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00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学思品优秀教学论文巧用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0:43: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小学思品优秀教学论文巧用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摘要:有效整合的方法,必须在对整合的内涵有科学认识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形成。我们对整合内涵与本质的认识尽管源于西方的观点(即从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的角度来理解整合),但我们又结合中国的国情和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补充、深化并拓展了这一观点。换句话说,我们对于整合的内涵与实质有更为切合实际的深刻认识,因而完全有可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我们自己的有效整合乃至深层次整合的独特途径与方法。
  由于“教无定法”,谁也不可能提出一套适合所有学科的“包医百病”的整合方法。但是不同学科要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都需要信息技术环境的支持,因而需要遵循共同的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
关键词:巧用;情声;凸显;有效;创新
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就是把各种信息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以便更好地完成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有机融合,使教材内容也兼备了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为创建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和信息技术为信息渠道的新型三维教学模式,提供了技术支持。信息技术氛围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利用网络资源,拓展教材教学将使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呈现出崭新的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成为可能;开发网络资源,尝试网上信息,将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思想品德学习的渠道;依托信息技术,促进理论联系实际的结合,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围绕思想品德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我进行了两方面的尝试,一是让学生凭借网络,或采集资源,或进行预习,或质疑讨论,或完成作业;二是在课堂教学中使用“课件”。大胆的尝试从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整合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思想品德学科,思考自己将信息技术完美地融合到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的有效途径,彰显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课中的重要性。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希望信息技术能更好地为思品教学服务。
一、巧用信息技术,巧设教学情境,激发情感参与。
思想品德课中巧用信息技术能使教学过程呈现出情景交融、形声并茂、生动活泼的美景,不仅为学生提供认知的感性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中的疑难之处,再现情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启发学生思维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教学《可爱的祖国》时,配套投影片不足以感受可爱的祖国的清秀奇丽,气壮山河。于是我要求学生在网上寻找可爱的祖国的有关录像资料,结合教材内容进行欣赏品味,使学生不仅对可爱的祖国美景有了整体感知,而且对提示语及旁白等特色景点也印象深刻,学习顿时变得主动起来。比如 “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向世界人民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这很难让学生理解的内容就是完全借助录像视频来得以突破和深化的。学生陶醉在祖国成立的兴奋中,更多的是让学生具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习的兴趣之浓,情绪之高,收获之丰是教学之前所不能预料的。
利用多媒体提供的图文音像并茂的情境代替教材上的图片和文字,通过创设不同的情境,极大地激发了学生情感的参与和想象力、创造力的发挥,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在情境中思考讨论,从而更有利于知识的获得与内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0:43:23 | 只看该作者

二、巧用信息技术,拓宽信息渠道,增加课堂容量。
利用信息技术提供资源环境,突破教材限制,发挥其传播知识新、快、全的优势,扩充教学知识量,丰富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拓宽视野,开阔思路,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实现对事物的多层面了解,增加信息渠道和课堂的教学容量。
如教学《国旗国旗真美丽》一课时。国旗的有关知识,国旗是什么颜色,什么样子,有何含义,学生却知道的很少。考虑到学生对国旗具有浓厚的兴趣,我在备课时就通过信息网查到大量关于国旗的文字信息和图片信息,教学时就引导学生围绕“你还在哪里看到了国旗?你知道什么时候要升挂国旗吗?升挂国旗时要注意些什么?等问题”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教师既可以为学生展示国旗等图片资料,通过图片文字资料向学生介绍国旗的含义和有什么特点,也可以让学生自行上网搜索感兴趣的相关资料。这样就创造性地把教材知识向课外延伸,拓宽了思想品德教学的空间。
在学习《国旗》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徽、国歌,我指导他们利用在网上搜索,国徽、国歌有关内容。同学们收集了各种各样的资料,并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及自己的感受写入自己的文档,在师生之间互相交流,培养了学生探索国徽和国歌培养了他们的爱国情感。
这种集多种信息功能为一体的教学,以全方位、多层次吸引学生,增加信息获取量,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活泼,趣味盎然,开拓了获取信息的途径,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大幅度地增加信息量,扩大知识面,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教学氛围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新知识,丰富了教材内容的具体内涵。学生自始至终都保持强烈的兴趣,从而使教材内容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三、巧用信息技术,凸显能力培养,深化感悟积累。
“思想品德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想品德学科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思想品德教学中巧用信息技术,除了培养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感悟,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种目标的教学中,信息技术扮演着“研发工具”的角色。
再如《敬礼,人民英雄》这课,教材以人民英雄纪念碑,几位小英雄的故事及几位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无私奉献的英雄为文本。为了使学生们吃透重点,我用多媒体出示教材内容,学生分学习小组讨论:自己觉得对哪位英雄很有趣?最值得自己敬佩?孩子们在交流内化的过程中,互相帮助,自由争论,自主学习,用喜欢的方式自由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的设计给每个学生提供了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深化感悟积累,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共同探索知识的过程。由于巧用信息技术,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学习特长,自主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逐渐喜欢思想品德课,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从而创设出激励学生融合互补、敢于创新的氛围,才能最终提高他们学习思想品德的能力,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楼主| 发表于 2013-12-16 20:43:29 | 只看该作者

四、巧用信息技术,促进双边互动,提升教学效率。
思想品德教学和其他学科教学一样是师生双边互动的对话过程,多媒体作为联系师生的工具,可被用来创设情境、协作学习、讨论交流、情感激励,可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人机之间创设联系的纽带,使学生有充分的自主权,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更加平等,交流更加畅通,更好地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创造性,这也是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的完美整合。
学习每一课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种方便快捷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在激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如《帮帮残疾人》一课中 “他们不容易”的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出示盲人、聋哑人、肢体残缺的人等,请同学们赏析后展开充分想象,并结合课文内容畅谈自己对残疾人的独特理解。设计这样的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谈谈自己的体会。可以是书上的现成的话,也可以是自己理解后的话,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句子,让学生有多个切入点去理解教材内容,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在平等参与的过程中有所得。在教学“我能为你做什么?”时学生就可以对教材内容不同层次、不同侧面的多元理解的基础上感悟我能为你做什么了。通过视频利用计算机这一学习工具给学生自我评价反馈交流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感悟信息技术的魅力。
五、巧用信息技术,尝试探索模式,创新思想品德教学。
基于校园网络下的思想品德教学,对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网络教学优势,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和合作学习的学习能力,都起到了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教学理论的深入研究,思想品德学习活动将更加个性化、情境化、多样化、综合化。我在尝试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学科完美整合的同时,也尝试着构建全新的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是动态的,可根据具体内容灵活变动时间跨度和环节,并不意味着每一节课一定要具备所有环节。
思想品德教学应该有一个更高的起点,更新的局面。综上所述,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教学的整合,是多元化信息与思想品德课的碰撞。它必将为小学思想品德课注入新的活力,为教师传授知识,学生学好用好知识提供坚实的技术保障。只要我们思想品德课教师能够以新的思考和创造性的劳动,去精心搜集、选择适合教材内容,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信息媒体,选择适当的教学时机,灵活巧用电教手段,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一定能求得最佳“教”的效益,学生也能充分发挥潜能,求得最佳“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不断探索,挖掘潜力,让信息技术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愿我们的学生快乐自主的学习思想品德,愿我们的思想品德课课堂焕发新的生命,愿信息技术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8 15:02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