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299|回复: 5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年级下册语文《小松鼠找花生果》听课感想评课稿材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23:3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评王老师教研课《小松鼠找花生果》

昨天听了一节一年级王老师的课,她上的是《小松鼠找花生果》。《小松鼠找花生果》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全文共5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展开故事情节。

老师们在评课的时候分别说了教者准备很充分,自己亲手制作图片,在课中注意积累,练习说话。但是也提出了一些值得探讨的地方。

“用有礼貌的问法来练习说话,这很好,但是如果告诉孩子们把话说完整,如果写话要加上句号就更好了。”

“再注重阅读就更好了,总体感觉阅读少了。”

“注意年段的特点,把年段的特点上出来。”

……

最后我做了总结:

一、关于阅读

我想起吴伯萧曾经感慨地说:“现在的语文教学把课文讲‘肿’了,我们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多阅读原文上。”林语堂先生曾经痛斥“恶性读,恶性教学。”斥为大煞风景,“烹金鱼煮白鹤”的阅读教学根本就不能让学生享受读书的滋味和乐趣,当然也更谈不上在语文课堂中享受读书的幸福。”意在告诉老师们我们还是要把精力多放在阅读上。

我指出教者在课文中抓住词语来读,这很好,但是还没能读出语文的味道来。比如,老师引领孩子们读“小松鼠每天都要到地里去看花生结果了没有。”这句话的时候,孩子们没能体会出小作者着急的心情,老师可以这样引导。当孩子们读得不着急的时候,老师可以这样点评:这只小松鼠的心情一点也不着急,哪只小松鼠很着急的,来读读?然后再请一个孩子读,如果读出来了,老师可以点评:我听出来了,你有点着急了。如果还不能读出来,老师和孩子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你心里着急,说话的语气会怎么样?孩子们肯定能想到:说话语气快。这样再让孩子们去读,体验,我想效果一定会越来越好,孩子们读好了,老师可以点评:这只小松鼠真是太着急了,小松鼠们,一起来读读。

再如,教者抓住“自言自语”这个词语,但是我感觉孩子们还不能明白这个词语的意思,老师可以简单解释一下,然后再让孩子们自己对自己说一句话,不让别人听到,这样经过自己切身体会后,孩子们再来读这句话,一定感觉不一样了。

再如,老师抓住“钻”这个词语的教学,引领孩子们体验,让一个孩子上台做这个动作,然后让全班孩子读这句话,这个设想很好,但是我觉得还可以让所有的孩子都来体验一下钻,然后再请个别学生感悟朗读,然后再请全班孩子一起来体验。是不是效果更好?

二、关于说话

教者在课中注重引领一年级的孩子练习说话,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导向,从一年级开始注重说话练习,为二年级的口语交际以及写话打基础,这非常好!但是我提出来,大家探讨一下。用“每天”说话,孩子们这样说:我每天都上学。这句话对不对。大家可以考虑一下,我们有假期的,那这句话就不好,范了科学性的错误。可以引导孩子们说一说,比如,我每天都睡觉。我每天都吃饭。我每天都要看书。……

三、关于积累

教者在课中注意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说一说在泥土里的果实,挂在枝头的果实,这非常好,有利于孩子储存大量的知识。另外,教者还注意积累了ABB型的词语。这也是非常好的。因为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中要注意积累。这样在教学中遇到什么,就注意积累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四、关于写字

低年级的特点还是要注重识字写字,所以这节课中,我没能看到孩子们在老师的指导下写字的过程,所以建议大家都读一读课程标准。掌握年段的教学特点非常有必要。

但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我觉得老师比以前的课堂教学有很大进步,只要大家多读,多想,多反思,教学就会越来越好。不要担心,我们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24:32 | 只看该作者
《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      
《小松鼠找花生》这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
  教材配有两幅插图,再现了课文内容,可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
  (一)、注重创设情景
  本课难读的是第四、五自然段的两句话。前句讲小松鼠始终没看见花生的果实,间接地说出花生的果实不是结在茎上的这一特点,后一句讲小松鼠弄不明白,自己每天都来看花生,花都落光了,怎么没见一个花生,于是独自猜想:是谁把花生摘走了?为突破这一难点,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了花生生长过程的课件,以帮助学生形象地感知。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符合低年级儿童的认知规律,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充分开展创设了鲜活的空间,教师也变换角色参与其中,整个情境立体化,趣味纵横。
  (二)、注重朗读与感悟
  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起来发表意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在教案中,柳老师设计了教师的导语,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读中悟,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仅练习了朗读,也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想象力
  新教材注重了图文并茂,所以学生爱读。柳老师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透过观察了解文章内容,透过文章内容想象文章以外的内容。教案中,让学生观察“花生开花”图,引出松鼠与蚯蚓的对话,引出松鼠高兴的心情,观察“小松鼠疑问”图,引出“奇怪”和“自言自语”,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花生到底到哪儿去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24:45 | 只看该作者
《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朱红梅

听了陈雨佳老师执教的《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我觉得她能够抓住文本特点,抓住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准备充分,课上得较为成功,值得我借鉴学习。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在本课的教学中,陈老师以下几点做得较好。

一、紧抓课文重点,教学层次清晰。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分别记叙了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陈老师以小松鼠找花生果的经过为线逐步展开教学。整个过程思路清晰,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课文。

二、创设课堂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陈老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一开始进入教学过程时,陈老师先让学生和小松鼠打招呼,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在“走进树林”这一环节中,陈老师运用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让学生看图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练习说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三四自然段的教学紧抓“每天、都、可是、直到”等关键词让学生赏析体会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及始终没见到花生果的失望、意外、疑惑之情。在此基础上再指导朗读。

三、注重积累,拓展课外知识。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写了花生开花的场面,用词简练而优美。陈老师能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 “绿油油”和“黄灿灿”,同时还让学生用“绿油油的(    )、黄灿灿的(    )”练习说话,在学生说后又让学生归纳这些词的共同点,再说说类似的词语。注重了学生知识的积累。在最后学生了解了花生的生长过程后,又出示一些果实让他们判断哪些是长在土里的,哪些是长在土上的,哪些是长在树上的,这些练习不仅强化了学生的课堂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课外学习热情,可谓一举两得。

四、恰当运用多媒体。

写花生开花的场景,文中使用了词语“黄灿灿”、“绿油油”、“满是”、“一片片”。陈老师很恰当地选择了几张图片,让孩子不光从字面上理解了词语,更从感官上加深了体验。在学完全文后,还用多媒体演示了花生的生长过程,让孩子们了解了花生成长的过程,激起他们好奇心,不仅重温本课内容,也使孩子们知道原来花生果是长在地里的,从而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陈老师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起来发表意见,如果在引导时能再深入一点,把时间留给学生从读中悟,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更能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地板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25:06 | 只看该作者
《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听了陈老师执教的《小松鼠找花生果》一课,作为一名新老师,不敢妄加评论,在此仅浅谈一下自己的想法。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在本课的教学中,陈老师能够抓住文本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准备充分,以下几方面做得尤为成功,值得我借鉴学习。

一 紧抓课文重点,层次清晰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分别记叙了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陈老师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新奇——高兴——急切、失望——疑惑——喜悦)为暗线逐步展开教学。整个过程思路清晰,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课文。

二 创设情景

低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陈老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融看、听、说、赏于一体,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在教学第一段时主要让学生看图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练习说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三四自然段紧抓“每天、都、可是、直到”等关键词让学生赏析体会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及始终没见到花生果的失望、意外、疑惑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

三 注重积累

课文第一自然段中写了花生开花的场面,用词简练而优美。陈老师能充分利用文本资源,引导学生在朗读的基础上理解词义,如对“绿油油和黄灿灿”的理解,同时还注重学生ABB式词语的积累。

四 多媒体的适时运用

写花生开花的场景,文中使用了词语“黄灿灿”、“绿油油”、“满是”、“一片片”。陈老师很恰当地选择了几张图片,让孩子不光从字面上理解了词语,更从感官上加深了体验。此外还运用图片,让孩子们看到了花生成长的过程,激起他们好奇心,不仅重温本课内容,也使孩子们知道原来花生的果实是长在地里的,从而感受到生命的神奇。

五 注重朗读与感悟

 陈老师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起来发表意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从读中悟,让学生参与评价,这样的设计不仅练习了朗读,也锻炼了口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25:30 | 只看该作者
《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
                                       

《小松鼠找花生》是一篇科普童话,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在本课的教学中, 童老师能够抓住文本特点精心设计课堂,准备充分,以下几方面做得尤为成功。

一、 紧抓课文重点,层次清晰。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分别记叙了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果过冬——小松鼠始终没见一个花生果——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果全在泥土里。童老师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明线,以小松鼠找花生过程中的心理变化(即高兴——着急——奇怪)为暗线逐步展开教学。整个过程思路清晰,一步步将学生引入课文。

二、 创设情景,入情入境。

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需要教师精心组织课堂教学。童老师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在教学过程中,以小松鼠找花生果为线索,融看、听、说、赏于一体,运用直观、形象的图片创设愉悦、轻松的课堂教学情境。在教学第一段时主要让学生看图以“绿油油,黄灿灿”为重点练习说话,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此外,三四自然段紧抓“每天、都、可是、直到”等关键词让学生赏析体会小松鼠找花生果时的急切及始终没见到花生果的失望、意外、疑惑之情。在此基础上指导朗读,符合低年级儿童的理解规律。

三、多种形式朗读,深入感知课文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年级的阅读教学应把“让学生能朗读课文并感受阅读的兴趣”作为起步阶段阅读教学的第一要求,采用多种手段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进而视读书为一种乐趣、一种享受。因此,在教学本课时,童老师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朗读,比如指读、分角色读、师生对读,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练读上,让学生从读中感悟。  

四、注重积累,拓展延伸  

课程标准中指出:低年级的孩子在阅读中要注意积累。这样在教学中遇到什么,就注意积累对于孩子来说,是非常有益的。

童老师在课中注意拓展孩子们的思维,让孩子们说一说在泥土里的果实,挂在枝头的果实,这非常好,有利于孩子储存大量的知识。另外,老师还注意积累了ABB型的词语。这实际上是让语文学习向生活延伸,对于语文的学习不能局限于教材,要让孩子们从小树立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语文观。

下面,再谈谈个人的想法,望大家共同探讨:

1、老师很注意朗读,尤其不吝啬老师的范读,但是学生的朗读还是不尽人意。于是,我想是否缺少了适当的指导,如:“每天”一词学生读不出来,师示范时如果能让学生仔细听,听老师为什么读的好,怎么读出着急的心情的,学生再同桌练习,我想效果会好些。

2、还要加强学生听的习惯的培养,这是我们共性的问题。我发现现在的孩子,只管自己说,却不愿听,我想这就要求我们老师不断地提醒孩子听,教会孩子听,比如:有听的要求,听什么,听后反馈什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6#
 楼主| 发表于 2012-4-4 20:25:49 | 只看该作者
《小松鼠找花生果》评课稿

本课老师能抓住对小松鼠生动传神的情态描写以及语言描写。让学生通过课本中的字、词、句的朗读,感受到小松鼠认识了“花生”的高兴,迫不及待等花生结果的焦急,以及“花生果不见了”的疑惑。老师在教学中能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指导学生进行说话。

一些建议:教师的教学手段单一,激励性语言不够,没有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参与面不高,感觉不到低年级课堂的活泼生动。

一些想法:1.《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语文教学中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这一点出发,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充分调动孩子爱动、喜欢表演的天性,让他们在读、悟、演中感受人物内心,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课堂中注重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的同时,引导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并加强双基的教学。

2、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的好:“生活即教育,社会即课堂”。本课有着一种浓郁的生活化气息,让学生知道“花生的果实是结在地下”的常识。旨在通过学文,渗透一种生活意识和生活情感,培养一种生活技能。说穿了一点,语文教学回归的本身,就是学会生活,学会生存。

3、在儿童的世界里,蕴藏着人类原始的智慧、激情和思想,也蕴藏着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德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莱辛说:“凡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为美的。”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让学生感受美,要让学生投入周围世界宽阔而深厚的大自然怀抱。

以上的文字和所有的老师共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0 11:5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