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25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读《唐雎不辱使命》有感300字400字500字600字读后感想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3:19: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读《唐雎不辱使命》有感300字400字500字600字读后感想
  最近老师教了《唐雎不辱使命》,对于老师与教材对唐雎以及秦王的分析见解,我总是觉得怪怪的。不论怎么看,秦王都不像是一个贪生怕死之辈。想当年,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统一了七国,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各国统治,必定有过人之处,怎么可能被一个小小的安陵国使者就吓得面如土色,屁滚尿流呢?再说,秦始皇常年在外出征,带兵打仗,什么大风大浪没有见过,肯定会有一些防身之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吧!他一个唐雎,又不是什么武林高手,说得好听点是一个外交官,其实不过是一个靠嘴皮子吃饭的人,会有什么“乾坤大挪移”“九阴白骨爪”?而且他要行刺秦王,总不会空手白刃吧,总得有个匕首什么的,堂堂的一个秦王宫殿,不会一个侍卫也没有?唐雎入秦宫没有进行全身检查?课文是不是太过于简洁,对于真正的历史,我们都无从考究,当年,到底在秦王宫殿,在唐雎和秦王之间发生了什么事?但我肯定的是,秦王不会因为唐雎的三言两语,就会对唐雎感到畏惧。秦始皇是一个小肚鸡肠的人,他不会放过每一个与他有过节的人,唐雎也不列外。如果唐雎落进了秦始皇的手中,不知道秦始皇会有怎样的手段去报复这个人?只能说,唐雎的下场会很惨吧。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3:20:05 | 只看该作者
唐雎不辱使命出自《战国策》,这个故事可谓是尽人皆知,但是其中也不乏破绽。

  《战国策》本身只是介于子和史之间的一部书,更算不上正史,其中引用了很多民间故事和语言,本身可信度就不高。

  疑问最多也最大的应属唐雎挺剑而起这一动作,唐雎可能带剑去吗?荆轲刺秦王是在公元前227年,而唐雎出使是在公元前225年,在史记中有记载说“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可见在这时,秦国侍卫都不能带剑上朝,而唐雎仅作为一个小国使节怎可能明目张胆带剑和秦王谈判呢?

  而说唐雎拔出的是秦王的剑则更不可信,按常理来说,唐雎应该在殿下,怎能拔出秦王的剑呢,而且秦王也精通武艺,秦国的铸剑技术更是高超,荆轲刺秦王时,秦王只一剑就使荆轲倒地不起。连荆轲准备如此周全的专业刺客都无法刺杀秦王,唐雎一个瘦弱文臣怎能刺伤秦王呢,秦王何必害怕?秦王在此前经历了其弟长安君成峤和嫪毐发动的两次政变,并遭到荆轲刺杀,心理素质应该很强,也肯定会有准备,何况荆轲刺秦王反加速了楚国灭亡,唐雎是不敢做这样的举动的。

  通读全文,只有三人对白,而且唐雎竟然和秦王相对而坐,唐雎挺剑而起时也没有旁人,看起来更象是秦王出使于安陵,而这样的事是绝对不会发生的,并且秦王完全没有必要“易地”,方圆五十里之地,在收拾完魏国之后它就应该灭亡了,秦国十年统一六国,军事力量雄厚,即使先后灭韩、赵、魏,其军事力量也十分强大,万余人足以荡平安陵。秦当时已有九鼎,灭六国名副其实,何必纠缠。

  而且唐雎本身也有漏洞,既然先说“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已经让秦王有所准备了,秦王怎么可能还坐在那里,而且这三件事的时间顺序也有错误,唐雎这样的文臣说话怎可能如此没有逻辑?

  以我来看这只不过是刘向自编自演的舞台剧罢了,假如秦王真是如此,又何以灭六国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0 13:20:12 | 只看该作者
 出场人物:农民工代表:安陵君;安陵君助理:唐雎。包工头代表:秦王;秦王秘书:司马

  时间:公元2222年

  (农民工代表安陵君、包工头代表秦王、秦王秘书司马)

  司马曰:“吾上司欲分红易工资,安陵君其许上司!”

  安陵君曰:“上司加惠,以多易少,甚善;虽然,受工资于国家,愿终领之,弗敢易!”

  秦王听后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司马、安陵君下,唐雎上)

  秦王谓唐雎曰:“吾欲以分红易工资,安陵君不听吾,何也?且秦扣除民工工资,名曰:‘个人所得税’,不违法矣,而君能领取分红,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分红给予君以替工资,而君逆吾者,轻吾与?”

  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工资于国法,虽贿赂不敢易,岂直分红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包工头之怒乎?”

  唐雎对曰:“鄙人未尝闻也。”

  秦王曰:“包工头之怒,工作必干,工资扣发。”

  唐雎对曰:“秦王尝闻民工之怒乎?”

  秦王曰:“民工之怒,亦泣讨工资,不过罢工耳。”

  唐雎曰:“此无能之民之怒也,非民工之怒也。贪官数千万人,均以法律而惩之;包工头扣发工资,均以双倍而还之。今法律在此,国王在上,谁人敢扣发工资!民工者也,怀怒未发,若民工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国旗降半旗,今日是也。”

  (唐雎举枪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先生坐!何至于此!吾谕矣:吾扣民工工资,而安陵君可取工资,徒以有先生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5-7-5 03:04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