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94|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课上要用的知识学生还没学怎么办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以及课堂信息的重组者,不断地捕捉、判断、重组课堂教学中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把有价值的新信息和新问题纳入教学过程,使之成为教学的亮点;对价值不大的信息和问题,要及时地排除和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和有效轨道上来,以保证教学的正确方向。
    有一位网友曾经问过我这样一个问题:公开课如何备学生?记得在一次听课过程中,一位年轻的教师讲单数和双数。讲课开始时,她才感觉到孩子连100以内的数还没有学完,但是她并没有改变原有的教案,而是采取了带着学生走的课堂教学方法。课程过半后,在学生的问题中,我们发现“97”这个数,学生还是分不清是单数还是双数。另外,我也站在讲课教师的角度考虑,教师如果当时改变教案的话,对其又是一个挑战,此时,教师应采取什么样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呢?
    其实,这位教师出现的问题是可以提前避免的。在讲课前最好先了解一下学生的学习起点。如果有些必须的知识还没有讲,不妨课前补一补。万一出现了上述情况,一种方法就是像上面这位教师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拿出一点时间讲一讲必备的知识,以便使教学能够顺利进行。还有一种就是改变自己的教案,把数变小一点,其实,单数、双数的知识利用50以内的数完全可以使学生理解。我有一次在桂林讲课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当时讲的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我用的是北师大的教材。当学生利用公式进行计算时,我发现学生还没有学过两位数乘两位数,怎么办?当时我的做法就是启发学生:你们能不能利用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把它们变成我们学过的知识呢?结果学生想到了可以把其中的一个两位数变成一个整十数和一个一位数的和。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7 07:44:00 | 只看该作者
有位老师在教学同分子分数大小比较时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请同学们用两张相同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四分之一和它的八分之一,并比较四分之一和八分之一的大小。通过动手操作、比较交流,学生得到四分之一大于八分之一,并得出结论“当分子相同时,分母越大,分数越小”。接着老师问学生:“你们还能用长方形纸折出比八分之一更小的分数吗?”学生没有动手就马上回答出有十六分之一、三十二分之一、百分之一、意义分之一等等。多么聪明的孩子啊!他们已经认识到只要分子是一,分母比八大的分数一定小于八分之一。可是就在这时,教师可能是想抓住课堂上生成的一亿分之一,可能像借此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亦或以为学生动手操作才更能彰显新的理念精神,就指着黑板上贴好的长方形纸问学生:“同学们想想,把这张长方形的纸折成它的一亿分之一,你觉得有多大?”

据笔者观察,这张长方形的纸大约有200平方厘米,试想,让学生把一张20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折出它的一亿分之一,能估计出大小吗?况且,一张200平方厘米的长方形纸能折出一亿分之一吗?

在此,笔者不想和大家探讨能不能折出一亿分之一来的问题,而是想提醒老师们慎用折纸的方法来比较分数的大小。其实,通过本课例中学生的回答完全可以看出,同学们已经理解了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教师还有必要回到操作的层面让学生来直观的比较分数的大小吗?笔者认为,在此教师完全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分数的意义加以理解,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把直观操作的比较提升到抽象意义的推理,这才是数学的出发点,才能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发展。

“做数学”的理念现在已经被广大数学教师;了解,并在教学实践中广泛运力。然而,在现实中像该教师一样把做数学中的“做”简单的理解为学生的动手操作还为数不少。其实,做数学中的“做”,不仅仅是动手操作,它应该包含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全过程。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都是劳动,动手做数学和动脑做数学都是做数学。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不能年我们不能让动手操作过程完全替代了数学思维的过程,而应该把操作做为一种辅助理解和辅助认识的手段,数学教学的重心应该还在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的提升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板凳
发表于 2009-11-18 15:45:00 | 只看该作者
我用的是北师大的教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3 18:01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