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两首导学案教学案 【课文题解】
 《示儿》,是南宋大诗人陆游临终时作的诗,相当于遗嘱。陆游,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内容极为丰富,主要抒发政治抱负,所映人民疾苦,渴望恢复国家的统一。示儿,对儿子的嘱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杜甫是今河南省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历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自杀,诗人听到官军相继收复河南河北的胜利消息后,十分欢快,便写下了这首爱国的诗篇。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本课4个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新词。学习古诗,应先弄清诗句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再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诗句所包含的意思。体会《示儿》的作者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诗的作者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欢乐的原因。
 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体会诗人的感情和词语表达的感情色彩。这两首古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学习时,我们要从词中句中来理解。
 【生字全解】
 
 
 【词语全解】
 [课文生词]
 示儿(shì ér):告诉自己的儿子。示:告知。
 元知(yuán zhī):本来就知道。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
 万事空(wàn shì kōng):意思是什么都不存在。
 但(dàn):只。
 同(tóng):统一。
 九州(jiǔ zhōu):中国的代称。
 定(dìng):平定,收复。
 中原(zhōng yuán):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jiā jì):祭祀祖宗。
 王师(wáng shī):指南宋朝廷的军队。
 无忘(wú wàng):不要忘记。“无”同“勿”,不要。
 乃翁(nǎi wēng):你的父亲。翁,父亲。
 剑外(jiàn wài):剑门关以外,指诗人当时所在的四川。
 蓟北(jì běi):指现在的河北省北部。
 初闻(chū wén):刚刚听到。
 涕泪(tì lèi):指因喜极而泪下。
 却看(què kàn):再看。
 妻子(qī zǐ):指夫人和孩子。
 漫卷(màn juǎn):胡乱卷起。
 放歌(fàng gē):放声歌唱。
 纵酒(zòng jiǔ):纵情饮酒。
 青春(qīng chūn):这里是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即(jí):就。
 巴峡(bāxiá):四川境内沿长江的一段山峡。
 巫峡(wūxiá):长江三峡中的一个峡的名称。
 襄阳(xiāng yáng):在现在湖北省境内。
 洛阳(luò yáng):在现在河南省境内。
 [近反义词]
 近义词:初闻—忽闻      放歌—高歌     却看—再看
 无忘—勿忘      即—就
 反义词:不见—只见      万事空—万事有
 无忘—忘掉      悲—喜     无—有
 【难句解析】
 1.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这两句的意思是本来就知道人死就什么都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中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2.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两句的意思是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
 3.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这两句的意思是那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间在剑外传扬;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
 4.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这两句的意思是再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伤?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 得简直要发狂。
 5.白日主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这两句的意思是在大晴天里放声高歌,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
 6.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这两句的意思是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越那巫峡叠嶂,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
 【句式变换】
 [原句]  这两首诗的作者分别是宋代的陆游和唐代的杜甫。
 [缩句]  作者分别是陆游和杜甫。
 [原句]  周总理的关怀着战士。
 [扩句]  敬爱的周总理无微不至地关怀着年轻的战士。
 【课文结构】
 [诗的结构]
 《示儿》的前两句写诗人临终时感到悲哀的并不是个人生死,而是见不到祖国统一;后两句写诗人相信中原一定会被收复的坚定信念。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前四句是写诗人听到胜利喜讯后情绪的变化,从喜极流泪到欢快欲狂;后四句是写诗人想象回故乡时的兴奋、急切的心情和情景。
 [结构图示]
 
 【课文中心】
 《示儿》这首诗言辞悲壮深沉,巧妙地利用人临终前这一特殊情况下的特殊心理设置矛盾,在矛盾中展示诗人渴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七言律诗,节奏鲜明,声韵铿锵。其中第三、四两句,五、六两句讲究对仗,既严谨工整,又极其贴切自然。全诗贯穿了诗人的喜悦心情,使人读后感到格外真切。
 【精彩语段朗诵】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朗读指导]  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因多年战乱平息后欢喜欲狂的心情。读时要体现这种愉快,语调层层上升,节奏舒展,声音较高亢。
 【课文知识拓展】
 陆游:(1125—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绍兴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爱国诗人之一。年轻时就立下了从军抗金的壮志。应进士考试时,受到秦桧的迫害,秦桧死后,才得参加政治生活。
 杜甫:(712—770年)字子美,原籍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7岁能写诗,9岁写得一手好字。安史之乱期间曾筑草堂于成都浣花溪畔。他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就写于此期间。
 【课本难题解答】
 [思考•练习第3题]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们强烈的爱国热情。《示儿》这首诗是写陆游毕生的心事和无限的希望,他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诗人杜甫听到了胜利的消息,多年战乱平息,祖国重新统一已成现实,心情感到无比的欢快、喜悦。
 
 【课后作业设计】
 一、多音字组词。
 pō(    )            huán(     )              juǎn(    )
 泊                  还                         卷
 bó(    )            hái(     )                juàn(     )
 二、写出与下列古汉语字、词意思相同或相近的现代汉语字、词。
 还(     )    元(     )    但(     )    同(     )    闻(     )
 无(     )    乃(     )    翁(     )    九州(    )   即(     )
 三、先解释加点的词语,然后写出诗句的意思。
 ①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但悲:                   九州:
 句意:
 ②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北定:                   无忘:
 句意:
 【思维创新训练】
 1.你能说出下列成语中的多音字的读音吗?
 暴风聚雨——一暴十寒              方兴未艾——自怨自艾
 从容不迫——从长计议              鞭长莫及——拔苗助长
 星移斗转——勾心斗角              一团和气——一唱一和
 将错就错——调兵遣将              兴师动众——兴致勃勃
 恋恋不舍——退避三舍              千载难逢——满载而归
 你还能找出这样的成对的成语吗?
 2.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改写为记叙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