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找回密码
 免费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572|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21:44: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浅谈如何上好中学信息技术课
【摘要】目前,教育部已经把信息技术课列入必修课范畴,在不久的将来中学信息技术学科将逐步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性学科。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本文就如何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如何    上好   中学信息技术课
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正在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及学习方式。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从小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信息技术这门课程对我们提出的要求。中学信息技术教育也在正在蓬勃发展,不断加快教育改革步伐,不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以提高未来建设者的科学文化素质、能力和科技意识,是中学信息技术教育的根本任务。如何在本课程的课堂教学中挖掘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们教师应该不断探索的课题。本人通过几年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实践,获得几点心得体会,与大家交流。
一、 吃透教材,充分掌握教学软件的特点。
信息技术课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主。自主学习能力是指在学习知识和学习实践中自己确定学习方法和学习途径以及自我管理学习过程的能力。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改变以前的教学模式,把握好教材的教学宗旨。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授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对于软件的学习,只介绍部分主要功能,其余的放手由学生自己去大胆探索研究,因此任务的设置要灵活。这样原来的教学生“学会”软件变成教学生“会学”软件,会探求软件中包含的各项功能,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样使学生学习知识会更主动、兴趣会更浓,培养好这种学习方法,对学生今后自己学习、迅速掌握新开发的软件有很大好处。
二、精心安排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基础和前提,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集中注意力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精心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本人在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以下两种导入方法进行导入课堂教学的。
1、问题式。带着问题去学习,能使学生学习目标明确,有的放矢。问题式导入可以分为两种形式。第一种是直接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疑惑学习新课内容,在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讨论中解决问题,从面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比如在学习《IP与域名地址》这一课时,在导入中首先向学生提出问题:① 两台计算机如何联网的?② 如何了解自己计算机的IP地址?③ 怎样测试是否与对方计算机连通的?④ IP地址跟网址(域名地址)的关系?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带着问题,在老师的指引下,通过书本介绍的内容,逐个解决问题,从而很好地掌握本课内容,这种方法比较适合讲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课。问题式导入的第二种形式是在新授内容之前,直接向学生提出本堂课需要学习的内容,开门见山,重点突出。比如在《信息搜索》这一课时,一上课就开门提出本堂课需要掌握的内容:① 模糊搜索法,② 精确搜索法,③分类搜索法。用这种方法导入,使学生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有的放矢。总之,问题式的导入,能够使学生目标明确,抓住重点,激发兴趣。效果也比较好。
2、演示式。演示式的导入也就是通过展示作品进行导入课堂内容,起到激发学生兴趣的作用。比如,在教学《FLASH形变动画》一课时,先用电脑演示了“节日快乐”这个作品,当学生边欣赏边赞叹时,我趁机插入:“同学们,这个动画就是采用FLASH形变动画制作出来的,也就是本节课的目标任务”,学生的学习激情与兴趣一下子就被提高了,学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得以迸发,充分体现了“我要学”的学习态度,从而为下面的学习铺平了道路。
分享到:  QQ好友和群QQ好友和群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 分享分享 顶 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14-3-16 21:44:44 | 只看该作者

三、设置问题,自主学习
基础理论知识的传授依靠教师,而实践操作却很大部分需要学生自行解决,在教学中设置相关任务,通过自主操作、集体讨论,解决问题,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常用的方法。跟其它学科相比,软件的操作变化多端,而且这些操作之间常常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所以如果仅仅单独的罗列这些基本操作会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如果教师通过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来把这些操作串接起来讲解,学生就容易接受和掌握,在实际操作中碰到类似的问题就能自己去分析解决。例如在学习FLASH形变动画时,教师可以事先给大家将成型的作品展示给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完成作品,在下发的“自学指导”电子文档中设置如如何让文字变成图片、如何将位图变成矢量图、如何将文字进行“分离”等问题和注释,让学生通过上机,依靠集体力量,自行讨论解决任务。通过自主完成的作业就是自己的一件作品,使学生产生一种成就感和喜悦感,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电脑的兴趣。这种方法更能让学生主动自主学习,充分发挥了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四、采取多种手段,及时巩固课堂知识。
1、少讲多练。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重在操作的课程。在教学中本人发现,有些内容讲得越多学生越糊涂,讲了一节课不如操作10分钟。所以本人认为,在许多需要操作的课程中,应注重少讲多练,通过精心导入,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学习内容,然后新授学习内容和方法。最后巩固练习。其中,导入和新授的时间应该压缩在10分钟左右,30分钟让学生充分上机练习。达到巩固,熟练和提高的目的,余下5分钟让学生自我总结归纳。
2、分段教学。在教学中也可采取分段授课,分段练习的方法,教师先讲授一段知识,然后让学习练习,完成后再讲授下一段知识,再让学生练习。通过这种方法,能让学生及时吸收教学内容,及时消化。教师也能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如在的《信息搜索》中,我用2分钟演示模糊搜索技巧,接下来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刚学的知识完成表格中数据的查找。学生很快就就吸收、消化了这些知识。然后再用2分钟演示精确查找技巧,再提出任务,要求学生根据所学完成下一个表的数据查找。最后,让学生自行分类搜索法,完成组后一个表格的数据查找。通过这种方法,学生可以非常顺利地接受新知识,而且也比较容易消化知识,教师的教学效果也能很理想。
3、运用多媒体课件,巩固知识。这种手段主要是针对一些理论性课程。这一类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一些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比如《计算机的组成》、《网络基础知识》等。理论性较强。这些课程中知识的巩固,如果采取一般的方法,是单调的。但可以做成课件,如填图等练习形式,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如在《网络基础知识》教学中,我把交换机、网线、计算机、服务器、路由器等做成匹配题,让学生通过移动对象进行配对,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巩固了知识,培养了学习兴趣。
五、拓宽认知,促进发展
信息技术课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教师应当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工具软件,进行拓宽知识面教学,信息技术课本中的知识毕竟有限,而实际应用却上无限发展的,软件的开发应用日新月异,能否利用工具软件进行加工处理所需信息,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重要体现,如图形图象的制作、声音文件的处理、简单动画制作、网页制作、防毒杀毒等,拓宽这些知识面对学生的发展能起促进作用,因此,教学中要穿插工具软件教学,如看图软件Acdsee、压缩软件、屏幕捕捉软件、Photoshop,Flash,暴风影音,千千静听、音频处理软件GOLDWAVE、防毒杀毒软件、光盘刻录软件等,教学中不要求面面俱到,只要能让学生对各种对象处理有一个了解也就足够了,这些工具软件的学习不仅不会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利,而且能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各种基本操作及应用能力的发展。
总之,信息技术课教学要尊重练习仿效性的客观规律,要特别强调示范在教学中地位和作用。主要运用好示范、讲解、练习、指导等具体教学方法灵活组合的教学模式。新形势赋予我们新的任务,新任务又指引我们探索新的方法。“教无定法”在某种意义上是有一定道理的。教学方法必然具有多样性、灵活搭配性和创新性。有了好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实践的检验,才能在工作中发挥作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免费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最新主题

GMT+8, 2024-6-13 03:13

绿色免费PPT课件试卷教案作文资源 中小学教育网 X3.2

© 2013-2016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网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