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767|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低年级教师论文:三种不同方法识字的对比与思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7:30: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三种不同方法识字的对比与思考
福建省古田县湖滨中心小学 陈小菊


关于识字教学方法的优劣,往往见仁见智。近年,有人主张,只有字理识字才是高效和科学的,其他则是非科学的。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园地八》“我的发现”栏目中有一则韵文:“千口舌,舌甘甜。土里埋,木帛棉。人门闪,马门闯。心入门,闷得慌。合手拿,分手掰。人失足,跌下台。”文中泡泡提示:“用这种方法识字真好!”从造字方法看,这些韵文大多都不合乎字理,往往被字理识字专家斥为“强词夺理”。而教材明显是依据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记忆特点和心理特点进行编排的。



字理识字与韵文识字观点大相径庭,到底谁对谁错,谁好谁坏,各自的利弊在哪?为研究这个问题,2011年4月,笔者以福建省古田县湖滨中心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为对象,进行了一次试验。



一、三种不同方法识字的对比



先后在一年(1)(3)班分别以字理识字、韵文识字各上一节课,之后将两种做法进行整合,在一年(2)班上了一节课,这种识字法我们暂且称之为“综合识字”:即字理逻辑性强的汉字就讲字理,如“舌”、“甜”、“掰”;字理逻辑性不强的,不便讲字理的用韵文识字法,如“跌”、“棉”、“埋”;而“闷”、“闯”、“闪”在讲了“门”的字理后,用归类识字法;最后将10个字又编成韵文。识字内容都是以上10个字,本地区用的是苏教版教材,学生均未学过这10个字。笔者还针对学生的识字训练设计了一份评估表,这份评估表记录了学生在识字方面的表现。同时设计了一份识字结果对比表,这份对比表呈现了两种识字法的不同效果。这两份图表内,清楚地显示三字识字法的识字效果。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7:30:52 | 只看该作者
表一:学生表现评估表(保留一位小数)
班级
教学方法
人数
备课时间
教学时间
识字能力
识字兴趣
1年(1)班
韵文识字
42
40分钟
40分钟
98%的学生对合体字的识字方法有所掌握。
90%左右的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
1年(3)班
字理识字
41
300分钟
70分钟
70%的学生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道理,初步了解字义。
上课前20分钟,98%左右的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后20分钟,60%左右的学生没有兴趣,班上开始有明显的吵杂声。
1年(2)班
综合识字
40
80分钟
50分钟
98%的学生对合体字的识字方法有所掌握;100%的学生了解“舌”、“甜”、“掰”的构字道理,初步了解字义。
95%左右的学生兴趣浓厚。
备注:运用“韵文识字法”,学了前3个字“舌”、“甜”、“埋”后,学生便能运用汉字拆分、整合的办法自主识记另7个汉字,能在教师的提示下接下去把韵文编完整,同时还能以此类推学习其他合体生字;运用“字理识字法”,学生的兴趣点在古代的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并从老师的讲述中了解汉字为什么这样写,初步了解字义,知道汉字越变越简单了;运用综合识字法,学生对上述二者都有所了解与掌握。

表二:识字效果对比表(保留一位小数)
班级
教学方法
人数
字形
字音
字义
全对
错1个字
错2个字
全对
全对
1年(1)班
韵文识字
42
26.2%
21.4%
21.4%
97.6%
71.4%
1年(3)班
字理识字
41
19.5%
43.9%
9.7%
97.5%
85.4%
1年(2)班
综合识字
40
46.5%
18.7%
7.9%
97.5%
90%
  
二、“支出与“收入”账

综合以上实验过程,笔者为识字效果算了几笔账:

1.教师备课的“支出”

字理识字教学法备课所花时间是韵文识字法的7倍还多,是“综合识字”法的近4倍。由于建国以来师范院校小教专业几乎没有开设过“汉字学”课程,仅在《汉语》课中讲授了汉字的一点皮毛知识,使得像笔者这样的小学教师们对“汉字学”的知识了解甚少,甚至大多数教师不知道有“汉字学”这门学科。笔者为了找齐这10个汉字的字源字形及其造字原理,查《汉典》,读《说文解字》,请教字理专家,可谓费尽心思。可见要上好字理识字课,教师的知识背景至关重要,且不说费时费力,还可能讲错,对学生的影响更大,不如强词夺“理”,快捷有效。

2.教学过程的“支出”

教学过程所花时间,字理识字法是其他两种识字法的近2倍。因为每个字都要究其源,都要“画”字,对于字理逻辑性强的字还好办,如“舌”、“甜”,而对于逻辑性不强的、不好讲的字也要讲字理,还要追究这个字的“十八代祖宗”,可真难为。如“棉”字的字理,要从“木字旁”的字源字形演变说起:


模拟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再讲到“帛”的字源字形:

上面是“白”字,下面是“巾”字。本义:丝织品的总称。如此繁杂的字理,教师讲得口干舌噪,一年级学生听得云里雾里。为讲“棉”字字理,我整整花了5分钟!三天后,我又到三个班进行一次“回访”,让学生说说每个字的意思,三个班的学生都知道“棉”的意思,知道木字旁的字都跟树木或木器有关。在字理实验班,我特别问起“棉”的演变,只有9个学生有所了解,所以我不知道那多花的几分钟教学时间效果在哪!

3.学生识字的“收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识字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下面就从字形、字音、字义这三方面进行“盘点”:

“认清字形”的效果看学生“收入”:正确率最高的是“综合识字”,其次是“韵文识字”,再次才是“字理识字”。但三种识字法有一“通病”:错误率最高的都是“跌”、“甜”、“棉”,“跌”容易写成“跃”,或右边的“失”容易写成“矢”,原因是一年级学生没学过“失”字,因此韵文“人失足”之“失”,学生知道意义却不知怎么写,而字理中对“失”的写法也不突显。在“综合识字法”中,笔者抓住了识字教学的着力点,注意与学生心理的沟通,强调“失”的一撇要通上去,并指导书空,错误率也就低了。同理,“甜”字的“甘”,“棉”字的“帛”,学生都没学过,应强调“甘”只有一横,“甘”的甲骨文“中间的一横是模拟口中含的食物,能含在口中的食物往往是甜的、美的”,并强调含在口里的只有一个甜的食物,这样就不会写成两横了。可见字理识字除了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字理知识储备外,还要有良好的应变能力。

从“读准字音”的效果看“收入”:三种识字法“收入”差不多,除了班上极个别差的学生外,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读准字音。可见,任何一种识字法,对字音不会产生明显的影响。

从“了解字义”的效果看“收入”:“综合识字”效果最好,其次是“字理识字”,再次是“韵文识字”。这是三天后的“回访”,但不能说是“后测”的结果,“要认识到汉字学习是一个反复的、长期的过程”(田本娜语),随着学生阅历与学习经历的积累,对汉字的意义会逐渐了解并明晰,大可不必从一年级开始就逢字讲字理,一蹴而就反而有拔苗助长之嫌。

如果从数学的角度算效率,其公式应该为:效率=收入÷支出,在此,支出的是教师备课时间与教学时间,收入的是识字效果,按此公式计算,显而易见,“字理识字”效率最低,其次是韵文识字,而“综合识字”效率最高。

“账”后反思:不必逢字必讲字理,要有“度”的把握。笔者认为,“字理识字”应该遵循以下“三讲”“三不讲”:便于巧记字形的讲(如“初”──剪衣服的刀,所以是衣字旁),助于理解字义的讲(如“甜”、“掰”),利于掌握构字规律的讲(如形声字);汉字简化后字形变化大的不讲,讲的学生不一定听懂的不讲,不便于解说的不讲。

识字教学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一年级学生以机械记忆为主,以韵文的形式呈现,读起来朗朗上口,又有一定的规律性,学生学得快乐,记得很快,且能触类旁通;同时,低年级学生又以直观形象的认知为主,通过展示字源字形,展开联想,学生也颇有兴趣,但仅限于字理逻辑性强的字,若需要讲述很多相关的字理,就显得枯燥无味,而学生有意注意时间太短,兴趣点就会转移或下降;“综合识字”,充分考虑了二者的利弊,择其优者而用之,所以效率最高,效果也最好。

教学是学科逻辑与学生心理逻辑的沟通。应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沟通学生身心特点,兼顾汉字的字理逻辑及教师的知识背景,将字理识字、韵文识字、归类识字、随文识字等多种识字法并用,有的放矢,因字而异,亦可适当地强词夺“理”,才能做到科学识字,并进而提高识字效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24 18:40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