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分析本地本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状况,如进步或不足的具体表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7-26 14:0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分析本地本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状况,如进步或不足的具体表现。
发布者:纪芳玲
分析本地本校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基本状况,如进步或不足的具体表现。
分析当前我校口语教学和学生口语交际存在的障碍,我认为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不会说
所谓不会说,是指一部分学生说话经常出现吞吞吐吐、含糊不清、词不达意、颠三倒四的现象。又可以细分为两个层次。
(1)不知道该怎么说。
(2)说不好,乱说。
2、不敢说
这类学生的外在表现与“不知该怎么说”的学生有些相似,但却有本质的不同。他们会说,但因为紧张的心理或因为保守的心理而不善于表达自己。
(1)紧张心理随着年龄增长,一部分学生在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时,会表现出紧张、拘束的情绪,怕答得不好被人笑话,因而常常沉默是金。
(2)保守心理。有一些学生,他们成绩较好,但性格内向,从不多言。在课堂上他们能全神贯注地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但问题理解后,就情绪放松,不愿举手,不愿过多显示自己,竞争心理不强。
3、交际内容粗糙
主要体现在:口语表达的意思不完整、不连贯、前后矛盾;语言重复或无话可说;声音不响亮;语言不准确,在说话时常常受方言影响,将不规范的方言词掺杂其中,如把“下面”说成“底下”,“地上”说成“地下”等;表达过程中,容易受干扰、无意中断;不能认真听他人口语表达。
4、交际载体多元化
孩子由于在感知事物方面具有明显的笼统性、情绪性、模仿性,因此在初步接触口语交际时,带有明显的茫然性。通过对我校一些学生调查发现:
大多数同学能够进行简短的口语交际,但发音、口齿、仪态存在问题。必须靠模仿,交际活动中, “注意力不集中是一个普遍现象”,从学生的主动沟通能力看,学生期待平等交流,不喜欢空洞的说教的比例占60%以上。不善于学习他人的语言,不习惯普通话交流占60%。不能够准确辨析别人的说话,对感兴趣、初次接触的内容和交际的愿望强烈,其余的反应冷淡。在激发口语交际的愿望中,往往依靠的载体趋于多元化,需要视觉的、听觉的,形象多样、形式多种的载体的相互结合与交融。就学生的兴趣爱好来说,通过调查的数据看出,普通话和简单的课堂教学,缺乏主动性的学习,其受欢迎程度和收效不大。相反,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学会学习的占80%。
今后,我们应尽力克服学校地处农村,方言口音较重,特别是初一新生交流起来有一定的困难现象。充分利用每个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得到训练,平时课堂上也让学生多发言,多发表自己的看法,尽可能地让大部分同学进步。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9 01:17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