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0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五年级音乐公开课《西部放歌》教案及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9:40:5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五年级音乐《西部放歌》教案

教学目标

    1.在听赏歌曲《黄河船夫曲》时,感受陕西民歌的特点,并能模仿陕西方言随乐跟唱。

    2.能学会唱《走绛州》,并在歌曲表现活动中了解其音乐形象与风格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西部民间歌舞的风格特点,并予以表现。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钢琴、课件、长毛巾等。

    2.学生准备:有关西部民间歌舞的资料、长毛巾。

教学过程

    一、走进西部

    1.歌声引进西部

    (l)音乐引路

    学生在歌曲《黄土高坡》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坐定后继续听完。

    (2)提问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刚刚听到的这首歌叫什么?它的风格怎样?你能唱上几句吗?

生:《黄土高坡》,高亢,粗犷……

师:十多年前,这首歌曾红遍了全中国。这么高亢、这么粗犷、这么豪放的歌曲它源自哪里呢?咱们一起去找找看!

    2.影片简介西部

    课件展示黄河、黄土高坡以及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活。

师:走到这里,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了吗?

生:黄土高原。

师:这里与我们的城市有什么不同?黄河与我们的闽江有区别吗?

生:……

师: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的人会是怎样的性格呢?在这么天宽地阔的高原上,人们说话或是唱歌的声调会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生:……

师:咆哮怒吼的黄河与赤裸光秃的黄土高原赋予那里的人开朗豪放、淳朴敦厚的性格,在沟壑纵横、天宽地阔的黄土高原上,人们由这山坡可以望见那山坡,可是见个面却要走几个小时的羊肠小道,喊话或对歌成了他们最快捷的交流方式。因此,大自然赋予了他们空旷、高亢的声调与歌喉。听,他们的歌声传过来了!

    二、西部放歌

1.听《黄河船夫曲》

    (l)聆听

师:这歌声来自哪里呢?

生:黄河上。

师:河面上飘来的歌声会是谁唱的呢?他们在干什么?

生:船夫,在边划船边唱歌……

师:对,这首歌就叫《黄河船夫曲》。你听出它有几段歌词?以什么形式出现?

生:两段,一问一答的形式。

师:我有幸在黄河上采集到了一段真正的船夫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听听!

    (课件播放船夫的歌。)

师:太地道了。听完了这两个版本的《黄河船夫曲》,你能说说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吗?

生:……

    (引导学生说出粗犷、高亢、空旷、雄浑、质朴等特点。)

师:这首歌的节奏是紧密的还是自由舒展的?

生:自由舒展。

师:这么悠长的节奏,让你感受到什么?

生:黄河上非常开阔。

    (2)跟唱

师:好,我们就在这开阔的黄河上,拉开嗓子,一起唱起《黄河船夫曲》。

    (全班随乐唱一唱,唱出它的高亢粗犷。)

师:最后一句比较难一点,跟我唱。

师:这一句中的“艄公”用了什么语言?

生:陕北方言。

师:还有哪句用了方言?

生:“我晓得”的“我”,唱成“e”。

师:我们一起学一学。

   (3)表演

师:你觉得歌曲的曲调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生:曲调有多处重复。速度比较慢。

师:平稳稍慢的速度,让你感受到此时的船是在急流险滩中还是在平静的河面行驶呢?

生:平静的河面。

师:听了并唱了这首歌,你头脑中出现了一幅什么画面?

生:黄河迂回曲折的河道和无数船只及艄公形象。在遇到风平浪静时,他们便时常会唱起有问有答的船夫们自己的歌——《黄河船夫曲》……

师:船夫们是怎么划船的,你能学一学吗?

    (引导学生掌握划船、拉船的动作。)

师:拉船的人就叫纤夫,你们带的毛巾可以派上用场了吗?怎么做才像是在一根绳上拉船呢?

    (引导学生将手肩互搭,让毛巾连起来。)

师:歌曲开始处有一大一小两个吆喝声,这是怎么回事?

生:是交错而过的两只船上的船夫在打招呼。

师:那我们就分成两组,每组排成一条船,一起来扮演一下黄河上唱着《黄河船夫曲》的船夫们。比比看谁唱得韵味更足。

    2.唱《走绛州》

    (1)过渡语

    船靠岸了,船夫们坐下休息休息。高原上随处都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你听,那边船夫的歌声刚落,这边又传来孩子们学唱的挑夫的歌!

    (2)听听《走绛州》

师:同样是来自黄土高原上的民歌,它们的风格有什么不同呢?

生:……

师: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些什么?

生:一根扁担软溜溜,担上扁担到绛州……

    (3)说说“走绛州”

师:对,歌中唱到“担上扁担走绛州”,“绛州”在哪里?为什么要“走绛州”而不是“坐车到绛州”?

生:……

师:“绛州”是古称,在今天的山西省新绛县,明、清时期,这里是商业发达的繁华之地。我们现在要买东西都是拿钱到超市去买。可那时候高原上沟壑纵横,交通不便,人们要买东西、卖东西都只能挑着担子走到绛州去。于是就有了“担上扁担走绛州”的说法。

   (4)学学挑担子

师:你会挑扁担吗?能学学吗?

    (请l—2名学生学学挑担子的模样。尽量模仿各种不同的姿势,如:左肩挑右肩挑、换肩等等。)

师:在教室里拿什么东西可以替代扁担来模仿挑担的动作?

    (生拿出自已带的长手巾模仿。)

    (5)随乐律动

    学生随音乐《走绛州》挑担律动,再次熟悉音乐。

    (6)学唱曲谱

    课件出示歌谱,学生随琴轻唱曲谱,并及时解决难点。

    这一句音比较高,不能喊叫,引导学生感受扁担一颤一颤的轻快的形象。

    切分节奏。

    引导学生想像切分节奏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并唱出它的重音。

    (7)学唱歌词

    A.随琴唱词。

    B.引导学生发现歌曲中的虚词衬词,并说说它们的作用。

    (歌词只有一句,其余全是虚词衬词,刻画了软溜溜的扁担一上一下颤动的形态与颤动的声音,生动形象、幽默诙谐,表现了挑夫们苦中作乐的心境。所以,要唱得轻快、活泼、幽默。)

   (8)情感处理

师:挑夫们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可他们却能苦中作乐。请想一想,要怎么唱才能让他们肩上的担子变得更加轻松、脚步变得更加轻快呢?

生:……

    (引导学生一句一句分析并体验。)

    (9)扮扮挑夫的模样

师:你们看看挑夫的打扮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要这样?

生:头上系着毛巾。擦汗、挡风沙。

师:我们也来学学。

    (男生系前面,女生系后面。)

   (10)表演

    老师和全班同学系着头巾,挑着担子,边唱边表演走绛州。

    三、采风归来

    1.拓展延伸

师:黄土高原的确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那么,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你还了解哪些高原的情况呢?

    2.交流

    学生互相交流采风成果。

    (可以说说在课堂上的收获,也可以谈谈课前自己准备的有关西部音乐的资料,尽可能引导学生说说从所学的歌、舞中领悟到的更深层次的东西。)

    3.今日黄土高原新貌

    (课件展示。)

师:今天的黄土高原在西部大开发的带动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你们看!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了肥沃的梯田;黄河大桥巍然耸立;高速公路穿过高原;南水北调工程正在启动……黄土高原一步步走向繁荣。

四、教师小结

师:今天,我们领略了黄土高原上极具魅力的民间歌舞,它们是中华民族艺术中的一朵奇葩,希望大家都大胆地走近她,摘取她。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8 19:41:23 | 只看该作者
教学反思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学生最易于接受和乐于参与的表现形式。新课程对歌唱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让学生听了还想听,唱了还想唱,和学生一起探索、共同发展。因此在《西部放歌》一课中,让学生走进西部、了解西部甘肃、陕西、山西三省位于中国西部,地处黄土高原,这一带有着独特的民间音乐风格,不论是喜、怒、哀、乐哪种情感,都有西部劳动人民抒发它们的歌声,她是黄土地的母语,更是黄土文化的特色和精粹。

在课中,我以“西部放歌”为主题情境,将四首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以“歌、舞、乐”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目的是让学生在听、唱、奏、跳一系列音乐实践活动中,了解西部的风土人情及灿烂文化,感受、体验西部民间音乐的独特风格特点、韵味及其内涵的情感和精神,使学生的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操在潜移默化的音乐活动中得到升华,从而体现弘扬民族音乐的基本理念,成为提高孩子们学习兴趣的一种自觉动力。在教学中,我注意诱发孩子们的兴趣,将情境教学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

一、  读谱唱歌《刮地风》

在课中能够识读简单的乐谱是《音乐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的基本要求。课中我将读谱与唱歌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自己识读乐谱唱会一首歌,从而获得成就感。基础好的班级可由学生分组自由学习,感受歌曲的特点,并跟唱歌词。再分组自主练唱歌谱,最后进行民歌演唱,比一比,看哪一组唱得最具有民歌特色。将读谱的学习与体验歌曲的风格特点结合起来,才能使学生演唱《刮地风》时更地道、更具有西北民歌风味。

二、  口风琴演奏《刮地风》

课中结合甘肃民歌《刮地风》进行口风琴教学。让学生对比两种吹奏效果,再分别学习连音吹奏法和单吐音吹奏法。启发学生根据对歌曲《刮地风》的感受来选择用哪一种吹奏法参与更合适。同学们一致认为采用连音吹奏法最佳。在吹奏中同学们掌握基本的技巧,兴趣倍增,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本课我安排了一系列学习内容,紧扣“西部放歌”这一情境主题,大胆设计充满浓厚西部文化氛围的情境,让学生感受西部民歌的韵味。结合课题“西部放歌”这一主题情境,将听赏与跟唱《黄河船夫曲》、听赏管弦乐曲《走绛州》,演唱《走绛州》以及音乐知识这几个内容进行组合,创设“采风归来”的情境,将读谱唱歌《刮地风》和吹口风琴、扭秧歌《拥军秧歌》这几个内容进行组合……。不管将教学内容进行怎样的组合,教学设计都要以激发学生对西部民歌的兴趣为出发点。高年级学生有一定的收集信息的能力,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西部的历史、地理、风光、民俗、歌曲和歌手等相关资料,以便在学习活动中挖掘与本课相关的内容来启发学生对西部音乐情感和风格的把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0 18:1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