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975|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农村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23:26: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农村中学生缺乏体育兴趣原因分析与对策
   【摘要】: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于促进他们参加积极体育锻炼,增强他们的身体素质至关重要, 在体育教学中,发现学生的体育成绩的好坏,除了与其固有的身体素质有关外,他对体育的兴趣成为影响其体育成绩的主要因素。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的重要目的是提高学生参加体育课的积极性。一个对体育课不感兴趣的学生,他会因为体育活动需要付出较多的体力而感到“枯燥乏味”。又苦又累而容易产生疲劳或厌倦;反之,如果他对体育课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中必然精神饱满,积极主动,由要我练变成我要练,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兴趣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需要,也是为学生终身体育打好基础。
【关键词】:中学生 ;体育兴趣; 培养;原因分析
一、体育兴趣的概念及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特点
(一)体育兴趣的概念
体育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和优先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与参与体育活动的需要相联系的意向活动.一个人如果对体育活动感兴趣,就会积极参加,全力投入,活动的结果将是需要的满足并由此得到积极的情绪体验.所以体育兴趣是体育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它影响着人们体育参与的具体活动方向和强度.
(二)初中生的体育兴趣特点
初中生的体育兴趣比较广泛,但容易分化。受教师教学水平、学校体育传统和个人体育专长与体育成绩的影响,一部分学生开始有了体育的专一兴趣。由于生理上的成熟使男女生的体育兴趣发生了较明显的分化。男生喜欢活动量大和能表现灵活、敏捷、竞赛性强的活动,如篮球、足球、武术、田径等。女生则喜欢姿势优美、节奏感韵律感强,能表现柔韧、机智和美感的项目,如艺术体操、排球、技巧等。但她们对脏、累项目如长跑最不喜欢。男生比女生体育兴趣广泛,但多数初中生尚未形成对专项运动的稳定兴趣。
二、农村中学生缺乏体育运动兴趣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因素
    学生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也是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兴趣培养的重要方面。有些学生受身体条件的限制,在体育课上完成不了老师规定的要求和标准,心理上会产生极大的落差,自尊心也会受到创伤,逐渐地会对体育课堂产生厌恶情绪。有些学生可能曾经在玩耍或体育锻炼过程中,身体上受过伤抑或精神上受过刺激,造成自己对体育锻炼丧失兴趣和自信,以至于在体育课堂上产生惧怕心理,不敢参加类似的体育项目。如今社会上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受惯了父母的宠爱,比较娇气任性,如果教师缺乏耐性,摸不透学生的心理,无法与之交心相处的话,更加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直接体育需要
学生直接体育需要就是学生被某项或某类体育项目吸引,迫切需要去学习或练习它的动机。学生一旦有了这种体育需要,就会产生渴望学习或者参与体育活动的极其浓厚的兴趣,表现出极大的参与和学习的热情及意志努力。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能否充分满足学生这种体育需要,直接影响着学生体育兴趣的激发与培养。
(三)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数量
一个好的体育教材能够满足学生直接的体育需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通常娱乐性,趣味性越强,竞争性越激烈,越受学生的欢迎。教材内容的数量也关系到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在一节技术训练课中,新授内容以少为好,这样可以减少记忆的理解过程,增加练习时间,增添学生的亲身体验。反之在一节训练课中内容较多,增加了学生的记忆负担,学生难以掌握,学生会因为劳而无功而丧失兴趣。
(四)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育学和心理学普遍认为:在体育课教学中积极的情感体验能够增强学生学习和练习的兴趣。学生在体育课中获得快乐。有积极的情感体验,特别是通过自己一番辛苦后得到的快乐体验,才能做到“以苦为乐”,“乐在其中”。从而喜欢学乐于练习,使体育兴趣不断得到加强、巩固。
(五) 教师因素及授课方式的影响
      教师因素可以分为体育教师因素和其他任课教师因素。体育教师因素主要有教师业务水平不高、教学方法不科学新颖、教师自身的责任心不强和教学重点不在体育课教学上等因素。其他任课教师,不支持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现象是影响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的重要原因。使学生同他们一起认为,学习体育是没有用的,而且会影响学生的文化课的学习。我们说的授课方式主要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是以“教”为主,还是以“练”为主。以“教”为主,把体育课过多地等同于一般文化课(仅有室内和室外之分),过分强度一般教育学的规律,而忽视了体育运动所具备的特殊规律。以“练”为主是指在应用一般教学理念的基础上,强度遵循和运用训练的一般原则与方法,使体育课更多地接近训练课而不是一般文化课。
(六)素质教育落实情况的影响
    由于升学考试的存在,很多的学校不能从根本上实行素质教育,只不过是在素质教育外衣掩盖下的应试教育,从领导到老师不能制定出真正实用的考核制度和措施,迫于升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赞成学生把课余时间用在体育锻炼上,从而影响到了学生体育兴趣的形成。
三、激发和培养学生体育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夸美纽斯)。“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乌申斯基)。
(一)教学方法的多样化
1.成功教学法
  学生在求知欲的基础上努力参与并取得技能进步时,他对成功的表现会产生积极体验并对此项体育活动更加关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只有在学习获得成功而产生鼓舞的地方,才会出现学习兴趣。”因此,要想使学生产生体育兴趣,就必须设法使他们获得成功。
2.愉快教学法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贯彻愉快教学的宗旨是要使学生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体验到快乐,满足其趋乐避苦的欲望。由此而产生体育兴趣。贯彻愉快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师要以充沛的感情,专注的精神,优美的动作,生动的语言,娴熟的技巧,组织得法的体育游戏,和蔼可亲的态度来感染学生,建立起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之情,充分信任、尊重学生,用“乐教”影响学生“乐学”,防止由于体育活动内容的苦、累、脏以及其他因素造成学生惧学的消极心理。
3.满足教学法
  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喜欢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但是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差,注意易分散,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积极引导。高中生的求新好奇心理仍然较明显。好奇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对我校学生的调查显示,有85%以上的学生不希望几个月、一学期甚至一学年只进行一项体育项目的学习,体育课上学生希望教学内容常换常新,每节课都有新东西、新活动、新收获。体育教师应抓住“国家新体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体质健康标准”实施的有利时机,尽量在新字上下功夫,不仅要教材新,而且要教法新。如同是喊口令,既可以由教师喊或吹哨子做,也可以由学生喊、师生轮呼口令做,敲击乐器做,音乐伴奏做等;同是队列练习,队形可变换成不同的类型等。只要教师注意教材内容安排的新颖性,教法手段运用的多变性,充分体现体育课的活动性、游戏性和娱乐性,就能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体育兴趣。争强好胜是中小学生的突出特点,采取比一比、测一测的方法学生会感到有变化、有新意、有趣味。体育活动中蕴涵着丰富的美的因素,教师的语言美、动作美、教态美、形体美能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美的熏陶,通过美的启迪,易于实现体育活动中的“苦学”变“乐学”。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23:26:12 | 只看该作者
4.教学“引趣”法
体育兴趣离不开教师的引导和环境因素的诱发。教学中持续“引趣”是引起学生愉快体验并逐渐形成体育兴趣的重要条件。教师可以通过新颖的教法、生动的教学用语、优美的示范、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设置疑难、情景设置和丰富的体育信息来引导学生,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体验中逐渐形成稳定的体育兴趣,并初步形成专一的或中心的体育兴趣。针对目前农村大多数高中生缺乏必要的体育体验,学生的体育兴趣存在很大的盲从性、随意性和不稳定性的现状,在农村高中生中应首先强调学生广泛体育兴趣的培养,不宜过早地将一项或几项体育项目作为高中学段的教学内容。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既要重视学生的体育兴趣,又不能把学生的体育兴趣推向极致,学生的体育兴趣只是学校体育改革的依据之一,而不是唯一依据。而且学生的体育兴趣是可以培养、可以拓展和可以改变的。在体育参与的动力调节系统中,除体育兴趣外,还包括体育参与需要、体育参与动机、体育态度和体育活动习惯等因素,只是在中小学阶段体育兴趣的作用更加突出一些。并且,学生在高中阶段后的去向以及环境预期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学生体育兴趣的选择和倾向。
(二)激发学生的间接体育需要
学生间接体育需要就是以增强体质、减少疾病和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及体育锻练的意义为目的,使学生感到参加体育的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间接体育兴趣。
(三)更新体育教学理念
        首先,素质教育下,学校和家长要打破传统“体育无用”的陈旧观念,要充分认识到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加强学生的体育锻炼的重要性。不仅如此,学校和家长还应该努力让学生端正对体育课堂的认识和态度,要让认识到只有强健的体魄才能更好地学习文化课程,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贡献国家。其次,体育教师应该按照新课改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体育授课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尽量满足其爱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树立起通过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思想,努力形成理解信任的和谐体育教学氛围。
(四)改善体育教学条件、创造良好体育文化环境
        学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体育教育同文化教育一样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积极改善学校的运动场地,配备充足的体育器材,尽可能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提供有利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学生在学校时间较长。学校创造体育文化环境,可以引导学生加深对体育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环境包括运动场地的建设,体育墙报和黑板等宣传栏;学校和班级中体育报刊的数量及其在校师生的运动着装等。这些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都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五)提高教师业务水平
        体育教师作为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最直接的因素,其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对教学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要树立“身正为师,学高为范”的教学理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努力做到行为上为人师表、业务上丰富专业、感情上全身投入。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够根据课程的内容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当的教法,可以有效地贯穿游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通过言传身教和自己优美的示范动作让学生感受到体育之美,应该给学生以尊重和理解,实现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建立师生之间平等友爱的浓厚感情,构筑起师生之间牢固的情感桥梁。
(六)教材的特点和教材内容的数量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
     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有密切联系,符合学生年龄特征的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材能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新颖的、能引起好奇的、注意的事物易引起兴趣,最能诱发好奇内驱力,激起求知、探究、练习等意愿。不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单调乏味的、过浅的教材则会降低学生学习积极性,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教材内容过深,会减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重复的内容和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过多,学生会觉得枯燥乏味,调动不起学习的情绪。
    教学内容的选择在学习领域目标的统领下,可以自主选择,但选择教学内容时,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贴近学生实际,既考虑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又要考虑以学生的自身要求,尽量安排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健身体育、娱乐体育、民间(乡土)体育和生活体育的内容。同时要考虑学校实际、场地器材和周边环境,使学生在体验体育乐趣的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7 23:26:20 | 只看该作者
四、 体育兴趣的重要性
不管任何科目,对于学生来说兴趣都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科目产生了兴趣就会自主的学习,对于他们来说学习也就变的很轻松,体育课也是一样,体育教学在重视对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不能忽视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体育兴趣是以学生对体育活动的探究需要为基础,推动他们优先认识和积极从事体育学习或身体锻炼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基本动力之一,影响着学生体育活动的方向、强度和持续时间。它把学生的注意和积极愉快的情感体验与具体的体育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促使他们对体育活动倾注时间和精力。它还是学生乐于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意向的表现,是学生未来长期从事体育活动的心理准备条件之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新的课程标准,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同体育锻炼、运动训练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在严格执行新的体育教学课程标准的前提下,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
五、结论
人的兴趣不是与生就有,它是需要一定的基础上,在学习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只有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寻找到运动的快乐,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使学生在情感上喜欢而使体育学习成为一种高尚的享受。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有时一个点头、一注目都是对学生的激励,都会激起学生的更大兴趣,关键在于教师要时刻留心,只要有志于此,就会捕捉到激励学生的良机和恰当的方式方法,长期实践,就会运用自如,坚持下去,就会变难为易,变苦为乐,收到良好效果。合理改善体育课程和教学,不让体育教学失去吸引力。学生随之失去对体育学习兴趣,就会把行为转向错误的目的。所以,要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必须改善我们的教学,增强教学的情趣和魅力,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学生形成终生体育锻炼行为奠定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0 16:39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