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5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六年级语文备课资料 解读与关注表达:《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6:32:1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交流学习资料  解读与关注表达:《唯一的听众》教学设计
重庆市万州区沙河小学 熊建峰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6年级上册第3单元《唯一的听众》。

二、文本解读

《唯一的听众》一课,作者郑振铎记叙了“我”在一位音乐教授真诚无私的帮助下,由没有信心学会拉小提琴,到能够在各种文艺晚会上为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的事,赞扬了老教授爱护、鼓励年轻人成才的美德,表达了“我”对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的敬佩、感激之情。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的心理、行动的变化,一条是老妇人的语言变化。全文围绕这两条线索展开,脉络清晰,层次分明。先写父亲和妹妹说“我”在音乐方面是个白痴,使“我”十分沮丧,不敢在家中练琴,接着写“我”到林中练琴,遇到一位自称耳聋的老妇人,她猜想“我”拉得很好,并愿意天天做“我”的听众。每次“我”停下练琴,她总是夸奖“真不错”。在她的鼓励下,“我”找回了自信,又回到家中练琴。最后写“我”从妹妹那儿知道了老妇人的真实身份,心灵受到震撼。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每次演出时总会想起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课文的表达有何特色呢?

(一)引人入胜的巧妙构思

课文的构思巧妙,独具匠心。首先,文题“唯一的听众”引人深思。通常,演奏者面对的“听众”总是很多的,课题却指出“听众”是唯一的,这就将读者的注意力聚焦到了这位老妇人身上,突出了主要人物。其次,作者用独特的视角营造特殊的情景。故事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讲述。“我”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不但清晰可见,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而且使得情节的发展始终处于知与不知的矛盾之中,使读者欲罢不能。同时,这种矛盾凸显了两位主人公,尤其是老妇人的美好心灵,这种心灵美与音乐的美妙相得益彰。在故事中,树林的环境美、人物的心灵美以及音乐之美达到了和谐统一,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与体验。正如文中所写的:“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著,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

(二)丰富多变的心理描写

在练琴的过程中“我”的心理活动丰富多变,时而沮丧,时而惭愧,时而兴奋,时而自信……值得细细品味。

内心沮丧,失去信心──“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我”为什么“不敢在家里练琴”?父亲和妹妹认为“我”“在音乐方面简直是一个白痴”,这让“我”感到“沮丧”,失去了在家练琴的信心。

脸上发烧,内心惭愧──“我的脸顿时烧起来,心想这么难听的声音一定破坏了这林中和谐,一定破坏了这老人正独享的幽静。”这是“我”心里的想法,自我感觉演奏小提琴的水平太差了,练琴的信心不足,表达出“我”愧疚心理。

老人夸奖,顿生兴奋──“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我”为什么能面对这位“耳聋的老人”练琴?因为“我被老人诗一般的语言打动了。”“嘿,毕竟有人夸我,尽管她是一个聋子。”这让“我”产生了“几分兴奋”之情,开始树立起信心。

重拾信心,直面家人──“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的乐声。”老人一如既往的爱护和鼓励,点燃了“我”的自信心,让“我”敢于直面家人,在家里练琴。

完全成熟,自信十足──“后来,拉小提琴成了我无法割舍的爱好,我能熟练地拉许多曲子。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老人的爱护与鼓励,给了“我”前进的动力,引领“我”走向成功与成熟。

(三)质朴清新的语言描写

老妇人的语言质朴清新,富有层次,不断深刻,凸显出老人始终如一的心愿:鼓励、鼓励、再鼓励,以及善良、真诚、无私的心。

“老人叫住我,说:‘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老妇人自己主动承担责任,“是我打搅了你”意思就是叫“我”不要过意不去,老妇人表示她每天早晨在这儿坐一会儿,可不是今天特地打扰“我”,说得很客气。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这是老妇人在鼓励“我”,让“我”不要再懊恼、灰心,并打消“我”的顾虑,不要介意她在场,拉得好坏她都听不见,对她不会造成任何干扰,让我毫无顾忌地大胆练习,老妇人给了“我”勇气和力量。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这是老人发自内心的请求。这种请求是真诚的。作为一名“聋人”,有这样的请求,“我”当然不会拒绝,也不应该拒绝。因为,毕竟有人愿意欣赏“我”的音乐。这种发自内心的请求,给予了“我”继续练琴的勇气和力量。

“我停下来时,她总不忘说上一句:‘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老人并不指点“我”如何拉琴,她就用自己的语言不断地对“我”进行肯定,鼓励“我”不断努力,帮助“我”重新找回自信,激励“我”刻苦练习。在她的激励下,“我”终于敢在家里练琴了,而且练得十分认真,十分刻苦。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这是老妇人再次给“我”信心和力量,她的话使“我”感到:只要刻苦练习,琴声能给耳聋老人带来快乐和幸福。老妇人是在鼓励“我”苦练下去,功夫不负有心人。

(四)聚焦“平静”的表情描写

在人物的精神世界里,有时无声的眼神比有声的语言更有说服力。从“平静地望着我”,到“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再到“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种不断加深、不断丰富的表情变化,表达的只有一个主题:宽容与鼓励、坚持与欣赏,扶持年轻人成长的博大襟怀和睿智的方式。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这“平静地望着我”,显示出不平凡的内心。虽然拉琴的声音难听,但老人没有流露出来,这不仅体现了老人的涵养极高,而且对小伙子以后的练琴非常有帮助。这“平静”就是不动声色,就是无声的鼓励。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好一个“一直”,这词表明老教授忍受“我”琴声的“折磨”,而且时间很长,很有耐心地坚持听下去。这是怎样的一颗心哪,饱含着老人对小伙子的多少宽容与理解啊!

“我也常常忘记她是聋子,只看见老人微笑着靠在木椅上,手指悄悄打着节奏。她慈祥的眼神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这“平静地望着我”比前两次的内容更加丰富了,不仅有“慈祥的眼神”,还有“像深深的潭水……”,表明老人的表情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从侧面烘托出“我”的琴艺在不断地提高,由原来的“拉锯声”到能给老人幸福与快乐的“琴声”。从老人的“慈祥的眼神”中,读出了老人对“我”的关怀和鼓励。在“我”的眼里,老人不是一个聋子,她真是在用心去感受“我”的琴声。“我”和老人之间完全是在用心交流,用音乐交谈。

(五)出色传神的侧面和细节描写

老妇人是故事的主要人物,却着墨不多,但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深刻而美好。这得益于课文中的侧面描写。老妇人的形象主要是通过“我”和妹妹来刻画的,连她的身份都是妹妹说出来的。侧面描写中运用对比手法是突出老妇人美好形象的关键:“我”前后变化的对比,反映老妇人良苦用心的成功;老妇人与妹妹等对“我”的态度的对比,突出老妇人的美好心灵与睿智。

细节描写总是出现在刻画人物性格的关键的地方。比如,文中多次提到“耳聋”,有的是为了表现或突出“我”的特定心理,有的是为了表现或突出老妇人的美好心灵。第13、14自然段两次提到老妇人,都冠以“耳聋”一词,都加了引号,一方面说明“我”已经知道了她其实不聋,另一方面呼应了上文中她一直扮演聋子,更是为了强调正是她的“聋”,引导“我”、鼓励“我”走进了音乐的殿堂。品读这一细节,不得不佩服作者一石三鸟的精妙表达。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此文要引导学生抓住老教授的语言、神态与“我”的心理、行动变化两方面的内容,去感受老人对“我”的爱护、鼓励,以及“我”对她的敬佩、感激之情。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0-8 16:32:35 | 只看该作者
四、教学设计

(一)聚焦外貌,初识听众

师:课题是“唯一的听众”,“听”要用耳朵。关于这位“唯一的听众”的描写散落在各处,请大家自由读一读全文,划出描写这位听众的有关语句。

我感觉到背后有人,转过身时,吓了一跳: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是一位老太太,就住在12号楼,非常瘦,满头白发,不过──她是一个聋子。

有一束阳光透过叶缝照在她的满头银丝上。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读读这几句关于老人的描写,想想你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怎样的老人?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师:“声望”的意思是什么?“首席”是什么意思?

师:她是一个乐团的灵魂人物,这位老人不仅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而且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

师:读了上面的句子,想一想:介绍一个人时,特别是你不认识这个人时,可先介绍什么?再介绍什么?

(二)辨析耳聋,再识听众

师:这位“唯一的听众”最重要最特殊的特征是什么?

师:她是不是聋子?从哪里读出她不是聋子?(引出妹妹的话)

“聋子?”妹妹惊叫起来,“聋子!多么荒唐!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声望的教授,曾经是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你竟说她是聋子!”

师:引导生诵读,注意标点符号。老人不但不是聋子,而且是听众中最会听的人,很容易地听出琴声中的瑕疵,而她为什么说自己“耳聋”?(联系第1-4自然段初次见面时老人看到的和听到的语句,交流讨论。)

师:如果老人不说自己“耳聋”,“我”会怎样做?

师:是啊,老人是为了“我”而“耳聋”呀!

(三)聚焦眼神,走进内心

一位极瘦极瘦的老妇人静静地坐在木椅上,平静地望着我。

她一直很平静地望着我。

她慈祥的眼睛平静地望着我,像深深的潭水……

师:三写“平静”,读一读,想一想,这眼神背后有着怎样丰富的内心世界?老人在想什么呢?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选一处写一写。(生完成练笔后交流,师生评议。)

师:看来倾听就是要入耳地听、入目地听。唯有用心倾听,才能读出深意,浸透爱心。

【设计意图】聚焦老人富有层次,不断变化的神态,走进老人宽广的内心世界。

(四)聚焦话语,体悟内心

师:如果说教授为“我”而聋,是不教而教的指点,那么她诗一般的话语就是声声入耳的激励。速读全文,勾画出描写老人话语的句子。

“是我打搅了你了吗,小伙子?不过,我每天早晨都在这儿坐一会儿。”

“我想你一定拉得非常好,只可惜我的耳朵聋了。如果不介意我在场,请继续吧。”

“也许我会用心去感受这音乐。我能做你的听众吗,每天早晨?”

“真不错。我的心已经感受到了。谢谢你,小伙子。”

有一次,她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

师:诵读话语,你觉得老人的哪些话打动你的心?

师:(第1句)到底是谁打搅了谁?老人为什么要这样说?

师:(第2句)明明是“锯桌腿的声音”,老人却说“我拉得非常好”,其实是──善意的谎言。老教授为什么说“不介意我在场”?

师:(第3句)老教授仅仅是在椅子上坐一会儿吗?分明是在用心聆听一个学琴者的苦衷。倾听不仅要入耳,入目,更要入心。

师:从这些句子中,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老妇人?

师:(第5句)有一次,她竟说“我的琴声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幸福”,她为什么这样说?

师:老教授并没有给予“我”琴技上的指导,只是给予了“我”最宝贵的信心,使“我”练琴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设计意图】聚焦老人富有层次,不断深刻的话语,感悟老人对“我”一再的鼓励、呵护,见证了“我”成长。

(五)聚焦变化,感悟成熟

师:速读全文,划出描写“我”拉琴时地点、听众变化的句子。

这些话使我感到十分沮丧,我不敢在家里练琴了。我发现了一个练琴的好地方,楼区后面的小山上有一片树林,地上铺满了落叶。

以后,每天清晨,我都到小树林去练琴,面对我唯一的听众,一位耳聋的老人。

我又开始在家里练琴了。从我紧闭门窗的房间里,常常传出基本练习曲。我站得很直,两臂累得又酸又痛,汗水早就湿透了衬衣。

在各种文艺晚会上,我有机会面对成百上千的观众演奏小提琴曲。

师:读一读,想一想,从“我”拉琴地点、听众的变化,你发现了什么?(地点:在家里、在树林、在文艺晚会上;观众:家人、老教授和成百上千的观众)“我”的心理发生了变化──由“沮丧”到“惭愧”,由“惭愧”到“兴奋”到“自信”……表明“我”在老人的鼓励、爱护之下,逐步成长、成熟了。

【设计意图】聚焦“我”的心理和动作变化的语句,可以感悟老人的鼓励、爱护,引领“我”逐步成长、成熟了。

(六)展开想象,随文练笔

师:“我”心中珍藏的秘密在妹妹的惊叫声中真相大白。后来会发生什么?“我”心里会有怎样的感慨?会想些什么?以后的每天早晨,“我”还会在树林里拉琴吗?老人还会早早地等着“我”吗?“我”会跟老人说穿这个秘密吗?老人会跟“我”说出事实的真相吗?课文使用了省略。展开想象,把这6个点省略的内容、情景补写出来。

我珍藏的秘密被妹妹揭穿了,她是音乐学院最有威望的教授,曾是首席小提琴手,(我怎么想)第二天,我又来到了树林,老人依旧同往日一样,早早地坐在木椅上等我,面对老人,我怎么想,怎么做。

(生练笔,然后交流。)

师:老师这里也有这么一段话,是这样写的,引出:

我一直珍藏着这个秘密。珍藏着一位老人美好的心灵。每天清晨,我总是早早地来到林子里,面对着这位老人,这位耳聋的音乐家,我唯一的听众,轻轻调好弦,然后静静拉起一支优美的曲子。我感觉我奏出了真正的音乐,那些美妙的音符从琴弦上缓缓流淌着,充满了整个林子,充满了整个心灵。我们没有交谈过什么,只是在这个美丽的早晨,一个人轻轻地拉,一个人静静地听。

师:美吗?这是作者写的一段话。可是编进我们的教材。却变成了6个点。你觉得是6个点好,还是这段话好?

师:省与不省,都有味道,这就是阅读的乐趣。同学们,文章的结尾还有6个点,我们把这段话一起读一读。

【设计意图】随文练笔,既可以提升的学生理解能力,又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将作者的原文与课文进行比较,增强了学生的鉴赏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3 04:0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