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14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文本的有效解读是理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8-10-8 06:5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山东省荣成市特殊教育学校 于水英 乔廷强



阅读能力对于学生而言,其重要性不仅直接决定了他们从事语文学习的效果,而且对于他们个体的全面发展乃至整个生活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外,还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这既是教师从事阅读教学的基础,又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引领。



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的两种不良倾向:



一、      囿于理性。“理性”,《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指属于判断推理等活动的(跟“感性”相对)”,阅读教学中偏执理性是指老师将阅读教学价值追求定位于已被广泛认可、既定的意义,成式化的写作特点,又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多地关注阅读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学生内在的阅读兴趣的激发、价值观的确立与情感的熏陶。

二、      

囿于理性在教学过程中具体表现为照本宣科、机械照搬,或条分缕析、支离破碎地肢解文本,完全忽视了文本的人文素养以及情感因素。



三、      放纵个性。与囿于理性相对,是个性张扬极端化的结果,具体表现为教师完全丢弃文本本身的理性因素,鼓励、赞赏直至纵容学生从自己的主观出发,仅凭个人好恶、以一己标准对文本进行解读,解读的结果最终让学生越来越不屑于他人的见解及文本的经典意义,陷于夜郎自大、唯我独尊的沼泽地。

四、      

例如,在学习《田忌赛马》时,有很多学生佩服田忌不怕失败的勇气或齐威王愿赌服输的胸襟,而不是佩服孙膑的聪明与变通,老师都分别给予了肯定,结果在实际中会造成许多弊端。



文本的有效解读是理性解读和个性解读的完美统一



文本的有效解读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要做到有效解读,需要协调好理性解读与个性解读之间的关系,达到二者相互共生、和谐统一的效果。



一、正确看待理性解读



对于文本而言,无论是绘景状物、记人叙事,还是阐释说明、抒发议论,任何一篇文章都有其内在的意义,“意”是文章的灵魂所在,深刻理解并准确把握文章的内在意义是阅读教学的要旨,是有效解读文本的基本要求,是对文章价值的认同和对文章作者的尊重与理解,是阅读主体关照现实和深入思考的结果,也是阅读教学应当极力追求的至高境界。



离开了理性解读,我们的阅读教学无异于一座空中楼阁而求之不可得。



下面以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文章《跳水》为例进行解读说明。



关于孩子得救的原因,教师教学用书中明确指出:“主要是由于船长当机立断,措施正确,同时也由于孩子及时明白了爸爸的意思,跳到了水里”,这样的解读是否合理呢,为此我们有必要再一起阅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正在这时候,孩子的父亲──船长从船舱里走了出来,手里拿着一支枪,本来是要打海鸥的。他看见儿子在桅杆顶端的横木上,就立刻向他瞄准,同时喊:“跳到水里,赶快跳到水里,不跳我就开枪了!”小孩在上面摇晃着,没有听明白爸爸的话。“跳到水里,不然我就开枪了!一!二!”在父亲刚喊出“三”的时候,小孩把头往下一低就跳了下来。



笔者认为孩子没有听明白爸爸的意思,仅仅是听清楚了爸爸喊话的内容,原因是:其一,从年龄上说,船长的儿子是一位稚气未脱的孩子,他会因为被猴子摘去帽子受到水手的取笑而被激怒;其二,当他意识到自己身处险境时,却又惊恐不安、不知所措;其三,我们可以从船长父亲的喊声中找到答案。父亲是深爱又极其了解儿子的,他举起枪来,命令儿子跳入水中,只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那就是“威逼”,对年幼的儿子来说,当然不需要知道其中的原因,而是应该真切地感受到:如果不跳或者稍作迟疑,父亲就会开枪,而且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这种威逼的力量远远大于孩子对于险境所生的恐惧。如果孩子知道自己纵身一跳,就会有许多水手奋力相救,那么父亲还有必要“一本正经”地端起枪来进行严肃的喊话吗?



这里,“明白”和“清楚”显然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孩子听“明白”了父亲的话,无疑夸大了他的智慧,同时也抹杀了船长的过人机智。



二、正确看待个性解读



个性解读是阅读主体积极参与阅读活动的必然结果,正所谓“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念的不同,使得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本的解读也就必然出现不同的结果,这种多样化的解读结果,既保证了作品的丰富内涵,同时又为主体积极参与阅读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离开了个性解读,阅读教学无疑就失去了源头活水而变得索然无味,教师则成为传统价值观念的代言人,成为阅读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则成为被动接受的知识容器,也必将淡化直至失去阅读兴趣。



下面是笔者在学生读过文章《青蛙卖池塘》之后,引导他们所作的个性化解读结果:



A、青蛙对别人的意见言听计从,没有主见。



B、青蛙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



C、池塘在青蛙和老牛等的共同努力下,变得美丽,说明了众人拾柴火焰高的道理。



D、青蛙不知治理一下脏池塘再卖,做事缺乏头脑。



E、老牛等提出的建议只是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目光短浅。



F、从青蛙嫌脏卖池塘及老牛等的意见中,可以看出,每个人看待问题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每个人都有或多或少的不足之处。



G、脏池塘可以变得美丽,从中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H、老牛看到美丽的池塘感到:时间在变,世间的一切都在变。从中我们懂得世上的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着的。



I、老牛看到美丽的池塘后悔没有买下,说明老牛做事缺乏长远目光。



J、青蛙看到美丽的池塘决心好好招待老牛等等,说明青蛙认识到池塘能够变成今天的样子离不开大家的帮助。



K、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了解老牛等一些动物的生存环境。



……



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感受不同,即使是同一个人也会产生许多不同的想法。于学生而言,无论是阅读能力的发展,还是人文素养的提高,都大有裨益。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有效解读,既是对文本既定意义的深度挖掘,又是对文本既定意义的横向拓展。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在从事阅读教学之前,对文本一遍一遍地潜心阅读,正像一位老师所说的,“既要放声朗读,又要深思默读。要一个字一个字推敲,要一句一句读懂,要一段一段弄明白,直至了然于胸。”



要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除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外,还离不开教师对文本的深刻解读:应当是理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这既是教师从事阅读教学的基础,又是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有效引领。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发表于 2008-10-8 11:30:00 | 只看该作者

回复:文本的有效解读是理性和个性的完美结合

鼓励、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2 08: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