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38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数学预习”三部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5-4 09:1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数学预习”三部曲




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句话强调不管做什么事,要事先有充分的准备。在学习中,这种准备就是“预习”。解释一下,预习是一种按照学习计划预先自学教材的学习活动,它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有的老师怕学生预习,怕一些错误的理论先入为主影响学生,怕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新鲜感,怕学生课前进行了预习到了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其实,我们不能因为怕噎着就不吃饭。我们之所以担心,是因为我们的孩子还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还没有掌握预习的方法,还没有体验预习的快乐。
预习,好比在外出旅游之前看导游图,大概了解一下要游览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成功的预习作用有三,其一:通过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其二:因为好的习惯可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而预习正是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其三:课前预习节省了教师不必要的讲授时间,给学生更充分的探讨时间,又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预习对于一些学习后进生来说,作用更加明显。通过预习,他们能做到心中有数,提高了这些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能让他们在课堂上就不掉队,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我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进行了充分的预习。通过预习,大部分学生都已经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用“底×高÷2”这个结论,并且能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形的面积计算,甚至一些较难的题目都能解决。到了课堂上,更多的时间我让他们去证明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证明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用“底×高÷2”。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验证了这个公式,很好地理解了公式的形成过程。尔后,我又请孩子们上黑板进行讲解,学生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甚至连一些“差生”和“内向生”都跃跃欲试……从表面上看,我好像为了一个公式的推导花费了一节课的时间。但实际上,学生在充分活动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感觉了数学的乐趣。后来再学习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学生们很有心得。
由于小学生接触预习少,不仅对预习方法不知道,更没有主动预习的兴趣和习惯。作为教师,恰当的引导、适时的帮助、巧妙的“穿针引线”可以让学生感受预习带来的喜悦,时间久了,习惯的养成变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一部曲:扶与帮
培养预习习惯的开始阶段,教师一定不能心急,毕竟小学生的学习自主能力很差,他们的学习多数都是被动的。所以,教师要安排预习时间,尽量让学生在学校、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预习。对于好学生要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而针对“后进生”,我们教师要进行帮助,使他们在预习中不掉队。
在预习中要鼓励学生尝试解答课本例题。要指导学生怎样预习这样的内容,不要读完题后看答案,这样只是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不劳而获,不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发展。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碰到这样的内容,先将课本上的解答方法用纸盖住,自己尝试审题、解答。这样学生通过了自己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索的过程,就会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之后,教师通过一些有趣的形式让学生收获预习的成功。比如开预习新知发布会、提问大赛、评选预习小能手等活动对于刚刚参与预习的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吸引,更是一种鼓励。当学生的一次预习得到了老师的肯定或有了成绩,那对于以后的预习是一种激发。还记得我在教“小数的加减法时”,由于内容比较简单,所以我让学生尝试预习。我专门安排了时间给他们预习,并利用一节自习课接受“提问”。最后在同学们期盼的预习测试中,我班31人中有18人得分超过90分,最低的分数也在70分以上。这样的预习结果无疑对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是一种激励,他们感受到了预习带给他们的快乐。
二部曲:带与奖     
“带”是培养预习习惯的重要阶段,就好比古语中的“师傅领进门”的“领”一样。在“带”的阶段教师要具体预习提纲,告诉学生一些基本的预习方法,比如预习中重点看“例题”和“试一试”,看完之后自己操练,并检验自己是否理解;把重点内容做上记号,请教老师,家长或其他人等。
在“带”的阶段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预习的内容作为实验,师生共同设计预习要求或预习题目。在内容是可以涉及一些解决问题方面的知识,可以是图形方面的知识,可以是概念形成方面的和实践活动方面的知识……总之,要形象直观,要比较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踮一踮脚够得着”。在要求方面要具体、要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要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发现性、要顺应学生的认知发展过程。不要出现“预习课本第x页—第x页”这样的预习要求。
  “带”让学生有了更多自主预习的机会,也拥有了更多自由预习的时间和空间。缺少了老师的监督,很多学生就会想到偷懒,而老师又没有“千里眼”。这时,奖励便显得尤为重要。作为小学生,他们的学习动机很简单,一是父母老师的压力,二便是一些小小的“诱惑”,无论是精神上的“虚荣心”,还是物质的“小恩惠”都是一种动力。所以此时教师的一句表扬的话、一颗平凡的小红心、一枝值不了大钱的笔都是一种激励和肯定,都是一种莫大的荣誉,都是预习的“催化剂”。
三部曲:查与放
因为预习习惯的养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你的鼓励和奖励遇到“抵抗”时,适当的督查和惩罚是有必要的,比如在预习后进行一次预习测试,对于测试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回头”——回到“扶”或“带”的阶段,让老师帮助他坚持下去。
也许你“扶”了一个月,“带”了一学期,这时教师可以适当“放手”了。这里的“放手”是给学生一个舞台,是对他们的预习提出更高的要求,是让学生努力去搜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理解、分析新知识,让他们提出问题,让他们敢于质疑。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之处,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分析,不一定非要在预习时解决,发现问题才是预习的关键所在。“学起于思,思起于疑”,预习就是寻疑的过程。因为有了问题,学生对新课的学习才有目标。有目标的学习,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有的学生可能会提出质量不高的问题。这时,教师就要作耐心、细致的辅导工作,需要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因此,教师在培养学生预习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把学生如何提问题、想什么样的问题作为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
     新《课标》也告诉我们:“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的预习效果存在差异,对预习效果不要强求学生都到达相同的水平。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5-4 13:29: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数学预习”三部曲

很好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 21:38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