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777|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25: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海伦·凯勒》教后反思

  《海伦·凯勒》选取了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情(学会手语、学会口语),向读者简要介绍了海伦,赞扬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之情。

  由于文章的篇幅有限,海伦的形象未免单薄,加之文章中心明确,容易把握,学生对海伦这个人物的感受,更多的是一种硬性的记忆,而非来自心灵的共鸣。思维的撞击,使认识深刻,使心灵震撼,使情感升华。海伦成功的原因是什么?归结于一个“爱”字。众人对海伦无私的爱,海伦对人类,对生活的爱。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每个人都有不同看法。而我们的学生如何产生他们自己的看法,而非我们上课时,书本上给他们的印象。在新课程改革越来越深入人心的今天,要做到见仁见智。我深深地认识到,我们要给学生的不仅仅是了解海伦等人身平,更要引导学生从文字中和这些人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他们需要在目标的指引下,在激励下,给他们一片天空,让他们的心灵驰骋在那感人的事迹中,给他们的人生增加积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26:40 | 只看该作者
一次失败的表演——《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昨天上的《海伦·凯勒》,没来得及回顾,今天赶紧补上。

两课时完成教学任务。相对于前几天,教学效率确实有所提高,我想这得益于“入课”快的原因。但除了“入课”快之外,这节课让我感受更多的就是失败。

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小海伦遭受了怎样的厄运?

生:小海伦双耳失聪、双目失明。

师:一个一岁半的孩子,双耳失聪、双目失明,不仅如此,她还不能说话了!同学们,想一想,双耳失聪、双目失明,这意味着什么?

生1:意味着小海伦再也看不到美丽的大自然。

生2:意味着小海伦再也不能叫爸爸妈妈。

生3:意味着小海伦不能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4:意味着小海伦再也听不到优美的音乐了。

……

“意味着什么?”问题问得好,它打开了孩子的心扉,让孩子产生了共鸣,孩子们对小海伦的遭遇有了更深的体会。

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小海伦的遭遇吧!

生:深情并茂地朗读。

……

师:同学们,小海伦一岁半就生活在盲、聋、哑的世界中,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体验吧!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请一位同学上黑板上来为老师把黑板上的粉笔字擦掉。

生磕磕绊绊地费了好大劲才走到讲台前,胆战心惊的擦了一会。

师:睁开眼。

生睁开眼,惊讶不已!回到座位。

学生情绪高涨,激动不已!

师:再请一位同学。

学生开始骚动,有的提示怎么走,有的嘲笑走错了。此时学生已经忘记了他们是在体验海伦的遭遇,而是沉浸在了“游戏”的喜悦之中。

师:我们是在体验海伦的遭遇,不是做游戏。

孩子们仍然沉静在“游戏”当中,意犹未尽。

从此时开始,孩子们就再也没有走进文本。

哎!这真是一次失败的表演。它不仅把原本很好的课堂氛围破坏了,而且还致使接下来的课堂中,少数孩子仍然沉浸在这“有趣”的“体验”中,始终不能再次走进文本,走进海伦凯勒的世界。

为什么表演会失败呢?首先,孩子的生活离海伦的遭遇比较远,对海伦的遭遇没有切实的感受,一时之间让孩子彻底体会海伦内心中的痛苦是很难的。

其次,因为海伦的遭遇离孩子的体验较远,加之表演的同学表现得确实有些滑稽,所以很快就把孩子的心从体会海伦的遭遇,拉到了玩“游戏”中来。毕竟有趣的“游戏”对孩子的吸引力更大些!

这个表演真是太画蛇添足了。如果把表演的环节去掉,换成一次层层递进的引读,通过教师的感受去熏陶,让孩子心进一步和海伦的遭遇靠近,效果一定要好得多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09:26:56 | 只看该作者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这篇课文讲了海伦在一岁半时的一场重病之后,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在安妮·沙利文老师和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刻苦地学习盲文和练习说话,大学毕业后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事业上的故事,表现出了她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本课重点围绕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组织教学。文章就是通过海伦学习盲文,练习说话两个具体的事例来体现她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在教学中,我也紧紧围绕这一条线组织教学。

不屈不挠之一 ——学习盲文。我让学生找出课文描写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句子,读一读,说一说。引导学生抓住“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拼命摸、不停地写、如饥似渴、摸出了血”等词语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除此之外,还让学生想象她如饥似渴地学习时的情景,来进一步体会。

不屈不挠之二 ——练习说话。同样先让学生找出反映海伦不屈不挠的具体句子。引导想象海伦练习说话怎样“夜以继日地努力”,“怎样每天坚持练习,练习,练习……”特别为了让学生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的困难程度有多难,我让学生思考认识到自己是靠听觉来学习说话的,体会到了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是很困难的。从而进一步体会海伦要学习说话的艰难,但她学会了说话,而且也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可想而知海伦付出了多大的努力,从而让“不屈不挠”的海伦·凯勒的形象在学生的头脑中明析起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5-30 08: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