告诉我,那样的话我将不只是惭愧而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1 23:3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