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820|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说课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4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音版八年级下册音乐《瑶族舞曲》说课稿

《瑶族舞曲》说课稿
一,教学内容:本课的教学内容为人音版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二,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八年六班的学生.该班学生普遍音乐素质较好,思维活跃,有表现欲望。六班的学生已经能做到通过网络的自主学习.因此本课设置了课前搜集有关瑶族音乐文化资料的环节.学生们搜集的资料涉及范围广泛,内容详实.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音乐要素,能做到聆听音乐体会音乐情绪.但当音乐情绪变化时,他们还不能立即找出是哪些音乐要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那么,在欣赏作品时应注重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欣赏能力.对此,本课中设计了打节奏为音乐伴奏的体验环节,以及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音乐特点.
    本课的拓展环节为根据欣赏作品的主题旋律进行音乐创编,这是根据六班学生的特点和掌握的创编知识设计的.学生们喜欢发挥个性的创编活动,都能积极参与.但因缺乏音乐语汇,创编显得单一.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激发学生的音乐思维.另外,本课中还要求创编歌词.这个创编活动学生们还未接触过,教师应多给予鼓励.
三,教材分析:1,本课选用的教材是八年级音乐教材第二单元《西南情韵》中的《瑶族舞曲
2,课标:能够听辩,记住《瑶族舞曲》中音乐主题并辨认主奏乐器的音色,感受,体验乐曲不同部分的不同音乐情绪,参与想象乐曲的音乐形象.
3,课标分析:本课以课标中听辩,记住音乐主题和感受音乐情绪为教学重点.听辩和熟记主题可以采用反复哼唱和聆听活动;音乐情绪可以通过律动,实践和比较等方法获得感受.
4,作品简析:《瑶族舞曲》是一首以我国西南部的少数民族——瑶族的民间歌曲为素材而写的管弦乐曲.全曲共分三部分,四个主题,运用了音色,速度,力度变化等音乐表现手段,生动的描绘了瑶族的青年男女在节日的夜晚,身穿盛装,欢歌曼舞的场面.
四,教学思路:本课主要依照"创设情境,聆听感受,表现创造"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环节.首先,通过少数民族歌曲和图片,文字资料为学生创设聆听情境;其次,通过律动,演唱等实践体验环节,以及对比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聆听音乐,感受情绪;最后,在学生获得了音乐感受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用作品主题创编出他们喜欢的民族音乐,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出来.
五,教学目标:欣赏民族管弦乐曲《瑶族舞曲》,熟悉作品各部分主题旋律,掌握曲式结构.并能背唱a主题,积累音乐语汇。了解瑶族特色民族乐器长鼓,能根据《瑶族舞曲》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节奏为作品伴奏。在熟悉音乐主题的基础上,尝试进行音乐创造与表现.
六,教学重点:1、熟悉《瑶族舞曲》各部分主题旋律,背唱a主题.
2、体验作品音乐要素的变化,感受音乐情绪,想象音乐场景.   3、根据各主题的音乐特点,设计恰当的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
七,教学难点:在熟悉作品主题旋律,体验音乐情绪的基础上,尝试用作品主题进行填词,改变节奏,速度等音乐创造活动.
八,操作流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1,播放:《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音乐热身.   2,导入瑶族音乐
(二)了解瑶族和瑶族的乐器长鼓:1,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瑶族资料.   
     2,认识长鼓;3,学生敲击桌面和桌边模拟长鼓音色,并为老师弹奏的乐曲伴奏.
(三)欣赏《瑶族舞曲》:1,分主题欣赏   (1)欣赏a主题
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主题;2)聆听主题,学生敲击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特点.
(2)欣赏b主题:1)教师带领学生学唱主题;2)聆听主题,学生敲击长鼓节奏为音乐伴奏,体验音乐特点.
(3)对比分析a,b主题音乐要素的特点.
(4)欣赏c主题:1)聆听主题,学生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 2)讨论:音乐的情绪怎样 哪个音乐要素发生了明显的变化;3)复听主题。
(5)欣赏d主题:1)聆听主题,学生敲击节奏为音乐伴奏:2)讨论:音乐的情绪怎样 与c主题相比,音乐要素有哪些异同;3)复听主题
(6)小结归纳四个主题的音乐特点.
2,完整欣赏《瑶族舞曲》:(1)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聆听边构建乐曲的曲式结构图。(2)请学生谈谈想象的音乐场景.
(四)拓展:创造表现——创编《新瑶族舞曲》
       1,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再唱a主题.;2,以小组形式,从速度,节奏,节拍,歌词等方面对a主题进行创编.
       3,学生演唱创编作品,教师进行评价;4,欣赏新稻子组合新唱的歌曲《瑶族舞曲》.
(五)课题总结
九,教学特色:1,体验式音乐学习:音乐学习需要学习者自身去经历,去感悟,去操作,才能获得属于学习者个人的音乐感受.体验式音乐学习强调身体的参与.因此,在欣赏《瑶族舞曲》的过程中,我十分注重学生亲身的音乐体验.在聆听每一段主题时都通过唱旋律,打节奏等活动,使学生获得音乐感受.在完整欣赏时也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边想象,让他们始终沉浸在音乐中,获得最直观的音乐感受.
2,比较式音乐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欣赏音乐,有利于学生形成对音乐的深刻印象.这样不仅可以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审美注意力,还有利于学生音乐思维的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与评价音乐能力的提高.在本课的欣赏环节中,我多次运用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四个主题在节拍,节奏,速度以及音乐情绪方面的异同.
3,导入部分:课堂导入环节选择了彝族歌曲《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这首少数民族歌曲学生比较熟悉,也能创设出少数民族载歌载舞庆祝节日的情境.同时,我选择的是新编版本,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这是学生所喜欢的,于是我设计了跟随音乐节奏律动的活动.通过不断变化敲击方式和节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4,拓展部分:本课的拓展环节设计为学生对所学作品的创编活动.学生在熟悉作品音乐主题,获得音乐感受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对音乐进行个性化的创作,并且用演唱的方式表现出来.这个环节既能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掌握的音乐技能,又能展示学生个性,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表现力.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1-23 11:40:11 | 只看该作者
《五月蝉虫唱得好》资料
    乐曲分析:《五月蝉虫唱得好》的歌词较短。从实质上看,这种歌的衬词要比歌词重要的多。因为其衬词部分才是歌的主体。通常,歌手们要凭借歌曲的优美的旋律及令人遐想的和声来展示自已动人的歌喉及高超的演唱技巧。
这首歌采用了支声性二声部合唱的形式。歌曲的主旋律有时在第一声部,有时又在第二声部。因此,演唱者既要演唱主旋律,也要以和声去伴合主旋律,从而表现蝉虫在树上鸣叫的情景。
《五月蝉虫唱得好》是一首女声合唱。第一声部由2—3人领唱。整个合唱的音色,给人以明亮、柔美、清雅的印象。
侗族人民多居住在贵州、湖南、广西三省的毗邻地区。其语言属汉藏语系。侗族人多通汉语。侗族人民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在演唱多声部民歌方面,侗族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按演唱体制及社会功用分类,侗族民歌有大歌、踩堂歌、拦路歌和花歌几大类。在侗族中,“大歌”含有古老的歌、很长的歌、很大的歌等意思。因此,“侗族大歌”可以理解为结构庞大的侗族民间合唱歌曲。侗族大歌可分为“普通大歌”、“声音大歌”及“叙事大歌”三类。其中,声音大歌是“以表现歌曲的曲调和歌队的声音为主的大歌”。这种歌的歌词较短。一首歌通常有两段词,多的也不超过五段,每段歌词也仅有三、四句。它的主要特点是:每段歌的后半部分都有一个相当长的持续音衬腔。侗族人民把这部分视为声音大歌的主体,常常要使用“循环呼吸”的方法来演唱。声音大歌往往对自然景物进行惟妙惟肖的模仿与刻画。蝉鸣声、杨梅虫叫声、山羊跳跃的形象、小河蜿蜒流水的情态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2 05:55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