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144|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语文研讨课教案《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及课后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7:48: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读中感悟,感受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

教学重难点:

    1、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读,明确编年体史书《国榷》诞生的来之不易。

2、体会谈迁面临厄运那打不垮的坚定信念,懂得在人生的旅途中,只要有坚定的信念,生活就会充满希望的道理。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思想熏陶。本课的教学设计,力图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引领学生反复品读词句,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教学过程:

一、引导复习,发现“厄运”。

    1、我们接着学习史学家谈迁的故事。(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中四个字的词语非常多,老师这里有几个,谁来读?

出示:家境贫寒     博览群书   

一袭破衫     终日奔波   

年老体弱     奋笔疾书

    3、你能用上几个词语来说说谈迁吗?

    4、这节课我们一块儿走近谈迁,进一步体会他那——(读课题)!

5、课文中的厄运指什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

二、围绕“厄运”,走进谈迁。

1、设疑促读。

谈迁编写的《国榷》被偷,为什么对他来说是一场厄运?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圈、点、勾画重要词,写出自己的理解。

2、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1) “经过20多年的奋斗,6次修改,谈迁终于在50多岁时完成了一部500多万字的明朝编年史——《国榷》。”  品读,理解《国榷》来之不易。

(2)“有一次,为了抄一点史料,竟带着干粮走了一百多里路。”

(为了这一点的史料,谈迁就走了一百多里路,那完成这部500多万字的巨著,谈迁该付出多少的努力、多少的心血呀!)

3、朗读感受“厄运”

小偷偷走的仅仅是一箱书稿吗?他实际上是偷走了什么?读第2自然段中的句子:“ 20多年的心血转眼之间化为乌有,……只有两行热泪在不停流淌。”如果换作是你,此时的心情怎样?

三、悟读“打不垮”,读懂谈迁。

就在很多人认为谈迁再也站不起来时,他又毅然地拿起了手中的笔,坐在书桌旁,你看到这样的谈迁了吗?

1、教师范读第3自然段,学生聆听想像:你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说说其中最感人的一幕?

2、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A:交流

① “在北京的那段时间,他四处寻访,广泛搜集前朝的逸闻,并亲自到野外去考察历史的遗迹。”

② “他一袭破衫,终日奔波在扑面而来的风沙中。”

       ③ “面对孤灯,他不顾年老体弱,奋笔疾书,他知道生命留给自己的时间已经不多。”

B:引读

(1)为了《国榷》,谈迁背井离乡,来到了环境恶劣的京城郊外,白天,他……;到了晚上……

(2)为了《国榷》,谈迁孤身一人,风餐露宿,白天,他……,到了晚上……

(3)为了《国榷》,谈迁从一个年富力强、风华正茂的青年到如今两鬓斑白、百病缠身的老年,白天,他……,到了晚上……

3、是啊!他哪里是在用笔书写,而是在用生命书写啊!那究竟是什么支撑着谈迁这样去做呢?(他从小立志写一部史书) 齐读课题:《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4、(出示图片)这就是谈迁和他的《国榷》。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看这幅图,你看出了什么?想说什么?

谈迁就像松树那样坚强,……他就这样永远被写入史书。这就是——“名垂青史”。   

四、走出谈迁,走向生活。

1、孩子们,此时此刻,我们除了从《国榷》中读到明王朝300年的历史外,还能读懂什么?(齐读最后一段)这是作者的感受。就让我们记住谈迁的故事,记住这一段富有哲理的人生格言。

2、老师读了这个故事后,想到了这么两句话,出示、齐读:

   顺境中的美德是自制,逆境中的美德是不屈不挠。

宝剑锋自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小结:只要有勇气,有信念,有意志,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挡不住我们前进的脚步!

五、读写结合,作业训练。

1)你读了这个故事后,想到了什么呢?让我们拿起手中的笔,认真思考,自己写一句励志格言,写完后别忘了署上你的大名。(配上《从头再来》音乐)。

2)如果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谈迁,课后去读读《谈迁传》这本书。

板书设计:

20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

                           战胜厄运      

                  谈迁   

                           名垂青史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07:48:43 | 只看该作者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教学反思

   《厄运打不垮的信念》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文章记叙了明末清初史学家谈迁在艰难的困境中两次撰写明史巨著《国榷》的感人故事,表现了谈迁在逆境中不屈不挠、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和毅力。    

    本课的人文性很强,让学生谈谈这些人文性的东西并不难,但怎样就能带领好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凸显语言文字的工具性呢?教学中,我立足有效,从五步教学(引导---发现---合作---点拨---训练)出发,引导学生关注语言,通过语言文字的赏析品味,感悟谈迁的坚强,感受信念的力量。具体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

    一、引导复习,发现“厄运”。

    在读题、揭题之后,我就给学生出示了几个词语,让他们在复习词语的过程中回顾了上节课内容。而后直奔主题(自读第二自然段):感受《国榷》被偷,领悟“厄运”,点明课题。

二、围绕“厄运”,走进谈迁。

学生在圈点勾画后,反复品味第一自然段的几组数字。让他们在鲜红、醒目的数字中感受《国榷》完成得不易,感悟谈迁的孜孜不倦、呕心沥血。让学生明白《国榷》就是谈迁的全部,就是谈迁的生命!    

学生在直观、形象的数字中获得了阅读感官,得到了阅读感悟。在此基础上,我不失时机地把学生引领到接近生活的感受中,让他们在形象、直观的感悟中解读文本。 

大喜之后的大悲,在学生明白谈迁面对完稿的《国榷》,转眼化为乌有。我引领学生在反复品读词句基础上,换角色进行感受自己当时的心情。这样透过文本语言,带领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张扬阅读个性,升华情感的价值。    

三、悟读“打不垮”,读懂谈迁。

第3自然段是领悟人物感情精髓的重点段落,在谈迁重写《国榷》的过程中,让学生在谈迁的行动中感受谈迁的“打不垮”。在反复引读课文的基础上,我根据学生的需要重组教学,设计成更加合理的课堂教学结构。学生的感悟、理解是多元的,教学中,我尊重了学生思想,张扬了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多元发展。引导学生读书要把文字想像成画面,比如从“终日奔波”一词中我们可以想象到谈迁从清晨到中午,从中午到晚上都在奔走、忙碌,可想而知是多么的艰辛,进而感受到是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在支撑着他。

四、走出谈迁,走向生活。

在学生读懂谈迁后,带着对他的敬仰之情去课文的结尾,将主题升华了一个层次。

五、读写结合,作业训练。

课外写感受,有机地将读写结合在一起。课后去读读《谈迁传》这本书,也扩充了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以上是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设想,还有哪些不妥之处,恳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0 16:36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